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霞 丁嵐
曾經有一種認識誤區:民辦學校要辦出質量、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學生成績是硬道理。黨建工作是軟任務,點綴一下就行了。我校的實踐卻告訴我們:民辦學校黨建工作在引領育人方向、優化師德師風、凝聚發展力等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錦官新城小學(以下簡稱“錦小”)創辦于2001年9月,2003年3月成立學校黨支部。15年來,黨員教師始終保持在全校教師總數的40%左右,支部先后發展黨員7名,榮獲省、市、區各級榮譽稱號的優秀黨員教師有30名,占黨員總數的75%。
學校在發展中注重以黨建引領學校發展、以黨員教師引領教師團隊發展,確立了“強化黨建思想引領,深化‘精致教育實踐,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的黨建工作目標,堅持實施“強化黨員隊伍建設與引領‘精致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學校品牌創建與黨建品牌創建相結合”的工作思路,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實現了組織建設和學校發展雙豐收。
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根本任務,學校黨支部從思想引領、課程建構、制度保障三個維度強化落實,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一)把黨支部建成引領思想、凝聚人心的核心陣地
錦小正在做的“精致教育”是對高水平素質教育的追求,辦學理念是“尊重生命,發展個性;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學校黨支部始終以“精致教育”引領學校文化主流價值,凝聚思想與人心,落在實際的行動上,落在文化建設的細節上,集中表現為“三個關注”:關注師生中的每一位、關注過程中的每一環、關注校園中的每一角。
2015年,學校黨支部明確提出創建“學習共同體”的主張,以形成師生一體的生態型學習文化和學校文化。依托學校“教師學堂”平臺,將黨員的學習教育活動與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機整合:一方面,精心策劃主題式單元培訓活動,“從嚴治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宣講會”“成長性思維”等專題黨課走進了“教師學堂”。另一方面,讓普通黨員講述學校發展故事與自身成長故事,在教師群體中激起漣漪,引領教師深度思考,助推教師把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個人的發展追求,將教師成長理念與“精致教育”理念融為一體。
“學習共同體”創建中,黨員教師始終走在最前面,帶動團隊共同成長。連續3屆的成都市“精致的課堂與教學”研討會均以“創建學習共同體,我們在路上”為主題,黨員骨干教師帶領學科組成員進行的跨學科研討、主題匯報及課程觀摩,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評價,強化了黨員教師在教師群體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連續3年的學校發展研討會上,學校黨支部把“總結研討”改為“深度對話”,充分研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重大變革舉措。2017年,“三項專題課改”同時啟動,實施“分性別、分興趣、分年段”的體育課程改革,家校共享“生命教育”課程,實施走讀生“住校生活體驗”課程;2018年,升級研學課程、優化“師徒結對”培養模式、深化“合作學習”研究……課改之所以順利推進、不斷深入,并始終確保我校正確的育人方向,與黨支部在思想凝聚和理念引領上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二)構建德育課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校黨支部始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合校內外各種育人資源和力量,構建起黨團隊聯動、家校一體的錦小德育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分為“基礎課程、實踐課程、環境課程”三大板塊,其中實踐課程板塊包括“禮儀教育、愛心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藝術教育”五大主題。
“挑戰12年的較量——徒步穿越活動”“商場學購物”“愛眼護眼‘望綠活動”“少代會提案制”……錦小的德育課程始終貼近鮮活的校園生活、社會生活,變道德說教為道德體驗,外化于行、內化于心,讓教育智慧在堅守中走進心靈,塑造靈魂。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主題。錦小德育課程最精彩的一筆是:2006年開始面向社會開放升旗儀式,連續12年在國慶當日舉行“愛國,從升旗禮儀做起”主題活動。12年堅守,風雨無阻,每次自愿參與的人數都超過2500人,成為家校共育、影響社會的重要載體。而對錦小的孩子來說,只要堅持參加,人生經歷中將有6次與父母一起參加升旗儀式的深刻記憶。“愛國情懷”“公民意識”通過莊嚴的儀式銘刻在孩子心上,成為他們未來人生的精神底色和貫穿一生的價值觀。
