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龍 余珮
摘 要:離退休黨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一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基礎。而注重家風建設既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傳承家風建設,將家風建設同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機結合,以此創新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結合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基本概況,概述家風內涵及特征,提出依托家風建設創新社區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以期對城市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建的實踐工作有所借鑒。
關鍵詞:家風;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8 — 0049 — 04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離退休黨員在中共黨員總數中的比例不斷提高,黨員“老齡化”問題逐漸成為加強城市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軟肋”所在。家風建設本身就是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部分,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依托家風文化其獨有的繼承和發展的文化形態,能夠更好地激發離退休黨員積極性的發揮,進一步推動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與發展。
一、社區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基本概述
(一)基層黨組織建設現狀
第一,基層黨組織建設覆蓋面廣。依據中央組織部所統計和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共產黨現有基層黨組織461.0萬個。”〔1〕我國基層黨組織數量龐大,覆蓋面廣,抓基層,打基礎,不斷夯實黨的基層建設,是永葆生命力和戰斗的固本之策和長遠之計。第二,離退休黨員人員數量大且不斷增長。一般情況下,離退休黨員是指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本文所關注的重點為城市離退休黨員,著重側主要是已經離退休并且回歸社區的離退休黨員。伴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急劇增加,老齡化將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新常態,而在這部分老年人口中,離退休人員1814.8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0.03%。〔2〕由數據可見,離退休黨員基數大,比例重,且在黨員總占比中不斷增長。因此,充分重視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明確城市社區離退休人員參與社區離退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是做好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關鍵一環。
(二)城市社區離退休黨員優勢
城市社區離退休黨員逐漸退出工作舞臺,回歸家庭與社會生活。但這部分離退休人員又與普通老年人有所不同,在參與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第一,理想信念意識強。城市社區絕大多數離退休黨員在政治素養上具有“作風硬、思想紅”的優勢,理想信念意識很強,具有很高的政治參與熱情和社會責任感。第二,責任感和工作能力強。絕大多數離退休黨員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使得他們愿意并且能夠在社區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發揮自己的力量,具有比較強的責任感。第三,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強。大部分離退休黨員堅持“離退休不退崗”原則,希望能夠繼續為社會發展進步發揮余熱,具有很強的奉獻精神與服務意識。
(三)社區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從基層黨組織統計數據分析看,我國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在看到可喜變化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仍有不少短板。首先,離退休黨員黨建工作認識程度不夠,離退休黨組織規范性不強。第一,現有的部分社區基層黨組織對離退休黨員黨建工作存在認識偏差,認為離退休黨員在組織建設和黨建工作方面可有可無、發揮作用有限。第二,對離退休黨員重視程度不夠,同離退休黨員之間少互動、少溝通,沒有將離退休黨員的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到應有的位置。第三,社區黨組織絕大部分是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且身兼數職,主要精力放在了事務性工作方面,而忽視了社區黨的建設工作。〔3〕其次,社區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不完善。一是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不完善,存在著黨組織的銜接不到位的問題,使得一些離退休黨員找不到歸屬感,游離于黨組織之外。二是工作方法缺乏創新。從社區黨組織對離退休黨員的組織活動方式來看,對離退休黨員活動組織比較傳統、單一,不能結合離退休黨員的實際需求,工作方式缺乏多樣性、靈活性。三是資源投入缺乏。由于對離退休黨員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社區在實際組織建設過程中存在資金、基本設施、人力資源投入不足等問題。部分社區基層黨支部投入在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方面的資金很少。同時一些社區硬件設施配備不足,不能適應經常性教育管理活動的需要,限制了城市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支部的建設和管理。最后,離退休黨員主體地位淡化。一是組織觀念淡化。總的來看,大部分離退休黨員離退休后能夠做到繼續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但是,也有小部分離退休黨員對組織約束和組織生活抱有消極參與態度,對組織生活開始疏淡。二是離退休黨員身份認同上存在分離情況。少數離退休黨員在回歸社區生活后,逐漸淡化自己的黨員身份,黨員的先進性意識開始減弱。三是黨員信念有所動搖。小部分離退休黨員在脫離工作崗位后放松理論知識學習,在理想信念方面趨于淡化,甚至有個別黨員在理想信念上產生了動搖。
二、家風契合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需要
