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
二道背村是全省20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于尚義縣大青山腹地,總面積1.6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164畝,林地總面積1.52萬畝(含山坡林地1.39萬畝),退耕還林地1270畝,草場面積321畝。總體呈現“高、遠、窮、美”的特點,“高”,高海拔1750米;高寒,年平均氣溫0.6℃-1.5℃。“遠”,村地處偏遠,距鎮18公里,距縣城16公里,交通不便。“窮”,種植莜麥、土豆、胡麻等,靠天吃飯,收益較低。貧困發生率為48.2%,是全縣貧困發生率較高的村莊之一。“美”,村周圍山石陡峭挺拔,生態環境良好,夏季景色秀美,是難得的避暑勝地。
現有村民戶籍人口94戶、218人,常駐村民30戶、73人,在村人均年齡65歲,年齡老化。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13人),其中:2017年脫貧3戶(8人)、2018年脫貧43戶(102人),現未脫貧戶1戶(3人),貧困發生率1.38%。從致貧原因看,因病致貧18戶(44人)、因學致貧7戶(23人)、因缺技術致貧12戶(29人)、因缺勞力致貧10戶(17人);從貧困戶屬性看,一般貧困戶17戶(71人),低保貧困戶28戶(40人),五保戶2戶(2 人)。從“兩不愁、三保障”情況看,2018年度該村貧困戶吃穿不愁基本實現;義務教育階段沒有學生因貧困輟學;貧困戶全部參加了新農合保險;貧困戶均實現安全住房。當前,村“兩委”5人,村書記、主任由一人兼任;黨員25人,在村黨員10人。
“我們景區一期項目主要是圍繞大青山森林公園做一些配套,包括玻璃懸索橋、盤山木棧道、庭院酒店等。”賈圣棟介紹說,項目建設之初,最大的困難就是土地問題。項目所占用的林地需要轉成建設用地。此外,長期封閉的生活環境和靠天吃飯的小農生活,使二道背村村民對發展旅游業存有疑慮,對企業征占地也比較排斥。
賈圣棟所說的土地難題,該縣早已拿出良策。縣政府責成尚義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制定了《尚義縣土地政策支持“空心村”治理專項工作方案》,并制定了宅基地退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復墾等方面的土地政策。
“按照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原則,我們積極保障旅游業發展用地供應,在土地規劃調整報卷、審批、拍賣等手續辦理中,積極支持項目發展。”尚義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張治龍表示。
“我們從2016年引入京城廣廈集團這家企業,這是一個旅游富民、解決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好項目,我們將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嚴格按照土地政策,積極幫助企業跑辦,確保各項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紅土梁鎮黨委書記高紅霞表示。
為了保障旅游項目用地,扭轉村民不愿意租地、怕租地沒收益的顧慮,省國資委駐村工作隊積極配合縣鎮村三級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多方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宣講土地政策以及發展旅游產業的諸多好處。“今年4月份,我們配合鎮里將村里1040畝土地順利流轉到大青山國際旅游度假區,開發‘七彩梯田景觀,每畝每年租金200元,這樣每戶村民每年可增收大約2000元。同時,還與企業簽訂了勞務用工協議,保證村民優先就業,真正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駐村第一書記孫士躍說,二道背村許多村民都在景區打工掙錢,做保安、保潔、維修、雜工等,年均收入在3萬元以上。而且用工年齡放寬,五六十歲以上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可以在景區就業。賈圣棟表示,“在二道背村長期居住的農戶平均每戶一人在公司上班,月工資在2200—2800元”。“景區二期、三期項目建成后,需要用工量在800人左右,不僅能帶動二道背村農民增收,還能帶動紅土梁鎮周邊鄉鎮農民的就業。”談起這些,賈圣棟非常興奮。
以“吃在農家、住在農家、樂在農家、購在農家”為目標,尚義縣采取自主創辦、政府獎補模式,引導貧困群眾發展農家特色餐飲住宿。高紅霞表示,下一步,鎮里將積極支持京城廣廈集團公司與二道背村村民合作搞民宿開發。
整合優勢資源,引入龍頭企業,發展旅游產業,實現了“窮山村”的脫貧蛻變。村民的腰包變鼓了,村容村貌更美了,村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一位村民動情地說,“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二道背村的今天,唯有黨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
如今,二道背村正沐浴在黨的陽光下,走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