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張恒
“太謝謝你們了,這些年解決了溫飽問題,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家里的變化太大了,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幫扶干部!”7月29日,荔波縣瑤山瑤族鄉高橋村脫貧攻堅隊隊長覃倩收到貧困戶彭大爺兒子的微信,言語間充滿了感激之情。
彭大爺和妻子是高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常年在外打工,起居生活諸多不便。高橋村脫貧攻堅隊通過走訪了解后,經常對老人噓寒問暖、格外照顧。
在高橋村,這樣的幫扶故事不斷涌現。“你們要翻修房子用的水泥和磚頭拉來了,最近就可以動工了”“亂搭亂建的棚子說好要拆的,到時候我們來幫忙哈”……小到生活瑣事,大到產業發展,高橋村脫貧攻堅隊和村支“兩委”干部,用心用情搭建“連心橋”,全方位提升群眾認可度。
“特別是脫貧攻堅‘夏秋決戰’以來,幫扶工作全覆蓋、常態化,就是要消除‘蜻蜓點水’式的幫扶。”覃倩介紹,工作隊員一方面對網格內貧困戶重新走訪,對精準扶貧工作查缺補漏,另一方面以院壩會等形式請群眾參與議事,對群眾反映強烈、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捋出來,及時協調解決。
而這只是當地深入開展“五個專項治理”的其中一環。
“對于黨和國家政策的落實,扶貧干部是第一執行人,要堅決杜絕走樣變形的情況。”瑤山瑤族鄉黨委書記莫如鐵介紹,立足攻堅隊員工作崗位實際,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統籌縣鄉兩級資源,瑤山瑤族鄉抓好全員培訓、精準培訓,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外出交流學習等形式,促使攻堅隊員吃透政策,增強攻堅本領。

脫貧攻堅隊員身心下沉,助推脫貧攻堅取得實效。圖為荔波縣高橋村脫貧攻堅隊入戶走訪貧困戶。(覃倩 / 攝)
與此同時,嚴格干部工作紀律,通過鄉紀委、監察辦不定期的明查和暗訪等形式,重點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效能督查,堅決查處扶貧項目落實中的腐敗問題。
瑤山瑤族鄉還在政策宣傳上下功夫,除了召開培訓會、小組會、擺龍門陣和分發宣傳手冊等常規宣傳方式,還精心打造了由鄉黨委書記、各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組成的宣講隊,利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開辦“書記講堂”進行政策講解。針對部分瑤族群眾語言不通的情況,組織鄉賢人士和瑤族干部入組入戶開展政策宣傳。
此外,聚焦脫貧攻堅“四場硬仗”不松勁,把脫貧堡壘筑起來。在產業扶貧上,圍繞桑蠶、旅游、瑤山雞等特色產業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快推進瑤山古寨提質升級工程及廣州對口幫扶實施拉片移民區房屋提升工程、環境整治工程;在易地扶貧搬遷上,加大動員力度,做到應搬盡搬,通過加大技能培訓,引導就業、創業,解決搬遷戶就業問題;在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上,實現全覆蓋,特別是對控輟保學薄弱環節,加大責任分解,確保貧困學生入學率達100%。
“抓住扶貧領域中存在的精準幫扶、政策落實、資金使用監管等問題,有的放矢、精準發力,促進各項重點工作抓到實處、抓出實效。”莫如鐵說,咬定目標不放松,把責任層層壓實起來,聚焦脫貧攻堅中的痛點和難點,全力打好脫貧攻堅“夏秋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