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李 軍 吳 晗 馬 麗 馬鵬飛
1.陜西省中醫醫院,陜西西安 710060;2.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陜西西安 710061;3.陜西省咸陽市中心醫院藥學部, 陜西咸陽 712000
藥 品 不 良 反 應(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1],其主要可引起患者皮膚、呼吸、神經、循環、骨骼、消化等系統反應,嚴重時可引起死亡,因此對ADR 報告進行監測分析是規避臨床用藥風險,促進安全用藥的有效手段[2]。陜西省中醫醫院自開展ADR 監測報告以來,報告數量不斷增加,現將我院1 年來統計的79 例不良反應報告進行分析,總結其情況和特點,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選取陜西省中醫醫院2018 年1 月~2019 年3月收集的79 例ADR 報告。
對AR 報告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從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給藥途徑及合并用藥情況;藥品種類;累及系統、器官及主要臨床表現;原發疾病及ADR的轉歸等進行統計分析。
從性別來看,男性24 例(30.38%),女性55例(69.62%),女性占絕大多數;ADR 病例人群在各年齡段都有分布,40 歲以下患者較少,17 例(21.52%),40 歲以上患者62 例(78.48%),見表1。

表1 ADR報告患者性別、年齡分布
79 例ADR 報告中,口服用藥:4 例(5.06%),外用藥:1 例(1.27%),靜脈注射:74 例(93.67%)。其中靜脈注射給藥所占比例最高,與其他給藥方式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單一用藥61 例(77.22%),合 并 用 藥18 例(22.78%),其中二聯用藥14 例(17.72%),三聯及多聯用藥4 例(5.06%)。
ADR 涉及的前9 名藥品有:刺五加注射液(32.91%)、參芪扶正注射液(8.86%)、燈盞細辛注射液(7.59%)、注射用血塞通(7.59%)、天麻素注射液(6.33%)、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6.33%)、苦碟子注射液(5.06%)、紅花注射液(5.06%)、生脈注射液(3.80%),除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外均為中藥注射劑。其中刺五加注射液產生不良反應的例數遠高于其他藥品,見表2。

表2 ADR報告涉及的排名前9位的藥品
79 例ADR 報告中,累及皮膚及其附件、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多個系統、器官的功能損害。其中皮膚及其附件損害52 例(65.82%),最為常見,臨床主要表現為瘙癢、紅腫、水泡、皮疹、丘診等;其次是呼吸系統損害,23 例,占比29.11%,臨床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胸悶、氣促、咽部疾病等;第三是神經系統損害,16 例,占比20.25%,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煩躁等,見表3。

表3 ADR累及系統-器官及主要臨床表現
79 例 ADR 報告中,患者原發患有神經系統疾 病28 例(35.44%),骨 骼 肌 肉 系 統 疾 病18 例(22.78%),循環系統疾病12 例(15.19%),其他疾病 21 例(26.58%),見表4。
79 例患者發現不良反應時立即停用藥物,予抗過敏(地塞米松、撲爾敏、氯雷他啶等)及對癥治療,好轉47 例(59.49%),痊愈29 例(36.71%),未好轉2 例,有1 例未追蹤到ADR 的結果,見表5。
分析統計結果,ADR 發生率女性多于男性,可能與女性生理及激素水平有關[3]。中高齡患者明顯高于低齡患者,可能與中高齡患者新陳代謝逐漸緩慢,器官機能衰退,伴有多種慢性疾病有關[4-7],因此用藥過程中,應高度關注中高齡患者,應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嚴格把握適應證及藥物不良反應說明,用藥過程中嚴密監測肝、腎功能等各項指標,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8-9],避免發生比較的嚴重不良反應。

表4 患者的原發疾病

表5 患者臨床轉歸統計
本研究的ADR 報告,大部分為靜脈注射,遠遠超過其他給藥途徑。有研究表明,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可能會引起血液的PH 值、滲透壓、離子濃度等因素發生改變,會誘發機體產生變態反應,引發ADR[10-11],同時藥物配制步驟、藥液放置時間、滴注速度等不同,也可能引起靜脈注射的反應。因此臨床醫生應盡量遵循國家衛計委提倡的用藥原則: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12],輸液或注射過程中充分考慮患者的生理狀況、過敏史、既往用藥史等,避免發生ADR。
臨床研究認為,合并用藥品種越多,ADR 發生率越高。不同藥品之間有一些已知或未知的反應相互作用,導致尚不清楚是藥品本身導致ADR,還是合并用藥促使發生ADR,故需長期監測患者合并用藥情況并進行分析以確定其相關性[4,13-15]。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藥注射劑的ADR 發生率最高。這與中藥注射劑的成分來源有關,其成分多從天然植物中提取,而天然植物會因氣侯、產地、采收期、加工工藝等因素的不同而產生差異[8],而且我國尚未頒布統一的質量控制標準,不同地區、不同廠家、不同生產工藝所生產的中藥注射劑,其有效成分和雜質均存在一定差異[4];另外中藥注射劑往往含有生物大分子,這些大分子直接進入血液,可能會產生抗原,引起過敏反應[16-19]。
綜上所述,為減少ADR 發生,用藥前醫生應仔細詢問患者的自身情況、特殊病史、過敏史等,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防止發生ADR。ADR監測與再評價是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的重要保障[21-23],醫院應引導醫務人員重視ADR 的監測報告工作,及時收集、分析、評價和反饋ADR 信息,最大限度避免ADR 的發生。
陜西省中醫醫院是具有中醫藥背景的醫院,中藥注射劑品種較多,使用頻繁,不良反應較多,建議醫院進行干預,降低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比例,同時臨床藥師應用專業知識,發揮臨床作用,對醫生、護士、患者進行合理用藥宣傳教育[20],規范中藥注射劑的臨床使用,嚴格按照《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進行辨證施藥,嚴禁混合配伍,加強用藥監護,確保患者安全有效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