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唯睿 見習記者 / 段清娟
2015年以來,在省工商聯“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的號召下,全省5064家民營企業積極投入貴州省脫貧攻堅戰,幫助了5738個貧困村,幫扶121.3萬貧困人口,投入資金達208.6億元。
:在全省脫貧攻堅進入“夏秋決戰”之時,2019年全球貴商發展大會在貴陽成功舉行,會上表揚了117家“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的先進民營企業,提出了進一步動員民營企業向深度貧困地區聚力的新要求,接下來省工商聯將如何持續發力?
楊從明: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引導民營企業助力深度貧困地區決戰脫貧攻堅,是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和2019年脫貧攻堅夏秋決戰行動發出的號令,是省委、省政府根據決戰脫貧攻堅的新形勢,更加聚焦聚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出的新要求。總結“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的成效,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對民營企業精準扶貧行動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務求更實在更精準地做好企業扶貧工作,推進民營企業的扶貧從“輸血”向“造血”的實質性轉變,從企業“個體”作戰向“團隊”作戰轉變,實現幫扶力度最大化、幫扶效益最優化。
梳理“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時間軸,我們發現,民營企業助力脫貧攻堅的工作在不斷深入,力量在不斷凝聚,效果在不斷顯現,即2016年廣泛動員年,2017年穩步推進年,2018年提質增效年,2019年務求精準年。目前,企業幫扶脫貧攻堅正處于鞏固提升、務求精準的時期,重點是要向深度貧困匯聚力量、精準施策、攻克堡壘,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對行動推進作再動員、再聚焦、再發力,為全省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再立新功。
楊從明:聚焦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1721個深度貧困村,要抓好產業扶貧的維度。圍繞全省實施的茶葉、蔬菜、食用菌等12個優勢特色產業,引導優強民營企業結合自身優勢,通過實施扶貧項目、興辦企業、參股開發等形式,積極參與農村產業革命,助力全省500畝以上壩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基地建設和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實現企業和產業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群眾增收。
加強就業扶貧的深度。通過引導民營企業采取本企業、上下游企業聯合為貧困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就業質量,增強勞動力的可持續就業能力,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家”。
提高公益扶貧的精度。引導民營企業發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傳統美德,通過捐款捐物、助學、助老、助殘、助醫等形式,特別是注重關愛貧困村留守兒童,定戶、定人精準改善結對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拓展技能扶貧的廣度。引導民營企業借助技術和人才優勢開展智力幫扶,把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起來,幫助貧困群眾更新觀念,向貧困群眾教授手工刺繡、銀器手工藝產品等實用技術,讓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提高生產生活技能。
楊從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是工商聯職責所在,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離不開黨委政府支持,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
民營企業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先富幫后富,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對參與扶貧的民營企業,工商聯將重點通過三個方面扶持:
推動政策支持。積極發揮工商聯參政議政職能,深入幫扶企業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言獻策,呼吁出臺政策措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同時積極推動中央和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好政策落實落地。

楊從明(右三)在畢節市織金縣了解魔芋種植情況。(貴州省工商聯供圖)
推動資金支持。今年5月中旬,借助首場全國“萬企幫萬村”行動產業扶貧項目金融供需支持對接座談會,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貴州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對全省工商聯系統推薦的370多個產業扶貧項目進行了高效務實對接,88家民營企業獲得產業扶貧項目資金授信41.5億元。同時,貴州省工商聯與農發行貴州省分行、建行貴州省分行、農行貴州省分行簽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合作協議》。下一步,我們將推動協議事項的落地,努力實現參與扶貧的民營企業金融扶持全覆蓋。
推動市場支持。目前,我們通過省外貴州商會,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等53個城市建立了“黔貨出山消費扶貧”推廣中心,我們將通過這些平臺把黔貨賣出去,為企業強起來、百姓富起來創造條件。
楊從明: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打通消費扶貧“最后一公里”是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關鍵。
我們將充分發揮工商聯、省內異地商會、省外貴州商會人脈廣、資源多、市場大等優勢,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式,全面推動扶貧產品出山出海。
“消費扶貧”行動初見成效。去年年初在普定縣舉辦的“消費扶貧”貴州農副產品展銷會上,全省9個市(州)和88個縣均在現場設置展區,共動員和組織1185家民營企業生產的1656種扶貧產品參展,達成成交總額38.6億元。
貧困群眾得到實惠。隨著農副產品銷售渠道的打開,貧困群眾的收入得到保障。如:省工商聯常委企業——貴州合力超市集團,目前已在全省開了84家連鎖門店,職工8000余人。今年以來,采購省內農副產品近30億元,同時他們還發揮“貴州綠色農產品集配中心”的功能,積極向外省配銷貴州的優質農產品。還有北京黔菜協會通過在北京開黔菜餐館,以“黔貨+黔菜”的形式,在京城既打響了黔菜的品牌,又賣出了大量貴州山貨。
銷售網點正在擴大。如:北京苗鄉樓餐飲有限公司是中國黔菜行業的領軍品牌企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擁有直營門店達23家,自2018年來,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00多億元。此外,我們還通過東西部工商聯協作的方式,成功引入河北千喜鶴集團,該集團是中國團餐第一品牌、中國餐飲百強領軍企業、中國人民解放軍飲食社會化保障龍頭企業,2018年來在畢節市采購、銷售的農副產品總金額達1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