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爽 王波
摘 要:高職院校的班導師既是教學工作的主體,也是育人工作的主體。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班導師“5D”管理工作模式,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內在需要和有效途徑。所謂“5D”工作模式,就是班導師運用建筑工程管理的5D模式和管理方法,通過設置專業實踐活動、專業工作案例、專業微視頻制作等項目載體,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專業實踐,著力解決學生在專業實踐活動中“做什么、怎么做、做了嗎、做多少、做的成果”的5D問題。在高職院校中,班導師“5D”管理工作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應進一步探索和推廣。
關鍵詞:班導師;5D;管理模式
實行班導師制度是高職院校發揮專業教師全面育人功能,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能力的內在需求和必要手段,是貫徹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班導師的職責主要是負責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教育和培養。實踐證明,高職院校班導師既是教學工作的主體,也是育人工作的主體。選拔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業務精、責任心強的專業教師擔任班導師工作,可以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打好思想基礎、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專業認識,提升職業素養和能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積極探索“五位一體”班導師“5D”管理工作模式意義重大。
所謂“五位一體”即學院、系部、專業教研室、班導師、班集體有機結合,協同育人。其中學院主要負責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政策的頂層設計,包括制定職業素養和能力標準、獎勵機制、運行機制和成效評價機制等。系部主要負責制定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能力的活動方案和活動統籌,并負責提供條件保障和政策、資金支持。專業教研室主要負責聯系校企合作單位、專家和專業社團,制定符合專業特點的有關提升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活動項目和活動方案,并負責項目成效考核。班導師主要負責設置任務、選拔項目成員,引領學生完成實踐項目,對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全面指導、分析、改進和評價。班集體是項目活動的主體,主要是由學生干部和選拔出的項目負責人開展專業活動,負責組織學生參加相應活動并形成競爭模式。
班導師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和專業素質、能力培養主要依托專業實踐項目。在完成每個實踐項目的過程中采取5D 的管理工作模式。所謂“5D”管理工作模式,就是班導師運用建筑工程管理的5D模式和管理方法,通過設置專業活動、虛擬工作項目、專業微視頻等形式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專業實踐項目,完成相應的實踐活動,解決學生在專業實踐活動中“做什么、怎么做、做了嗎、做的效果、做更多”的5D問題。“做什么”讓學生在開始訓練之前知道訓練的方向和目標是什么,最終達到的效果怎么樣?“怎么做”就是要班導師引導學生探討通過什么手段、方法實現項目的最終成功。“做了嗎”就是監督檢查學生是否參與實踐項目中,是否嚴格按著工作流程和工作進度完成工作任務。“做的效果”由班導師組織對項目參與者的工作成果進行定量分析,給予評價和成績考核。最后通過匯報、觀摩、交流研討等形式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完成實踐項目,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能夠“做更好”。在5D管理模式中,班導師是專業實踐項目的引導者、監督者和項目的開發者。學生是實踐項目的活動主體。
以建筑工程質量檢測專業為例。設置一個由建筑工程質量檢查專業學生對全校建筑工程質量缺陷檢查的實踐項目。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利用檢測工具、照片、視頻等手段對校園建設項目進行工程質量檢查,查找建筑質量問題并對發現的問題記錄、分析,提出整改建議。在項目實施之前班導師先指導學生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包括完成這個項目需用多少人?每個人做什么?需要運用什么工具、手段?按著什么流程完成項目?需要多長時間完成工作?完成這個項目需要多少資金?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基礎之上,班導師運用5D的管理工作模式,確定人員、分工,提出目標任務和要求,引導學生相互幫助、協同完成項目任務。
D1是學生依據自身特點為自己定位分析,明確自己所要參與的專業實踐項目的任務、職責和目標要求,知道要“做什么”,即檢查某一工程項目存在哪些工程質量問題;D2是學生知道“怎么做”,能夠按著目標要求,運用所學建筑工程質量檢測專業知識和材料設備,利用圖片、視頻等手段對全校范圍內的建筑工程項目分門別類進行工程質量檢查和記錄,查找原因;D3是班導師監督檢查學生“做了嗎”,是否運用所學工程質量檢測知識,按著進度要求認真進行工程質量檢查,并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偏差和認識錯誤。 D4是班導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檢查出的質量問題寫出“建筑工程質量檢測分析報告”,包括質量問題的種類、數量,照片、視頻個數,參與人次,檢查手段,問題原因,整改建議等,對學生完成任務情況進行驗收和定量分析、成績考核。5D班導師以交流、研討、觀摩等形式總結好的工程質量檢查案例,展示學生的照片、分析報告、處置方案等,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激勵學生改進思維方式和行為手段,能“做更好”。
學生經過為期二周的校園建筑工程質量檢查,寫出檢測分析報告。一組學生所寫《關于查找教學樓成型構件缺陷問題檢測報告》中,僅“教學樓班級內部通水管與樓板間的缺陷”問題,就包括管道孔洞預留大,未進行添堵;相應的防水措施沒做好,漏水導致表面出現水痕;樓板表面潮濕,出現表面脫落現象;樓板底面防水沒做好,導致表面起皮;樓板底面等構件表面出現起皮、鹽析現象,并附加多組照片說明。在“教學樓暖氣管道安裝質量問題”中指出:“穩定暖氣管道的固定構件與混凝土連接不牢固,出現了松動,斷裂的現象。”分析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構件是在混凝土成型后嵌入的,造成了局部混凝土強度降低,產生了裂紋,甚至產生了坑洼”。在D1到D5的五個環節中,學生按照目標要求和團隊工作的需要合理安排資源,包括時間、人數、材料設備、手段、成本等。學生在檢查建筑工程質量的實踐活動中,對建筑工程質量檢測專業有了清晰和深刻的認識,對工程質量和安全問題有了長足理解,不僅夯實了專業知識,激發深入探索專業知識的興趣和內在潛能,學生也在專業實踐活動中提升了專業素養和能力,并愿意接受新的實踐項目和挑戰。
班導師“5D”管理工作模式,是以任務和行動為導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升級為以任務和行動為導向的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模式。班導師以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為學生搭建職業發展和能力提升的平臺,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學習和專業實踐相結合,學會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活動的重點在實踐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學生通過參與完成實踐項目,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開闊了視野,在班導師有目的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參與專業實踐,轉變懶惰推諉不負責任的學習態度,學會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升了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在高職院校中,班導師“5D”管理工作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應更進一步探索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南南,周頻,余慶皋.高職院校頂崗實習“五位一體”管理模式探究[J].職業時空,2011,7(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