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安通

銅仁市碧江區丁家溪村梅花鹿養殖場建成7000多平方米的圈舍,養殖300余頭梅花鹿。(碧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我在這里養梅花鹿有三份收入,第一份是土地流轉費,第二份是打工的工資,第三份是分紅,養家糊口沒問題?!痹阢~仁市碧江區丁家溪村梅花鹿養殖基地里,飼養員劉元軍一臉笑意。
劉元軍是該村的貧困戶,早年因病摘除了一個腎,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村黨組織為照顧他,聘請他到養殖場上班,如今每年可收入2萬余元。
2017年9月,丁家溪村黨組織結合村情實際,按照“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要求,因地制宜引進梅花鹿產業,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
近年來,銅仁市碧江區始終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加快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以500畝以上壩區為重點,圍繞五大主導扶貧產業,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通過黨建工作的高質量引領推進產業興旺高效益、生態宜居高顏值、鄉風文明高素質、治理有效高水準、生活富裕高水平。
堅持“產業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碧江區推進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有效融合,按照地域相鄰、功能互補、產業集聚原則,在貧困村相對集中的鄉鎮設立片區聯村黨委,強化在黨建扶貧、“三資”管理、產業項目等方面的監管,扎實推動聯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果蔬、中藥材、油茶、食用菌、生態畜牧業五大主導扶貧產業。
積極推廣“村社合一”模式,探索“村級黨委(黨總支)+農村產業鏈黨支部”黨組織運行模式,在龍頭企業所在村,探索建立村企聯合黨支部;在五大主導扶貧產業上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條件的同步成立黨組織;根據龍頭企業輻射范圍,以村民小組、產業基地、生產車間等為單位,將黨員集中起來建立產業黨小組。目前,全區共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591家,成立黨小組632個。
規劃產業發展布局。以500畝以上壩區為重點,大力發展“專精特優”農產品,由農業部南京設計院擬定全區14個壩區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打造壩黃“一線”、滑石“一片”、和平“一點”3個現代農業示范區,涉及面積10008畝。
明確產業發展路徑。按照“農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發展思路,以“園區帶壩區、壩區促園區”方式,支持各鄉(鎮、街道)組團式發展,打造瓦屋、路臘等一批精品旅游村寨,建設一批集農業觀光、休閑、體驗、科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注重利益聯結。由村黨組織與銷售平臺簽訂產銷聯結協議,在生產、供應、銷售端分別組建農產品聯盟,直接將農產品銷售進機關、學校、醫院、企業、社區、超市等平臺,形成穩定的銷售渠道。明確農民、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產業鏈、價值鏈中的收益分配比例,建立完善的利益聯接機制。
丁家溪村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成立“丁家溪村種養殖扶貧專業合作社”,建立“7111”分紅模式,貧困戶占收益資金的70%,10%用于村集體經濟滾動發展,10%用于村集體公益性事業支出,10%用于村干部提留,覆蓋全村所有貧困戶,戶均分紅1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