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文
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書法教育具有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的育人功能。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培養文化自信,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必須發揮書法教育的育人功能。筆者在書法教學中,嘗試把墨香與明德契合,追求書法教育與品德修養的并行共進,以書法教育正字、正心、正學風、正人品,培養有毅力和有審美情趣的新時代少年。
環境有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發揮環境的文化育人功能需要整體設計。我們在學校的文化石上鐫刻校訓,彰顯墨香特色,浸潤了師生的墨韻情愫。學校有深受師生喜愛的書法廣場,大理石書法碑柱、碑帖分布其問,中國最美的書法鐫刻于廣場地面。這些名家名篇不僅記錄了中華文明的足跡,激發了師生的愛國熱情,我們還依據書法名家的風格闡明“字如其人的道理,啟發學生“人品”與“書品”并重。在學校的書法公園,山、亭、橋、噴泉等書法文化景觀蘊含著豐富的書法故事,時刻向學生講述著傳統文化。環境文化的整體表達,讓校園處處彌漫墨香,流淌墨韻,彰顯著育人氣息。
學校不同于其他場所,它的空間文化是一種獨特的美學表達。我們在書法教室配備了漢服、筆架、毛氈、紙鎮等必備器材。這些器材是無聲的文化符號,學生在書法教室練習書法,提升了習字練字熱情和審美情趣。美需要欣賞,書法展示室、書法展示長廊內展示的名家作品和師生優秀作品引導學生樹立文化的自信心。充滿濃郁墨香氛圍的書法創作室,以美的情境感染學生的創美激情。我們在書法空間文化打造的基礎上,邀請了校外專家,結合學生的書法現狀,遵循書法教育特點,確立了漸進式書法培訓模塊,為全面開展“以墨育德、以墨啟智、以墨健體、以墨冶情”的書法教育活動提供有力保障。
學科是育人的主渠道。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通過建設書法學科文化,可以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書法教育中,從書寫工具看,有日益改進、發展并日臻完善的筆墨紙硯;從表現形式看,有不斷發展、演變的各種書體;從書寫內容看,有范圍寬廣的古今名句、詩詞歌賦,如《三字經》《弟子規》等蒙學經典。學生在學習中不僅了解了文字起源、發展的基本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懷。

價值認同是書法教育的追求。我們的學校文化建設從校徽的設計和校歌人手,滲透了書法元素。正是這些書法元素共同構成了學生成長的文化土壤,鼓勵廣大師生扎根書法詩文經典,激發寫好字、學書法的熱情,沐浴翰墨之光,陶冶情操,認同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書法是學校的必修課程。我們把書法教育同學校課程進行了整合。在書寫目標與德育目標問尋求融合。圍繞“大書法”主題,我們不斷深入挖掘課程資源,推進相關課程的融合,將書法與德育、智育、美育聯系起來。在目標確立方面,從基本書寫技能和品德素養兩方面著手,確立墨香課程的雙基目標。在評價方面,我們從寫字姿勢、書寫速度、書寫能力等指標上對學生書寫進行評星,激發學生寫好字的熱情,培養優秀品格。
我們充分挖掘書法的德育資源,確立不同年段的培訓任務,并編寫書法校本教材。在編寫時我們特意將書法家的成長故事與精神品質寫進校本教材,讓學生學寫字、學做人。我們還將書法與美術、體育、音樂、勞動技術等學科相融合,創編了書法操、書法舞、書法歌等特色融合課程,讓書法文化美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我們開發出系列書法興趣實踐課,如微格臨摹,筆、墨、紙、硯制作工序等課程,這些課程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魅力,讓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我們依據學生書法學習的規律,構建了書法教學課、書法練習課和書法欣賞課等課型。課堂上,教師秉持“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育^初衷,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穿插了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比如,穿插體現合作,避讓體現謙讓,勻稱擺布體現審美品德等,使課堂教學洋溢著濃濃的德育氛圍。書法練習最忌諱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讓學生在平心靜氣的書寫過程中,漸漸領悟書法的真諦,養成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良好品性,為學生今后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書法教育還可以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我們依托墨香課程,促進學生養成細致、專注、沉著、持久的學習品質。