(一)家風的內涵及特征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整體道德風貌和精神風貌,指“人們在家庭生活中世代相傳逐步形成的傳統習慣、生活作風、處世之道、道德風尚的總和”〔4〕。新時代家風來源于古代傳統家風,早在西周時期,《易經·家人卦》中就曾提及家庭成員要恪守其位、各盡其責的家庭倫理文化。傳統家風文化的內容集中體現于修身、齊家、治國三方面,文化內涵涵蓋孝悌、謙遜、勤儉等思想。新時代家風繼承傳統家風的優良內涵,同時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相通,對內強調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從而維護家庭秩序穩定;對外約束個人行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內容。第一,以敬業精神為基本道德準則。敬業精神是對傳統家風的繼承與發展,體現為個人的道德與修養,既要具有奉獻精神與高度責任感,又要維護集體與國家利益。第二,以誠信為道德底線。誠信是傳統家風文化中用以修身的標準之一,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要求。要求以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等為教育方式,對子女進行誠信教育,培養誠信人格。〔5〕第三,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同構為核心的愛國主義精神〔6〕始終是中華民族所強調的核心價值觀,個人與民族、與國家相依,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價值目標,也是新時代家風文化之核心所在。第四,以和諧友善為紐帶。新時代家風繼承發展了儒家齊家思想,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友善觀,強調人與人、與社會、與自然互敬互愛、和諧共處,共同遵守社會公德。
新時代的家風建設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與社風、黨風辯證統一,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家風具有傳承性。傳承性是家風建設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它是指家風以家庭關系為基點,對家庭或家族成員產生影響并傳承,經過代代相傳而被其家庭或家族所共同認可并尊從,呈現長期與穩定的特點。其次,時代性。家風作為一種思想意識形態,其內容深受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條件影響,在代代相傳的基礎上而根據具體環境和形勢對家風進行合理的調整變動,因此,每個時代的家風都帶有其時代印記。第三,塑造性。家風來源于蘊含家族精神的道德觀念,表現為一種固定的規范和對該規范的實踐,進而貫穿與影響家庭成員的思想與行為塑造。最后,內隱性。家風雖然以家規、家訓為基本載體,但是更注重情感的感化作用,家庭教育以無形的方式被其成員學習、吸收,達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家風建設契合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需要
家風是黨風的重要道德基礎,而黨風又為家風增添時代內涵,家風建設契合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需要,將離退休黨員與基層黨組織緊密凝合,是離退休黨員與社區基層黨組織間的有效凝合劑。
第一,家風建設契合離退休黨員價值認同。家風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與精神品質。家風建設促進離退休黨員自身完善,既能夠進一步堅定其理想信念,又能夠提升家庭成員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離退休黨員家庭凝聚力,助推新時代家風的深化和有效性的發揮。同時,家風建設協助新時代基層黨建價值發揮。依托家風建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開展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活動與建設,既能更好地激發離退休黨員的情感共鳴,實現思想共振,又促進了社區離退休基層黨建的發展與完善。第二,家風建設為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手段。家風傳承通過家規、家訓、家族祠堂等包含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同層面的豐富形式來呈現,為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新的載體與手段。一方面是家族祠堂、家廟等物質手段。傳統家祠文化與新時代基層黨建思想相輔相成,是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陣地。另一方面家規、家訓、家書等制度、精神文化為離退休黨員正思想、正作風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第三,家風建設深化了離退休黨員基層黨建思想內涵。一是思想建設方面。家風文化的精神內涵使基層離退休黨員補足了精神之鈣,特別是紅色家風的傳承與感化,使離退休黨員保持了黨的革命精神與優秀傳統,夯實了精神支柱。二是組織建設方面。家風建設的開展對離退休黨員隊伍提出了更嚴格的管理要求,重視了離退休黨員這一關鍵少數在家庭中作用的發揮。三是制度建設方面。家風建設的開展促進了離退休黨員制度建設的完善,并能夠對社區其他黨員及其家庭起到督促作用,推動制度建設健全。
三、依托家風建設創新社區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
家風建設在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運用與發展,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創新工程,需要多方面密切配合、協同發力。要深入挖掘家風建設的價值內涵,依托家風建設創新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家風的凝合劑作用。
(一)依托家風加強思想建設
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建工作以家風建設為邏輯起點,以家風建設為思想導向進行積極引導和合理滿足,充分發揮離退休黨員積極性,實現了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離退休黨員的主體性。第一,依托家風建設加強離退休黨員思想建設,推動家風建設實踐主體向離退休黨員、社區群眾延伸。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在進行組織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離退休黨員的實際身體狀況和精神文化需求,開展為離退休黨員 “量身定做”的組織活動。例如根據實際情況,在形勢報告會、理論講座等黨組織活動中融入家風建設內容。同時,也要根據形勢的變化發展安排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進宗祠、家廟等進行一些實地參觀,結合家風建設開展書畫展、詩歌比賽等符合老年人興趣愛好的文娛活動,發揮離退休黨員優良家風在社區群眾中的引導作用。第二,加強離退休黨員家庭“微教育”工作。教育是一項終身的事業,要積極鼓勵離退休黨員對其子女的繼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家庭教育或微信群組、朋友圈等“微平臺”,將黨和國家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傳播給家庭,培育子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
