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儀
樂高的名字源于丹麥語“Leg godt”,意為“玩得快樂”。
時至今日,如何讓用戶“玩得快樂”仍是擁有85年玩具制造經驗的樂高的主命題。伴隨時代變遷,對于玩樂高也在不斷詮釋新主張。
9月17日,樂高集團在總部丹麥比隆對外發布了“樂造新世界(Rebuild The World)”項目,全面聚焦未來一代的創造力培養。“我們會進一步鼓勵世界各地的兒童發展創造力,并讓此技能陪伴他們成長。”樂高集團首席市場營銷官朱莉·戈爾丁(Julia Goldin)在發布會現場表示。
如今提及樂高,人們已不再僅僅將它視為孩子的玩具,它已經成為創造力的代名詞。即便如此,在數字化浪潮下對于培養下一代的創造力,樂高有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論壇未來就業報告顯示,在2025年前,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將取代7500萬份工作;未來將有1.33億份新工作誕生。在樂高看來,創造力是孩子們應對變化的必備能力,“樂造新世界”正是由此誕生,并成為一個面向未來的前瞻項目。
“樂高堅信每個兒童都與生俱來擁有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偉大能力,但我們仍需立即采取行動來培育創造力,讓它成為可以陪伴孩子們一生的技能,因為他們的未來取決于此。”朱莉說。
一邊是深入品牌基因的玩樂精神,另一邊是應對未來世界的生存技能,或許只有樂高積木顆粒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二者間找到平衡。
發布會現場,來自安道爾的19歲大學生大衛·阿基里爾(David Aguilar)成為全場焦點。一條手臂先天畸形并沒有讓他失去“玩樂”的童年,從5歲起大衛開始拼樂高,并在17歲時用樂高積木為自己拼搭了第一代義肢手臂。
“能拼搭出這樣的作品并不是因為我沒有手臂,而是因為我通過不斷練習掌握了一項技能。” 大衛說,如今他已經為自己設計了三代樂高手臂,最新一代還具有抓取和握手功能。

樂高集團首席市場營銷官朱莉·戈爾丁。
在電子產品盛行的時代,樂高是為數不多能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屏幕平分秋色,持續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產品。
“樂高積木之所以對孩子具有吸引力,是因為他們通過拼搭擁有了真正釋放想象力的機會,想象可以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朱莉說,“快樂玩耍同時,他們也在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潛移默化培養了受用于未來的關鍵技能。”
在此過程中,樂高也為全球父母一致關心的話題——寓教于樂,即孩子在玩的同時如何學到更多——給出了解決方案,并與父母形成了共鳴。來自父母的價值認同在中國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近年來,樂高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連續多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已經成為樂高集團的重要增長點。
“中國的兒童和家長們對于樂高積木的接受度和熱情,都讓我們非常振奮,這些都將激勵我們在中國持續投入,開創更長遠的發展。” 朱莉說。
據悉,作為樂高集團近年來最為重視的全球新項目,“樂造新世界”將在中國加速推進,帶來適合中國兒童創造力發展的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