學習書法可以使人變得細心,注意力容易集中,因為書法是一項十分精細的活動,要想把字寫好,需要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仔細觀察字的結構,并需要腦、眼、手相應,準確控制用筆的輕重緩急,這樣久而久之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養成沉著鎮靜的習慣。有些孩子剛開始學習書法經常丟三落四、心緒浮躁,無法集中注意力,練一會兒就坐不住了,甚至把墨汁弄得滿臉滿身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書法練習,孩子們漸漸沉穩下來,這些毛病都消失了,能平心靜氣地寫字了。我們將書法教育與心理健康課程整合起來,既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又促進了心理健康發展。
作為一門課程,書法完全可以探索一條與德育協同發展的道路。為了充分挖掘書法教育顯性與隱I生的育人價值,我們還通過課題研究的形式,強化了書法教育與課堂教學研究、與德育課程的協同。這種嘗試不僅讓學生感受了習書之樂,還獲得了高尚的情感體驗。
活動課程在德育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書法教育也可以通過一次次活動課程的開展落實立德樹人。
許多優秀的書法名家不僅有高超的書法技藝,其高尚的人格修養也讓人敬仰。我校經常邀請書法名家為師生舉辦書法講座,改變重技輕道的教育導向,引領學生把學書法與學做人融為一體,塑造學生的優秀品格。我們還邀請書法名家與師生書法愛好者舉行書法筆會,書法名家以技藝征服師生,更以自身的求學經歷鼓舞師生追求書法大道,彰顯明德至美,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
我校的書法社團有定期活動,引領學生樂學善學。教師利用周末,帶領學生持之以恒練習書法。集中講、集中練的模式,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求學問道,養成良好品質。
學校有多個書法特色社團,這些社團通過制作毛筆、宣紙、印泥墨汁,以及開展篆刻、裝裱等活動學習書法。在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從書法源頭開始探索,讓學生了解筆、墨、紙、硯的歷史演變過程。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書法的濃厚興趣,而且在傳承傳統藝術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對國家、歷史以及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熱愛。
我校的活動豐富多彩,我們定期組織師生進行書法故事演講比賽或沙龍活動。生動的故事飽含了家國情懷。顏真卿對國家、民族的忠貞不貳;王羲之染黑墨池的鍥而不舍;鄭板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這些字正人端的楷模——他們的故事教育激勵著學生要寫漂亮字,做正直人,感受高尚人格,培養家國情懷。
校園內的櫥窗、教室門前的展板、書法展覽室都是開展書法活動課程的重要陣地。我校將空間資源充分整合,統籌安排,定期選擇優秀的作品展出,讓學生在書法品鑒中認識美、感受美、領悟美、表現美和創造美。
書法的育人渠道需要不斷拓展。我們組織“小書法家”進社區活動。傳統佳節,我們會組織愛好書法的老師和學生為社區群眾免費寫對聯。社區與學校的互動、協同,培養了學生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社會服務精神。
書法藝術是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瑰寶,代表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和自然觀。書法活動課程也應該引導學生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讓學生養成勤儉節約、低碳環保、自覺勞動的生活習慣。我們創新了書法練習的形式,利用地書筆,蘸水在校園地面磚塊上練習書法;購置了書法石桌在書法廣場上,隨時供學生臨摹名家碑帖;采購了青石板給學生練習書法基本筆畫;書法課上的觀察練習都在水洗布上臨摹。這樣大大降低了墨汁和宣紙的使用量,強化了節約和環保意識。綠色書法,讓師生養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
明代項穆《書法雅言》曾有言:“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閑圣道也。”中國書法博大精深、特征多樣、內涵豐富、功能多重、修養多元,正因為如此,書法教育有著很強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書法教育的德育資源,讓無數孩子擁有特長、提升素質、享受成功的同時,也讓學校的德育煥發出勃勃生機!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施久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