(二)依托家風建設完善組織建設
社區離退休黨員家風建設的開展,助推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完善。一是依托家風建設科學設置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在社區建立專門的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是新時代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加強離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建立完善的組織網絡是前提,配備過硬的班子是關鍵。〔7〕社區按照“就地、就近”以及有利于離退休黨員管理的原則,在每個社區組建專門的離退休黨員黨組織,成立科學的離退休黨員黨組織領導班子,由社區為黨組織提供學習和活動的場地。離退休黨員黨建專門化,既能夠解決離退休黨員回到原單位參加組織活動不方便的問題,又可以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凝聚作用。二是依托家風建設加強隊伍建設。組建一支高素質的離退休黨員黨組織社區黨務工作者是做好離退休黨員黨建工作的關鍵,在家風建設的基礎上健全社區黨務工作人員的選拔制度,加強社區黨務工作者的日常教育和培訓,提高社區黨務工作隊伍質量。加強社區黨務工作者的隊伍建設,能夠使他們更好地為離退休黨員黨建工作出謀劃策,更加專業地推進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建設不斷創新。三是增加信息化資源投入。在社區離退休黨員家風建設的開展中,要注重發揮互聯網的“揚聲器”作用,建立離退休黨員“微聯系”,發揮互聯網的“同心力”,弘揚優良家風正能量,加強對離退休黨員的正確引導。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離退休黨員家風建設內容與方式方法創新。開設網上“家風建設”專欄,建立健全新媒體學習教育平臺。通過“微平臺”實現信息極速共享,方便離退休黨員及時共享學習相關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微媒介”開展離退休黨員網絡“家風”主題組織活動。社區結合家風建設、離退休黨員實際需求等進行“線上”主題活動,并對新時代家風思想、理念等內容進行闡釋,打造“全天候、開放化”的離退休黨員教育新模式。既要注重廉潔、文明家風的強調,更要適時引入現代家庭教育理念。〔8〕
(三)依托家風建設健全制度建設
依托家風建設健全制度建設,有助于增強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的執行力。首先,加強社區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制度建設,實現規范管理。要把離退休黨員家風建設工作列入區委、街道黨委重要議事日程,擺放到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常規化、制度化、規范化的離退休黨員組織生活制度,鼓勵離退休黨員參與討論制定離退休黨員黨組織工作考核評估、“三會一課”、民主評議等制度的建章立制過程 〔9〕,并將家風建設納入離退休黨員定期評議管理制度,規定社區在對離退休黨員進行民主評議時適當加重“家風建設”的權重,規范離退休黨員組織生活。其次,建立離退休黨員信息化服務機制。離退休黨員組織關系納入社區管理后,社區要做好“三個一”服務工作,即“開好一個歡迎會,談好一次話,搞好一次家訪”〔10〕,開發離退休黨員動態管理系統,構建關愛服務網。在思想服務機制方面,要在思想上關心離退休黨員,通過在線討論等信息化方式,推動離退休黨員黨建工作向多向交流轉換,聯同其家庭共同做好離退休黨員思想服務工作,幫助他們完成角色轉換,鼓勵他們參與到組織建設和活動中來。在生活服務機制方面,離退休黨員黨組織要關心離退休黨員生活實際,建立健全離退休黨員生活服務機制。除了定期走訪、適時走訪和重大節日走訪等傳統形式,還可利用利用現代信息化載體問需于民,及時對離退休黨員進行慰問,關愛離退休黨員的同時也關心其家庭,并盡最大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家庭生活實際問題。最后,建立社區離退休黨員家庭動態管理信息庫。要把好組織關系轉接關,借助信息化技術,積極開發黨內信息管理系統,做好離退休黨員的檔案對接工作,實現離退休黨員組織關系“線上對接”。同時,把好個人家庭信息統計關。社區要做好離退休黨員的信息數據統計工作,及時健全離退休黨員個人及其家庭信息檔案,實現每人一張電子黨員戶口本,建立社區離退休黨員信息數據庫,做到信息數據統一管理。
四、結語
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基層黨建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和影響不容忽視。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家風對其子女與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離退休黨員肩負著教育子女、培養成才的重大使命,家風建設是創新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依托家風建設創新社區離退休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有助于全方位更深層次地發揮好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夯實基礎,更好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組織部. 2018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N〕. 人民日報,2019-07-01(004).
〔2〕中共中央組織部. 2018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N〕. 人民日報,2019-07-01(004).
〔3〕包慶龍.社區離離退休黨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J〕,理論研究,2004(Z1).
〔4〕牛紹娜,陳延斌.優秀家風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第21頁.
〔5〕陳建華.《中國家譜資料選編·家規族約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530.
〔6〕梁嘉洺.傳統家風文化的傳承及當代啟示〔D〕.青島科技大學,2017:44.
〔7〕莊輝.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離離退休黨支部工作〔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2(06):33.
〔8〕閔珍蘭,彭易錕,尹沛人.新時代加強基層黨員干部家風建設的調研與思考——以南昌縣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8(19):129.
〔9〕陳建中.離退休黨員社區管理模式的適應性和主導性實證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7(01):68.
〔10〕尹茂林.淺談離退休黨員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J〕.陜西煤炭,2010(06):129.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