□王仲媛

高校本科生只有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力,逐步了解自我,才能夠增強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產品更迭的加快,職業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大。這在就業機會逐步增大的同時,也使得失業的人口越來越多。對高校本科生來講,只有構建出全新的就業觀,逐步完善自我并進行知識的學習,才能夠較好地適應全新的技術與職業的更替。所以,高校本科生如果想成為一個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就一定要對自己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高校本科生正在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角色,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希望擁有職業生活,但他們在對將來的規劃與思考上還缺乏理性。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生在對自身的職業規劃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大部分學生在職業規劃的過程中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無法根據自身的現實情況制訂出科學的規劃。同時,他們也缺乏科學的職業生涯設計去面對擇業。例如,很多學生都是參加高校自身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勤工儉學活動,對求職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沒有深入了解,從而使得他們難以認識到嚴峻的就業形勢。
1.太過于追求功利。高校本科生沒有正確認識到自我分析的階段性與動態性,急于證明自身的價值,從而盲目地跟隨潮流,難以正確地認識自己。例如,對于當今高校中的考研熱與考證熱,大部分學生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考研、自己為什么要考證,他們只是看到別人都在考證、考研,從而盲目地跟隨別人。所以,從職業規劃與職業定位來講,職業生涯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動態性,這是決定高校本科生職業成功的關鍵。
2.沒有統籌規劃的思想。現在大部分本科生在開展職業規劃時十分注重自我感覺,卻忽視了人才的發展規律以及社會的現實需求,沒有注重構建出協調性與整體性的知識能力結構,從而使得職業生涯規劃難以有效開展。例如,大部分學生為了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刻苦學習,在考上大學后,由于養成了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習慣,從而使得自身的實踐能力較差,出現了高分低能的問題。
3.為了應付一時之需。很多學生覺得開展職業規劃就是為了找到心儀的工作,所以他們選擇在畢業擇業時開展突擊學習,把職業生涯規劃當作是一個短期的就業前培訓。但是,由于目前就業形勢的嚴峻,很多學生在就業中的選擇性較小,很多都是為了獲得崗位而主動地改變自身,讓自身的職業規劃變得十分被動。由此可見,高校本科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性與動態性的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的準備有培養職業素養、鍛煉職業技能、構建科學的知識結構等。因為大部分本科生在就業時缺乏足夠的職業準備,從而使得他們信心不足,缺乏良好的面試技巧與方法,難以及時抓住良好的就業機會。同時,很多學生因為沒有求知的經驗而存在嚴重的溝通問題,在求職簡歷的設計中缺乏創新,從而使得自己的競爭能力降低。例如,很多學生在簡歷中的自我評價都是從百度上獲得,在介紹自身時沒有深入了解自己的缺點與優點,只會強調自身的專業與學校,而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為什么適合該份工作。
目前,高校在職業規劃中的問題主要在于缺乏對應的理論支持、完善的管理機制、科學的工作重心調整等。雖然有的高校在職業規劃上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按照調查結果顯示,不愿意從事自身專業的學生占到了20%,認為自身的職業發展具有方向性錯誤的占到了10%。出現這種問題,既有機會成本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沒有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使得學生在課程選修以及專業調整上缺乏自主性,妨礙了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在學生的職業規劃中就具有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同時,因為我國職業生涯規劃與人力資源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理論、思想都是學習國外的經驗得來的,由于缺乏創新,使得職業生涯規劃水平低下。而對于大部分高校本科生來講,他們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解還十分片面,在規劃時難以下手。還有的學生雖然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動態性與長期性影響,再加上學生自我超越意識的不足,從而使得他們的執行力很弱。
目前,對高校本科生來講,職業生涯規劃還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尤其是我國的本科生在求職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顯示,大部分的本科生在求職時還沒有強烈的職業意識,對自身的定位缺乏準確性,這對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具有較大的阻礙。
對于自我定位來講,本科生如果要正確認識自己,就需要從客觀角度來分析、評價自己,并深入、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定位。在這個過程中,自我剖析是一個較好的方式,它主要有掌握管理能力、掌握某種技能的能力、掌握知識、興趣愛好、個人性格特點、個人價值觀等多個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學生了解自身的愛好、興趣,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想要去做什么,知道自身的實際能力。高校本科生在進行自我剖析時能夠認識到自身與別人之間的差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這是由于每個不同的職業對性格也有不同的要求。每個人面對相同的工作,其性格一定不會完全滿足工作的要求,但是卻能夠按照自身的職業與性格要求來培養出滿足工作的性格。當他對這個工作充滿了興趣,那么就會對工作充滿熱愛與激情,從而把辛苦、繁瑣的工作變得有趣,當成享受。除此之外,個人特長能夠幫助本科生評價自身的潛力與能力,讓學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進而展現出自身的潛力。因此,自我剖析是本科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關鍵內容,本科生只有開展深入的自我剖析才能夠在職業發展中獲得成功。通過自我剖析,學生能夠精準地認識自我,使得自己不會盲目跟隨潮流而做出選擇,從而進行更為客觀的分析,精準地定位自我。
從教育的視角來講,高校本科生的綜合素質由心理因素與身體因素共同決定。本科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心理、生理、技術、道德等多個方面,實際上也能夠概括為德智體美勞等內容。綜合素質是考查本科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科生一定要在綜合素質的多方面構建中獲得全面發展,才可以在將來的社會發展中走得更高、更遠。
