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琴 王凌莉 彭海菁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 (深圳福田),廣東深圳 518000
對于危重患者而言,因為感染以及創傷等系列因素的影響,會使其呈現出高分解代謝的現象,從而對應呈現出免疫功能降低、生命器官系統衰竭以及營養不良等現象,對此選擇有效方法對其展開營養支持干預存在顯著意義[1]。對于危重患者在具體實施營養支持期間,胃腸內營養的實施,同胃腸外營養比較,其對于人體生理狀態可以更加符合,并且表現出更高的代謝效應以及營養效果,呈現出實施便捷、安全性顯著以及費用經濟的特點[2]。本次研究將針對危重患者明確最佳的營養支持干預方法,以此說明螺旋型鼻腸管置管方法應用可行性。
選取我院2016 年3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130 例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65 例)男42 例,女23 例;年齡59 ~89 歲,平均(68.8±2.3)歲;其中屬于多發傷、急性重癥胰腺炎、COPD 合并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礙以及心肺復蘇術后患者例數分別為11、16、11、16 例以及11 例;觀察組(65 例)男43 例,女22 例;年齡61 ~90 歲,平均(68.8±2.4)歲;其中屬于多發傷、急性重癥胰腺炎、COPD 合并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礙以及心肺復蘇術后患者例數分別為12、15、10、14 例以及14 例。納入標準:(1)年齡分布范圍為59 ~90 歲;(2)無精神障礙;(3)知情同意書簽署;(4)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認知障礙以及精神障礙顯著,影響本次研究;(2)對于實驗配合,患者以及家屬持以拒絕態度。兩組危重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對于入組后的兩組危重患者,營養支持干預期間,對照組:入院當日或次日準備營養液(H20150255,ABBOTT LABORATORIES B.V.)對患者補充[3]。調整37℃營養液溫度,之后對患者展開持續輸注操作(主要利用鼻飼泵完成),控制20mL/h速率,>3d,將泵注劑量逐漸增加,直至保持50mL/h速率進行泵注。期間就患者的基本情況加以了解,針對泵注速度以及泵入進行合理調整,此外控制患者胃腸內殘留液頻率為4h/次,如果觀察殘留液>100mL,則需要將劑量減少,或者將操作暫停,時間為4 ~6h[4]。
觀察組:入院當日或次日對患者補充準備營養液。準備引導鋼絲于管道中全部插入,針對鋼絲末端連接柄同胃腸管連接頭進行有效固定,針對管道插入長度加以有效明確,針對管道頭部,利用生理鹽水有效展開濕潤處理,以對于插管操作的順利進行做出保證。體位:右側臥位。方法:盲插法或等待法。于患者喉部中確保管道順利進入后,對于患者頭部保持向前稍微彎曲加以協助,在患者清醒狀態下,就吞咽動作對患者進行指導,確保管道可以有效推進,確保鼻腸管于患者胃中有效置入后,在胃動力弱的情況下,可予胃復安20mg 靜脈注射,以刺激胃腸蠕動。第一步置入胃內,選擇徒手盲插法進行干預:先插入胃內然后右側臥位,胃內注氣法,然后憑手法和技巧緩慢插入,(距鼻孔5 ~ 8cm 處左手托右手輕柔進管,推進力度以不至于使著力點至鼻孔一段管體明顯彎曲為度。如遇阻力明顯增加,不應盲目用力,如果阻力突然消失,提示管端打折至胃腔,再退回至55cm 重新送管)可以反復操作,如果超過1h 盲插失敗就暫停操作。選擇懸吊固定等待法干預。對患者完成置管8 ~12h,需要積極做好X 線檢查工作,以確保對患者鼻腸管位置進行充分了解[5]。此外,對于鼻腸管需要進行妥善固定,于患者出鼻腔位置,對鼻腸管進行有效固定(主要利用膠布完成)。
觀察對比兩組危重患者住院時間、置管并發癥(胃潴留、嘔吐、反流、誤吸)發生率、營養支持滿意度[利用自制問卷展開評定(信度值為0.85),分值為0 ~100 分,分值同滿意度成正比]。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 展開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住院時間)、計數資料(置管并發癥發生率)分別以()、[n( %)] 表示,分別采用t 檢驗、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危重患者住院時間為(13.19±1.69)d,對照組為(17.13±1.49)d,同對照組危重患者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呈現出顯著縮短(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危重患者住院時間臨床比較 (,d)

表1 兩組危重患者住院時間臨床比較 (,d)
組別 住院時間觀察組(n=65) 13.19±1.69對照組(n=65) 17.13±1.49 t 14.098 P 0.000
同對照組危重患者置管并發癥發生率(29.23%)比較,觀察組(6.15%)呈現出顯著降低(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危重患者置管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比較 [n(%)]
觀察組危重患者營養支持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危重患者營養支持滿意度評分臨床比較 (,分)

表3 兩組危重患者營養支持滿意度評分臨床比較 (,分)
組別 營養支持滿意度觀察組(n=65) 92.39±2.52對照組(n=65) 72.22±1.93 t 51.231 P 0.000
對于螺旋型鼻腸管而言,其組成成分主要為聚氨酯高分子材料,針對其特點加以分析,主要體現為管徑小以及質軟幾方面。并且對于此類鼻胃管,在管道中存在不銹鋼導絲進行安放,管道末端安置活塞(小內徑、高彈性)以及防護帽,可以將對患者胃腸產生的刺激性有效緩解[6-10]。并且防護帽設計,可以防止因為翻身、拍背、咳嗽以及吸痰等系列因素,使得患者呈現出食物反流的現象。此外,能夠確保較長鼻胃管有效插入,從而在增加食物吸收面積以及消化面積方面可以獲得顯著效果,避免因為消化不良的出現,使得患者呈現出食物潴留的現象。此外,同普通硅膠胃管進行比較,鼻胃管保留時間可以有效延長,從而對于因為重復插管導致患者呈現出的痛苦感以及系列損傷有效避免,并且對于護理人員工作量的降低可以做出充分保證[11-16]。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危重患者住院時間為(13.19±1.69)d,對照組為(17.13±1.49)d,同對照組危重患者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呈現出顯著縮短(P <0.05);觀察組65 例患者中,表現出胃潴留、嘔吐、反流以及誤吸的患者分別為1 例(1.54%)、2 例(3.08%)、1 例(1.54%)以及0 例,總計為4 例(6.15%);對照組65 例患者中,表現出胃潴留、嘔吐、反流以及誤吸的患者分別為7 例(10.77%)、4例(6.15%)、3 例(4.62%)、5 例(7.69%),總 計 為19 例(29.23%);同對照組危重患者置管并發癥發生率(29.23%)對比,觀察組(6.15%)呈現出顯著降低;觀察組危重患者營養支持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螺旋型鼻腸管置管方法應用可行性。
綜上所述,危重患者在接受營養支持干預期間,螺旋型鼻腸管置管方法的有效應用,可以顯著降低胃管痛苦感以及不良刺激感,于危重患者住院時間縮短、置管并發癥縮短、營養支持滿意度提升,獲得確切效果,最終顯著促進危重患者的康復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