2016年,國慶升旗活動后,一位往屆畢業生黃乙珉給班主任發來了自制的小視頻,取名叫“十年堅守”。片中,她這樣深情地述說著:
這十年的每一個10.1/母校的操場總是站滿了人/十年來/不論刮風、不論下雨/從未缺席/伴隨莊嚴的國歌/敬禮、宣誓/就算已經畢業,或離開學校多年/我們還要回來
2016,又一個10.1/再一次站在這里,看國旗升起/我們每一個人都不知道/十年后我們身處哪里/但我們都知道/十年中的每一個今天/我們都會回到這里
除了活動當日的集中呈現,學校還對這一活動進行了拓展:升旗儀式前四周,校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系列活動,之后利用國慶假期開展為期一周的“我愛祖國”社會實踐活動,與升旗儀式一起形成一個課程系列,豐富了教育載體,進一步強化了體驗性。學校與家庭、社會聯動的方式,以開放的姿態構建了立體、豐富的教學場景,讓民族自豪感得以傳遞,愛國主義教育實效得以提升。
(三)制度保障,營造風清氣正從教氛圍
基于教育行業的特點,學校黨支部以“誠信、守紀、廉潔、自律”為主題,建章立制、純潔隊伍、整肅風氣,深入推進學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一是加強“自律約束”。學校組織全校家長簽訂《家長公約》,承諾不向教師送禮,從源頭切斷了“微腐敗”的根源;組織全校教師簽訂《教師職業道德承諾書》和《教師公約》,公開諾廉,增強防腐免疫力。
二是加強“制度約束”。完善學校管理內控約束制度,建立教育與監督并重的長效機制。開展各種形式的師德師風專題培訓,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示人,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堅持常態化開展家長、學生問卷調查,把職業操守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實施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從制度上筑牢職業道德防線。
如今,做有思想、有品位、重自律、受尊重的教師已成為錦小教育人的共同追求。
建立健全基層黨建工作機制,是中小學黨建的重點也是難點。學校黨支部做好三個堅持,即“堅持制度建設、堅持‘三向培養、堅持做實教育活動”,以實現制度建黨與思想建黨的緊密結合,筑牢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確保黨建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一)堅持制度建設,形成機制保障
學校黨建工作立足于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主動結合民辦學校的體制特點,確保黨組織對辦學的全面領導。
黨支部書記、支委委員進入董事會,參與學校章程修訂、財務預算、基本建設以及關系師生切身利益等事項的重大戰略決策;建立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開展會議,落實學校重要工作的實施與監督;建立黨支部與黨小組兩級聯動制度,充分發揮黨小組長的工作積極性,激活基層黨組織的“細胞”活力,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
學校黨支部認真對標成都市教育局黨工委頒布的《成都市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標準》,通過健全黨員學習培訓制度、黨員民主參與制度、黨員民主評議制度、“三會一課”制度、主題黨日制度等,形成黨建工作常態開展的保障體系,實現學校黨建工作的規范化,進一步提升學校黨組織的效能。
(二)堅持“三向培養”,保持組織活力
總結好、用好學校黨員隊伍建設的傳統經驗“三向培養”機制,即“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黨員業務骨干培養成學校管理干部”。學校注重在關鍵崗位鍛煉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放手讓他們獨立承擔專項工作,以項目推動“人的自我超越,為學校發展儲備人才。學校各級管理人員中,黨員占絕對比例,9位行政管理人員中有8名黨員,5位學科大組長中有4名黨員,6位年級組長中有4名黨員,6位部門負責人中有3名黨員。這支團結向上的優秀黨員團隊成為學校不斷成長、優質發展的中堅力量。
學校黨支部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壯大黨員教師隊伍。公開選聘教師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黨員。黨支部著力提升黨員黨性修養,積極派黨員教師參加高級別黨建專項培訓。2017年7月,黨員教師陳艷赴中央黨校參加了為期5天的“中央黨校‘從嚴治黨專題培訓班”學習。至今,學校自己發展培養的7名黨員中,3名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4名被評為區級優秀教師,其中有2名分別被評為市、區學科帶頭人。
