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帆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重癥監護室,四川廣安 638000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OPD)是臨床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相關疾病,一旦合并感染,嚴重時將引起呼吸衰竭而危機患者生命[1]。病理生理特點為持續進行性的不可逆性氣流受阻,同時還可合并呼吸道對致敏原反應性增高,機體抵抗力降低[2]。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非只是單純影響患者呼吸道的局限性疾病,而是一種復雜性的多器官多系統多過程的全身疾病[3]。合并肺部感染者被認為急性發作其,此時患者抵抗力顯著降低,可出現頑固性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以及少見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等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臨床治療難度大[4]。針對急性感染者,早期有效的改善小氣道通氣功能,對提高患者預后,減少并發癥有重要意義[5]。纖維支氣管鏡可針對氣管及高級分支支氣管內誤吸物進行負壓吸取并針對肺泡進行灌洗與局部給藥[6],而且還可建立有效的人工氣道以便呼吸機輔助治療,在有效清除且測定清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嚴重感染者氣道內分泌物,聯合局部沖洗,顯著降低局部致炎因子水平,改善機體氧供[7]。為更好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嚴重感染患者預后,本研究主要使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表1 干預后兩組簡化肺部感染評分情況比較(,分)

表1 干預后兩組簡化肺部感染評分情況比較(,分)
組別 體溫 白細胞計數 分泌物 氣體交換指數 總分觀察組 1.4±0.1 1.3±0.1 1.3±0.1 1.4±0.1 5.1±0.2對照組 1.3±0.3 2.4±0.2 2.5±0.3 2.4±0.3 8.4±0.3 t 18.097 31.113 24.057 20.012 75.42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選擇2017 年4 月~2018 年11 月本院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合并重癥肺部感染者80 例,所有入組者經通過臨床表現、肺部CT、輔助血液生化檢查診斷,入組前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年齡>60 歲,排除合并心肌梗死和(或)心力衰竭、各種原因所致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血液系統感染、惡性腫瘤、既往實施肺部相關手術。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均40 例。觀察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60 ~88 歲,平均(71.6±2.1)歲,吸煙史者15 例,吸煙時間15 ~65年,平均(25.9±2.8)年;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60 ~89 歲,平均(71.7±2.0)歲,既往吸煙史者16 例,吸煙史15 ~65 年,平均(25.8±2.9)年,所有入組者其性別、年齡、吸煙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針對重癥肺部感染,對照組應用通過靜脈使用抗菌藥物、呼吸機支持、維持酸堿平衡、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支持等,觀察組,在診斷肺部感染后聯合應用纖維支氣管鏡(奧林巴斯纖維支氣管鏡BF-1TQ170 型)檢查聯合肺泡灌洗術,每間隔1 天進行1 次,連續治療3 次為1 個療程,操作時均在局部麻醉下實施干預,采用經口、咽入路進入呼吸道,通過聲門并置入纖支鏡鏡頭,針對鏡下可見膿性分泌物和(或)壞死物行纖支鏡下沖洗,針對痰痂者以纖支鏡鉗夾取出,對于組織腫脹及出血者使用適量腎上腺素處理,鏡下治療完畢后,通過纖支鏡局部注射抗菌藥物。
治療1 周后,比較應用呼吸機治療時間及整體救治成功率,統計治療后1 周,兩組肺部感染評分變化情況。其中簡化肺部感染評分標準:共包括7 大項目,如體溫、白細胞計數、氣管分泌物、氧合情況、X 線胸片、肺部浸潤放射學變化以及氣道分泌物培養結果,最高12 分,如分數在6分以內則可停用抗菌藥物;比較干預后兩組血氣分析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簡化肺部感染評分各項目及總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治療后觀察組血氣分析參數中,P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P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血氣分析參數比較(,mm Hg)

表2 兩組治療后血氣分析參數比較(,mm Hg)
組別 PO2 PCO2觀察組 83.1±3.9 43.8±2.1對照組 54.4±3.0 61.7±4.0 t 36.890 25.059 P 0.000 0.000
觀察組呼吸機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住院時間亦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呼吸機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呼吸機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d)
組別 呼吸機治療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5.1±0.7 16.5±4.1對照組 8.3±1.4 34.2±6.3 t 12.930 14.893 P 0.000 0.000
觀察組救治成功例數為39 例(97.5%),對照組救治成功例數為30 例(75.0%),觀察組救治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5.600,P <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經成為我國死亡率最高的呼吸系統相關疾病,臨床表現以長期反復的咳嗽、咳痰、喘息[8],且每年發作時間超過2 個月為特征。當合并急性感染者,存在出現呼吸衰竭、誘發肺源性心臟病,最終導致患者死亡[9]。解剖學及病理生理學認為,本病發病主要是呼吸道的慢性不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本病重點在于預防感染,如合并急性感染,應積極針對感染進行干預,聯合止咳化痰、確保機體氧供需平衡,維持呼吸道通暢,加強營養等處理[10]。其中有效的治療感染是救治成功的關鍵。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能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鉗夾硬化痰痂,保持呼吸道通暢,局部灌洗還能降低氣道炎癥因子水平[11]。
針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嚴重感染患者,對照組使用常規內科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應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每間隔1 天進行1 次,比較兩組簡化肺部感染評分情況法,觀察組簡化肺部感染評分各項目及總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證明針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嚴重感染患者,在對癥支持治療上,聯合應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可顯著改善患者肺部感染評分,促進早期停用抗菌藥物。另外針對兩組治療后血氣分析參數比較發現,治療后觀察組血氣分析參數中,PO2高于對照組,PCO2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針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嚴重感染患者,在對癥支持治療上,聯合應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對改善肺通換氣功能,維持機體氧供需平穩有重要意義。同時針對兩組呼吸機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分析,觀察組呼吸機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時間亦短于對照組。證實,聯合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對縮短呼吸機治療時間,促進患者早期出院均有一定價值。最后統計兩組整體救治成功率發現,觀察組救治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了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嚴重感染患者,應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對提高整理臨床救治效果十分重要。
觀察組在常規對癥支持處理基礎上聯合使用的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提高纖維支氣管鏡治療能直視下對患者氣管、支氣管以及葉段支氣管等做到清晰觀察[12],并根據感染部位進行針對性沖洗[13],同時通過支氣管肺泡灌洗處理,更好的清理氣道分泌物[14],達到徹底、干凈、有效的目的[15],減輕局部炎癥反應,改方法創傷小[16],具有可重復操作及可控性強等優點[17],在消除氣道梗阻、確保呼吸道通暢、減輕氣道炎癥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18]。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嚴重感染患者,應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機體氧供,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提高臨床救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