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廣宇
機構報告顯示,“有錢有閑”的第一批中產階級老年人要退休了。中國的“銀發產業”將要進入消費升級的新階段。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協會近日編印的《奮進中的中國老齡事業》指出,2035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1/4,2050年前后將超過1/3。中信建投201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則提出,中國首批中產階級(改革開放后首批工薪階層)即將步入退休年齡。
“首批中產階級”老年人的年紀主要集中在50歲至65歲,他們充分享受了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紅利,是具有較多積蓄、社會負擔較小的人群。這群人通過奮斗取得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現階段中國高凈值人群中50歲以上的人群占比達27%,這批人也在“首批中產階級”的群體中。
2015年,英國《金融時報》已經關注到了上海中產階級中老年人的主流愛好:自行車、廣場舞,他們體力強壯精力充沛,“一整代堅強的老年人正樂于在自己身上花錢”。而如今,隨著更有錢有閑的“中產階級”步入市場,中國中老年人“給自己花錢”也出現了新的特征:數字化和享受性。
首先,“數字化”成為新一代銀發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中老年人對智能手機的運用學習,年輕人喜歡的K歌、購物、教育等領域已經成為中老年人喜愛的休閑方式。拿購物來說,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移動電商行業在“銀發族群”中的活躍滲透率從2017年的32.6%上升到了2018年的40.4%。

8月22日,遼寧沈陽勞動公園里跳舞的中老年人。圖/中新
其次,中老年人的享受性消費趨勢正在增長。蘇寧金融的《2017中國老年消費習慣白皮書》顯示,現在的老年人消費呈現年輕、時尚化的趨勢,甚至日益注重化妝、衣物等展示型消費。
新特征顯示,“有錢有閑”也有文化的中產階級中老年人正在實現觀念升級、消費升級,再不抱持過去那種以“吃苦”為榮的想法。正如《經濟學人》所評論的那樣:新生代老年人有自己的特點,他們一般不把自己當做老年人。
但繁榮的新趨勢背后,消費升級后的“銀發產業”仍然面對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互聯網產品對中老年人的友好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此外,與此相關的支付服務、消費服務等應更加配套。
針對這些新問題,2019年9月,民政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中,提出6個方面的17條具體措施,包括全方位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繁榮老年用品市場,加強養老服務消費支撐保障,培育養老服務消費新業態,提升老年人消費支付能力,優化養老服務營商和消費環境等與時俱進的內容。
參照日本的經濟發展經驗,“銀發產業”有望成為中國未來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而這可能是一個被年輕人忽視的市場。及時發現、關注這些新趨勢、新問題,也有希望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