(三)堅持做實教育活動,提升政治素養
“三會一課”是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學校黨支部結合新常態,創新學習載體,通過“團隊學習+個人自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利用“教師學堂”、黨員e家、QQ群開展多種形式的高質量學習活動,著力推進“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的常態化與制度化。
為進一步提升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黨支部精心規劃、用心設計了融教育性與生動性為一體的主題教育活動。遠赴重慶開展“兩學一做”紅色教育主題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學習紅巖精神;到電影院包場觀看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見證中國奇跡,接受恢宏史詩的洗禮;播放全國勞動模范的采訪視頻,講述錦小普通黨員教師的成長故事,感悟“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將“大時代”與“普通人”結合起來,樹立身邊的榜樣,用真心、用真情,引發了全校教師的思想共識和情感共鳴,實現黨建教育學習活動與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深度融合。
學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員骨干的示范引領作用,“堅守初心、力求知心、重在交心”,讓黨員真正成為學校發展的中流砥柱。
(一)堅守初心,黨員示范凝聚正能量
做教育改革的“先鋒隊”,做關愛孩子的“貼心人”,做服務社會的“文明使者”,這是每一位錦小黨員的使命與責任。
黨支部將學校發展中的關鍵點作為彰顯黨員本色的切入點,引導黨員融入學校發展大局。黨員干部、組長帶領團隊在課程改革中攻堅克難;黨員教師主動多上示范課,成為教育、教學、科研各項活動的“主力軍”,這已是錦小黨員團隊的工作常態。
2017年學校啟動的“三項”專題課改中,黨員骨干教師始終走在最前面,并帶動團隊共同成長:他們成立“生命教育”中心組,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為孩子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幫助孩子實現更美好的生命成長;堅守為孩子健康成長服務的初心,主動開展“小學體育分興趣、分性別的差異化教學研究”實踐;為四年級走讀生開展“住校生活體驗”課程,培養孩子自理自護、時間管理、與他人和諧友好相處等方面的能力。在黨支部的號召與引領下,黨員教師實實在在地做示范、能擔當、有作為,成為團隊共同前行路上的先行者和引路人。
(二)力求知心,民主管理共話新主張
學校黨支部積極發揮領導與監督作用,全力支持學校依法治校,構建現代學校制度體系。在原有的黨務公開、校務公開、教職代會提案制度基礎上,學校建立了教師代表列席黨支部大會制度、列席學校教職代會制度、列席學校行政會制度。
(三)重在交心,黨群結對激發新活力
為密切黨群關系,營造互幫互學、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學校堅持開展“黨群結對·圓夢錦小”活動,黨員教師分別與普通群眾結成40個對子。結成對子的黨員和教師每月至少談心交流一次,可以反映問題、提出建議,也可以談談思想、聊聊家常,以及時化解思想困惑,增強感情,傳遞錦小正能量,為支部工作提供第一手信息,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學校文化。
與“黨群結對”相呼應,學校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青藍結對”活動亦扎實有效。從思想建設和專業發展兩個維度出發,“黨群結對·師徒結對”這種團隊發展的設計路徑,實現了教師群體的全覆蓋,讓黨員和普通教師不斷突破成長上限、超越自我,實現共同成長,形成團隊合力!
學校15年黨建工作實踐證明:黨建做實了,出生產力;做細了,出凝聚力;做強了,出學校發展的競爭力。在價值多元的今天,要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更需要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展望未來,錦官新城小學黨支部將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不斷創新發展,推動黨組織與學校的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系四川省成都市錦官新城小學)
責任編輯 冀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