高校本科生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時,要按照社會的現實需求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制定。因此,需要本科生在求職過程中制訂出完善、客觀、準確的職業生規劃,才可以實現自身的現實價值。而要實現以上價值,本科生就一定要努力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例如自身的創造能力、技術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除此之外,本科生在制訂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時,一定要按照社會的發展與職業發展方向,不斷修正、改變自身的職業規劃內容,并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把學習到的知識科學運用到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中,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由此可見,社會的發展對將來的人才要求也更為嚴格,需要本科生既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擁有較好的個人修養;既需要學生能夠擁有自身的特長,同時也需要學生能夠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既需要學生能夠實現人多力量大的整體優勢,同時也需要能夠展現出自身的優點。只有不斷積累知識、不斷學習,才能夠逐步發現滿足自身的方法,才能夠構建出科學的知識結構。
高校本科生對自身的職業生涯開展規劃,能夠讓其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習,在就業方面獲益匪淺。高校本科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一定要做到客觀、全面,能夠把自身擺放在一個合理的位置,同時這也是高校本科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根本。本科生要按照自身的能力、水平以及性格特點,有效分析自身控制情緒的能力,進而準確發現自身的問題。同時,本科生還要根據自身的愛好、想法等來征服自我、改變自我、突破自我。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一定要從現實出發,對自我展開深入剖析,如此才可以正確地認識自己,通過自身的能力來創造和發揮自我。本科生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后,能夠了解自我喜愛的職業,能夠實現以自身特點、興趣為基礎的職業生涯規劃,并為此樹立遠大的目標,從而挑選有效的行為,防止出現職業危機,讓自己的人生理想能夠因此得以實現,并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所以,當代高校本科生在注重職業生涯規劃的同時,也需要注重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多查閱相關的國內外資料,提升自我的職業規劃水平,并通過主動與他人進行學習、交流,從而提升自身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自身的規劃水平,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制訂出正確的規劃。
1.學校需要強化傳統教育,讓本科生能夠形成“居安思危”的思想,并學習到先人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優良精神,利用努力奮斗來實現自身的價值。目前全球形勢變化多端,經濟下滑導致就業情形更加嚴峻,再加上國內外企業的競爭白熱化,使得國際、國內的競爭更加嚴峻。此時,高校本科生具有艱苦奮斗的思想以及居安思危的困境意識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就顯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學校能夠教授學生開展科學的職業規劃以及正確的自我定位;另一方面,學校需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缺點,從而揚長避短,讓求職的成功率更高;最后,需要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心態,讓學生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艱苦奮斗的思想能夠幫助本科生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時如魚得水,它可以讓本科生不斷積累多方面的知識,并根據自身的發展要求以及職業特點,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與體系,進而更高效、合理地運用自身學習的知識,增強自身的社會生產力。在引導本科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中,學校需要根據學生的現實狀況進行科學定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逐步達到學習目標,讓本科生的學習目標更為明確。學校應該仔細梳理所有學生的條件,培養學生正確的專業思想,按照每個學生的現實情況因勢利導,多開設就業指導課,多組織專業講座。
2.學校還需要注重對本科生團隊思想的培養,讓本科生能夠正確認識到團隊與個體之間的關系,進而正確統籌團隊配合和個體獨立之間的關系。學校對本科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就是為了提升本科生解決問題以及思考問題的水平,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夠較好地預防本科生個人主義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構建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其獨立自主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實踐水平的要求。
3.注重法制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為了讓本科生成為一個職業道德、技能水平都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新時期高素質人才,就需要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隨著社會誠信的逐步缺失,對高校本科生開展誠信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就顯得十分關鍵。學校應該開設法律課堂、道德課堂等多門課程,對學生進行良好教育,讓學生能夠遵循將來的法律規劃以及道德要求,進而在大學中能夠培養出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全面綜合的知識技能,并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夠守法、懂法,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綜上所述,個人在選擇職業,職業也在選擇個人,每個學生與職業的匹配都是雙向的。高校本科生的困惑,大部分都體現在了職業生涯的規劃上。對高校本科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正確引導他們思考自身的職業與人生,從而獲取實際資源來迎接將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