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錚
廣東省東莞市沙田醫院,廣東東莞 523980
半月板在人體膝關節組成中具有重要意,其主要功能為分散應力、保證關節穩定性、傳導負荷以及減緩震蕩等[1]。該疾病當前多選擇手術治療,關節鏡下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效果顯著等優勢在該疾病治療中應用廣泛。而腔內玻璃酸鈉注射是肩關節、膝關節疾病常用藥物治療方案,對減輕患者疼痛,保護患者關節功能均具有積極影響[2-3]。本研究選取30 例半月板損傷患者實施手術聯合腔內注射治療的效果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半月板損傷患者60 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膝關節疼痛、關節屈伸活動障礙等臨床癥狀,側壓試驗可有患側關節間隙處因受擠壓引起的疼痛感,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半月板損傷,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無手術禁忌證,對研究用藥無過敏史。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30例及觀察組30 例。對照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齡21 ~71 歲,平均(45.4±2.6)歲,其中左膝損傷18 例,右膝損傷12 例;觀察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齡20 ~70 歲,平均(45.2±2.4)歲,其中左膝損傷17 例,右膝損傷1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分)
組別 疼痛 功能 活動度 肌力 屈曲畸形 穩定性觀察組 27.25±1.24 20.02±1.05 16.24±1.35 8.12±0.63 8.25±0.71 7.36±1.23對照組 23.14±1.22 16.22±1.09 10.25±1.21 6.38±0.54 6.42±0.56 5.35±1.16 t 12.941 13.752 18.097 11.485 11.084 6.51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n(%)]
對照組行關節鏡下手術治療:患者呈仰臥位,實施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患肢行驅血處理,通過氣囊止血帶的作用,在患者膝前內外側常規置入關節鏡及其他輔助器械,對患者半月板損傷程度以及損傷類型進行探查和明確,以此為依據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術中首先需要求見患者半月板后角,一邊切除一邊觀察,以患者損傷范圍明確具體的修剪范圍。若患者半月板損傷范圍較小,可實施半月板成形術,將半月板組織邊緣6 ~8cm 范圍正常保留,并進行修剪,使其呈現月牙狀;若患者半月板損傷范圍相對較大,且患者半月板邊緣組織也已受損,則可為患者實施半月板全切或次全切手術,該手術過程應將其半月板內緣進行保留,使其成為平滑斜坡面,后對其他病變組織進行處理,關節腔需徹底灌洗后進行縫合包扎。
觀察組在手術治療基礎上實施腔內玻璃酸鈉注射治療:術后1 ~5 周期間每周注射1 次,經患者髕韌帶內或外側常規入路行注射用玻璃酸鈉(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20051837;規格:2mL:20mg×1 支/盒)關節腔內注射給藥,單次劑量1 支。若患者伴有腔內積液需要清除積液后進行藥物注射,注射后輔助患者進行膝關節屈伸運動促進藥物分布。
(1)Lysholm 膝關節功能量表[4]評分項包括疼痛、功能、活動度、肌力、屈曲畸形以及穩定性,分值分別為30、22、18、10、10 分以及1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越好。(2)臨床療效評定標準[5-7]:治療后患者膝關節功能無異常,無疼痛以及其他臨床癥狀體征評定為優;治療后患者膝關節功能有明顯恢復,偶爾伴隨關節疼痛癥狀,其他臨床癥狀體征均有顯著改善評定為良;治療后患者膝關節功能有所改善,關節活動時伴有疼痛癥狀,其他臨床癥狀體征有一定緩解評定為可;治療后患者膝關節功能、疼痛癥狀及其他癥狀體征無顯著變化或加重評定為差。記錄優良率。(3)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Lysholm 評分相比對照組顯著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術后臨床療效93.33%,對照組患者術后臨床療效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67%,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半月板損傷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當患者其中一條腿在承重狀態下,小腿部處于半屈曲或外展位固定時,其身體、股骨有突然性內旋動作即可導致其半月板在旋轉壓力狀態下產生撕裂性損傷。患者多伴有膝關節疼痛、腫脹、打軟腿及活動受限等臨床表現,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極大地不便[8-10]。該疾病多因扭轉外力所致,且扭傷時患者膝關節屈曲角度越大則損傷位置越靠后,該疾病可發生在患者半月板前后角、中部或邊緣部等,可呈現出水平裂、橫向或縱向裂傷,或不規則形狀,甚至可成為碎片,增加了治療難度。
關節鏡技術屬于微創技術,相比傳統手術具有機體損傷輕微、出血量小、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治療半月板損傷時能夠修復韌帶和半月板,清理滑膜效果顯著,清除游離組織和骨贅效果更理想,現已成為半月板損傷患者首選治療方法[12-13]。但是其因具有較高的血管或神經損傷風險,在臨床中的應用有局限性[14]。玻璃酸鈉在肩周炎、膝關節炎等疾病中有較多的應用,對關節組織具有潤滑和保護作用,還可深入至患者變性軟骨內,對軟骨組織改變發揮抑制作用,使軟骨代謝得到改善,同時可對滑膜疼痛介質的產生進行阻斷,能夠有效緩解疼痛癥狀[15-1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均優于對照組,說明手術聯合腔內注射對該疾病效果顯著。
綜上,半月板損傷患者實施關節鏡手術與玻璃酸鈉注射聯合治療安全性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好,可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