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河北保定狼牙山(任曉靜/ 攝)
近日,在保定大激店中國匠人谷舉行的2019河北省文創和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入圍作品展上,一款名為“靴城月圓”的文創月餅,吸引了在場參觀者的興趣,現場品鑒的人絡繹不絕。
“保定素有靴城之稱,這款文創月餅之所以選擇這個名字,也是意在留住保定的歷史文化記憶,此外我們還以八種口味來對應保定八景,比如‘古蓮蓉心對應的就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古蓮花池。”靴城月圓創意人張浪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匠人谷是2019“醉美保定·跟著旅發大會去旅行”精品線路中的一站,沿著這條精心設計的旅行線路,游客們既可以游覽白石山、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滿城漢墓等經典景區,又能夠探訪華中溫泉度假小鎮、太行水鎮、大激店文化小鎮、秀蘭文化小鎮等一批旅游新業態。
近年來,通過舉辦省市旅發大會,保定將分散在城鄉的旅游景觀連綴起來,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戰略的引領下,探索出集度假、觀光、體驗、休閑于一體的旅游新模式。
坐落在白石山景區內海拔1600米崖壁上的“自然角落”咖啡廳,如今已成為不少年輕游客的“打卡”圣地。當人們在伸出崖壁的敞開式觀景平臺上品嘗“云端”咖啡、欣賞山間勝景之時,景區的旅游發展模式也在悄然進行著轉型升級。
“自然角落”咖啡廳的建造,只是保定市旅游業變化的冰山一角。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坐擁豐富的旅游資源,國家A級旅游景區便有42處,其中野三坡、白石山等為5A級旅游景區,清西陵、狼牙山則已進入國家5A級景區創建規劃之中。
隨著旅游消費觀念的變化,處于保定旅游業“龍頭”地位的著名景區,紛紛推出了更符合年輕人調性的旅行新玩法。
例如,野三坡景區推出了高空秋千、飛天索橋、步步驚心、彩虹飛天等游玩體驗項目;清西陵購買了200多套影視劇中的同款服飾,以方便游客在清西陵還原劇中場景;白石山在海拔1900米的游覽線上設置“山盟臺”,老子峰也在山間設有可以盡覽易水湖風光的“祈福臺”,為情侶游客提供了抒發愛意的舞臺。
安排節慶活動、打造品牌賽事,也是各個景區豐富旅游產品的創新嘗試。
2019年,清西陵除了在2月舉辦了第一屆民族風情年活動,還陸續開展了半程馬拉松、萬人徒步大賽、自行車山地越野賽等體育賽事。野三坡在固定舉辦的開山節之外,嘉年華音樂季、國際半程馬拉松比賽等文體活動也在陸續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狼牙山作為家喻戶曉的紅色旅游景區,近年來在四季旅游的開拓上也頗有進展。
“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事跡,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今天的狼牙山,既是一座英雄之山,也是一座花果飄香的山,是春看山花夏玩水、秋盼豐收冬戲雪的四季旅行勝地。”狼牙山中凱集團營銷總監李紅雨這樣描繪狼牙山的發展現狀。
從單一的景點觀光,到綜合性的休閑游樂,保定市幾處“龍頭”景區多業態發展的態勢,已然規模漸成。
“在景區營銷上,七山滑雪場會聯合白石山等附近景區共同進行宣傳,畢竟游客到保定來游玩,看一個景點不如走一條線,走一條線不如到達一個旅游目的地。”站在滑雪場附近的山路上,七山滑雪場的負責人對參加“跟著旅發大會去旅行”的游客講起了他對全域旅游的理解。
實際上,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也是保定市探索全域旅游的方向,而省市旅發大會便是連綴點線面的那條主線。
近幾年來,通過舉辦首屆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和兩屆市級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保定市成功打造了“京西百渡國際山地度假區”“京南新城特色旅游體驗區”和“國際都市田園休閑區”,為加快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市積累了成功的經驗。
“每個周末都有K5295 綠皮車,從北京西站出發前往保定淶源,火車一路在十渡、野三坡、百里峽等景區中穿行,風景美不勝收。”
與此同時,“舉辦一屆旅發大會,打造一個區域品牌,成功創建三個全域旅游示范區(縣)”的保定旅游發展模式也就此得到了確立。
2019年,保定市易縣入選首批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白石山溫泉旅游度假區與易水湖旅游度假區入選省級旅游度假區。
事實上,除了綜合性考量,全域旅游的打造,也體現在一個個細節上。
例如,2018年4月全線貫通的龍西旅游公路,全長30公里,連接起清西陵、易水湖、狼牙山三處景區,為促進全域旅游提供了交通基礎設施上的便利條件。
而旅游度假區內各個特色小鎮在為游客設計旅游新業態游樂項目的同時,也不斷尋找著差異化發展的契機。“淶源夏季平均溫度是21.4攝氏度,而且露天區是沒有蚊蟲的,我們便嘗試以星空為主題開展了相應的露營活動,反響很好。”淶源華中假日溫泉酒店執行總經理尹永勝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如今,“星空露營”已成為華中溫泉度假小鎮代表性的文旅活動。此外,淶源華中假日溫泉酒店還專門打造了挑高12米的玻璃頂星空游泳館。
“一到晚上,星光可以直接透射到泳池中,意境是非常浪漫的。”尹永勝說。
而靠近野三坡景區的四季童話小鎮,則設計了一款在童話小鎮與野三坡百里峽之間往返低空飛行的熱氣球項目。
可以想見,隨著保定全域旅游的脈絡越發清晰,還會有更多別開生面的游樂項目被設計出來,而日益豐富的保定旅游新業態,也為保定旅游品牌的強力打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個周末都有K5295綠皮車,從北京西站出發前往保定淶源,火車一路在十渡、野三坡、百里峽等景區中穿行,風景美不勝收。”淶源白石山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春陽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在劉春陽看來,短短幾小時的綠皮車之旅,既擴大了保定旅游的市場半徑,也為游客提供了休閑慢行的獨特懷舊體驗。
歷史上,保定素有“京畿重地”“京師南大門”之稱,與北京相伴而生,淵源深遠。如今,除了以游賞度假為主要目的的慢行列車之外,保定作為京津冀交通樞紐,還被納入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和半小時生活圈之中,處于京津保率先聯動發展的最前沿。
而具體到京津冀、京津保的旅游發展協同,保定通過創造性地提出組團辦會、協調聯動的全域旅游發展“保定模式”,多角度、多層次地融入京津冀旅游一體化發展大格局之中。
在強化區域合作方面,2019年7月,京津冀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門聯合召開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工作會議,成立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簽署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三地將整合文化和旅游資源,聯合開發跨區域的文化和旅游產品,打造特色景區、酒店、節慶活動等品牌,推動京津冀文化和旅游錯位發展、合作共贏。
未來,保定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協同方面還將如何發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