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海 張瀚元 魏立華 李松明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臨床醫院,吉林長春 130000
膝骨關節炎是臨床骨科的常見病,高發于中老年人,其典型特征為膝關節功能受限和疼痛,將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1-2],及早診療才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目前,臨床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方法有多種,如藥物療法、手術療法、中醫療法等,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不一。本研究探討了推拿結合針刀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院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膝骨關節炎患者110 例,入選標準:符合《骨科學》中膝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3],經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排除標準:患有器質性疾病、精神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合并其他骨病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研究前接受過相關治療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55 例,男30 例,女25 例,年齡48 ~71 歲,平均(58.9±6.7)歲,病程2 ~11 歲,平均(5.9±2.0)年,觀察組患者55 例,男31 例,女24 例,年齡47 ~72 歲,平均(58.6±5.8)歲,病程2 ~10 歲,平均(5.8±1.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與功能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與功能評分比較
組別 n 白細胞介素-6(ng/L) C反應蛋白(mg/L) 膝關節功能評分(分) 疼痛評分(分)對照組 55 治療前 118.7±10.2 18.9±1.8 64.8±9.6 4.3±0.7治療后 64.5±8.9 10.3±1.4 83.2±6.8 1.7±0.6 t 29.693 27.969 11.599 20.914 P 0.000 0.000 0.000 0.000觀察組 55 治療前 118.3±11.6 19.1±2.0 64.7±8.5 4.5±0.6治療后 31.4±5.8 6.8±1.2 91.8±3.4 1.1±0.4 t 49.692 39.109 21.953 34.967 P 0.000 0.000 0.000 0.000 t兩組治療后比較 23.108 14.077 8.389 6.171 P兩組治療后比較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對照組采用玻璃酸鈉注射液(上海景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00643)治療,幫助患者取平臥位,暴露膝關節,常規消毒鋪巾,在髕骨髕外側凹陷處進行穿刺,發現炎性液體,將其抽出,將2mL 玻璃酸鈉注射液打入關節腔,屈曲膝關節5 ~6 次,而后包扎。治療頻率為1 次/周,時間為3 個月。
觀察組患者實施推拿結合針刀治療,推拿療法如下:幫助患者取仰臥位,以法治療患側股前肌群、內側肌群、外側肌群,以按法和揉法治療膝關節周圍。取俯臥位,以法治療腘窩部肌群。法頻率為120 ~140 次/min,治療時間為20min/次,隔日治療1 次,總療程3 個月。針刀療法如下:幫助患者取仰臥位,屈曲膝關節70 ~80°,平放于手術臺,常規消毒鋪巾,于壓痛點、骨刺、骨質增生處實施進刀,用5 ~10mL 2%利多卡因進行局麻,刺入針刀后,實施推鏟、銷啄、松懈,而后注入2 ~4mL祖師麻注射液、2 ~5mL 曲安奈德,包扎。
于治療前后行臨床指標檢測,包括白細胞介素-6、C 反應蛋白。并行功能評定,包括膝關節功能評分和疼痛評分。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與恢復時間(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退時間、住院時間)。
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4]:參考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 評分,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膝關節功能越好。疼痛評分標準[5]: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滿分10 分,分數越高,疼痛越明顯。治療效果的評定標準[6]:(1)臨床控制:疼痛消失,膝關節活動正常,積分減少≥95%。(2)顯效:疼痛消失,關節活動不受限,70%≤積分減少<95%。(3)有效:疼痛基本消除,關節活動輕度受限,30%≤積分減少<70%。(4)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5)總有效=臨床控制+顯效+有效。
數據資料用SPSS19.0 軟件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介素-6、C 反應蛋白、疼痛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膝關節功能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增加(P <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介素-6、C 反應蛋白、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膝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2%高于對照組8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退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恢復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恢復時間比較(,d)
組別 n 疼痛緩解時間 腫脹消退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 55 5.6±1.1 6.7±1.4 10.4±1.5觀察組 55 3.4±0.9 4.5±0.8 8.1±1.3 t 11.479 10.119 8.593 P 0.000 0.000 0.000
膝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退行性骨性關節病,總患病率約為15%,40 歲患病率在10%~17%,60 歲以上可達50%,75 歲以上可達80%,其發病趨勢為老年化,年齡越高,發病風險越高[7-8]。分析其病因,多為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外傷、過度勞累等因素引起[9-10],也是造成患者腿疼的主要原因,并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如何治療一直是臨床醫生關注的焦點問題。
針刀治療膝骨關節炎具有獨特優勢[11-13],可有效切除粘連軟組織,并清除骨刺,有助于恢復關節面平整。用祖師麻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療,可在局部發揮藥效,清除炎癥,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推拿是一種中醫療法,在局部開展治療,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14-15]。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介素-6、C 反應蛋白、疼痛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膝關節功能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增加(P <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介素-6、C 反應蛋白、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膝關節功能評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退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 <0.05)。說明推拿結合針刀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顯著,可縮短恢復時間并減輕疼痛,值得臨床推廣使用。但此次研究的樣本量較少,需擴大研究以提高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