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璇
2019年下半年,內容領域的重頭戲無疑是獻禮題材的集中展播。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舉辦了“我愛你中國——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展播共遴選出86部劇目,供全國各級電視臺、視頻網站選購播出。
在2019年的“獻禮季”中,除獻禮劇、獻禮片外,還有以愛奇藝自制綜藝《我和我的祖國》為代表的綜藝節目。
整體來看,獻禮內容的形式較以往更為豐富,呈現出題材多元化、表達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是在獻禮劇方面,人們能更明顯地感知到,近些年文藝創作者致力于尋求主流價值觀的創新表達,希望打破觀眾對獻禮劇的標簽化認知。
在獻禮劇領域,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依然是坐鎮的“老將”,包括講述烈士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描寫陳獨秀、李大釗事跡的《覺醒年代》和講述國家領導人外交事跡的《外交風云》等。
與此同時,還有一批不涉及真實歷史人物的革命劇,這類劇集的出品機構往往市場化程度更高。孫紅雷、張魯一主演的《新世界》,李易峰、金晨主演的《隱秘而偉大》,都列入了展播片單之中。因有《人間正道是滄桑》《潛伏》等同類題材經典“珠玉在前”,觀眾對它們的期待值也很高。
人們能更明顯地感知到,近些年文藝創作者致力于尋求主流價值觀的創新表達,希望打破觀眾對獻禮劇的標簽化認知。
在獻禮劇中常見的軍旅劇,則更加具有“少年氣”,青春勵志是年輕化軍旅劇的主打特色。
例如,由空軍政治部支持的愛奇藝自制劇《飛行少年》,以“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的創立為背景,講述了為適應軍隊信息化建設和新質戰斗力生成需要,超前培育軍事航空航天領域新型飛行人才的故事。
與此類似的還有講述新時代坦克兵成長歷程的《陸戰之王》、聚焦空降特種兵的《空降利刃》和講述維和部隊的《藍盔特戰隊》。
更值得關注的是,除了軍旅、革命、諜戰等以往獻禮季常見的題材之外,現實主義題材也成為了主力軍。
近年來,在主管部門的扶持、創作者的努力和觀眾的關注之下,現實主義題材劇集漸漸成為熒屏上的主流。2018年《正陽門下小女人》《情滿四合院》《大江大河》的成功,證明了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在制作上日趨成熟。
列入百日展播片單的《奔騰年代》,講述了第一代電力機車人投身中國電力機車事業的故事,在表現形式上與前述熱播劇集類似——更為“接地氣”地講述時代洪流下的個人成長史。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關注普通奮斗者的現實主義題材,正在向當代生活傾斜。
例如,在百日展播中被列入重點推介項目的《最好的時代》,講述了年輕一代中國鐵路機車工程師在老一輩鐵路人的帶領下,自主創新、攻堅克難,讓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完成了“彎道超車”。
作為一部將工業題材和青春勵志元素融合在一起的電視劇,《最好的年代》群像式地展現了中國高鐵人的追夢之旅。故事中既有老一輩鐵路人的工匠精神傳承,也有年輕工程師的勵志進取。
獻禮劇中也出現了一些“新面孔”,比如講述互聯網創業故事的《在遠方》《大時代》、描寫女排隊伍的《青春拋物線》、主打時尚職場元素的《正青春》、聚焦律政職業的《決勝法庭》等。

《陸戰之王》海報
甚至,都市情感劇也被歸入了獻禮劇的范疇。比如描寫大城市年輕人情感故事的《山月不知心底事》《遇見幸福》《我在北京等你》,與年輕觀眾的生活更為貼近。
和以往獻禮劇多啟用演技與知名度并存的“老戲骨”不同,百日展播中的獻禮劇在選角上顯得更加大膽,主創中常見受市場歡迎的青年演員。有業內人士認為,獻禮劇的青春化、偶像化之路將由此開始。
李易峰在《隱秘而偉大》和《我在北京等你》兩部劇中都是主演,宋茜、金晨、歐豪、宋威龍等年輕偶像也將在獻禮劇中露面。
另外,網絡視聽平臺不僅積極參與了獻禮內容的選購與排播,也參與了內容生產。如優酷計劃播出20部獻禮劇集,其中絕大部分為網臺聯播劇,優酷還參與了部分劇集的投資。
網生內容主流化的過程中,網絡視聽平臺發揮網絡端可差異化編排、多種方式發力的優勢,很可能改變今后獻禮內容的宣傳模式。
例如,愛奇藝在4月25日上線了“我們的70年”專區,選取了符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并受觀眾喜愛的優秀影視劇、綜藝節目和紀錄片進行展播,并在首頁導航欄顯著位置進行推廣。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建黨100周年的到來,獻禮劇仍會是未來一段時間里熒屏上的主流。
有當下故事,有過往歷史,有細膩情感,也有青春勵志……能夠傳遞社會正能量、反映時代變遷中個人生活的劇集,都可以被劃為獻禮劇。
展播片單釋放出的最強烈信號,是“獻禮”概念的邊界在擴張。向時代與時代中的奮斗者致敬,原本就可以是多風格、多視角、多形式的。用精品打動、激勵觀眾,帶來社會情感上的共鳴,既是對國家的獻禮,也是對新時代的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