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張恒 周清
精雕旅游與交通融合發展新產品,貴州交通與旅游從牽手走向融合,書寫交通運輸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貴州故事。
曾經,“世人皆知蜀道難,豈知黔道更艱險”;如今,坐上高鐵亦或自駕出行,隨時可以在貴州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交通運輸帶給旅游的變化,不僅是讓旅游更為便利這么簡單,更是讓原本孤立的旅游資源連接起來,串起了一個個區域旅游圈。
近年來,隨著特色交通旅游產品內容更加豐富,智慧旅游交通體系逐步建成,公路設施旅游服務功能不斷強化,聯通各景區的公路通達情況明顯改善,“快進慢旅”的旅游交通網絡逐漸成型,貴州旅游與交通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強勁,也書寫了一個個“交通+旅游”的精彩故事。
“干一杯呀干一杯,高山流水長流酒……”7月12日,在貴州景區高鐵直達旅游專列上,伴隨著嘹亮的歌聲和悠揚的蘆笙曲,苗族姑娘和小伙子為乘客表演苗家經典歌曲《高山流水》,朗朗歌聲中乘客笑聲陣陣。
景區高鐵直達旅游專列,是貴州省文旅廳、銅仁市、安順市、黔東南州政府以及鐵路部門積極推動的“高鐵+旅游”項目。這趟“國內首列”景區高鐵直達列車,自安順西站出發,先后經過貴陽北、凱里南,最終抵達銅仁朱砂古鎮站,由西向東將黃果樹瀑布、西江千戶苗寨、銅仁梵凈山等沿線旅游資源串聯起來,開啟了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快進慢游”模式。
“旅游專列串聯了貴州黃果樹、西江苗寨、梵凈山等著名景區,十分快捷和方便。”來自成都的謝女士感嘆,旅游專列開通前若要想走遍這些景區,不管是高鐵還是自駕都比較耗時間,“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讓人游興大減”。
“旅游專列從安順西站到銅仁朱砂古鎮將近450公里的距離,以往需要五六個小時,現在只需要2個小時就能到達。”旅游專列的工作人員介紹,不僅行程上縮短了時間,旅游專列還在各涉及車站特設專屬進站通道,游客無需取票換票,憑旅游平臺系統的二維碼或短信驗證碼即可方便進出站。
以“高鐵暢行 漫游貴州”為口號的旅游專列,大大方便了海內外游客,同時也為各地旅游發展帶來新的動力。“這只是貴州‘高鐵+旅游’項目的一個起點。”四川成都鐵路國際商旅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鄧鑒舸介紹,結合鐵路運能和市場需求,將更多各具特色的景點和城市融入到高鐵環線旅游產品中,進一步推動貴州高鐵資源和旅游景區的深度融合,實現貴州旅游品質的全面提升。
用高鐵大交通配套公路小交通,形成城市到車站、車站到景區、景區到賓館、賓館到城市間的無縫銜接,帶給游客更加快捷舒適的旅游體驗,貴州正著力加快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
如果說高鐵旅游專列實現了景區間的“物理連接”,那么高速公路、景區道路的不斷完善,則是進一步實現了不同區域間的“業務連接”。
起于仁懷市茅臺鎮,途徑習水縣土城鎮,止于赤水市區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已經成為騎行或自駕游的旅游黃金線,吸引游客從五湖四海慕名而來,領略沿線貴州紅色文化、自然生態、國酒魅力、千年古鎮和丹霞世界遺產之美。
全長約160公里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2016年4月全面建成通車,2017年被評為貴州省首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該旅游公路由自行車慢行道、驛站及觀景平臺、綠化景觀、石刻景觀、自行車賽道五部分組成,集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景觀景點于一體,是全國首條服務完善的快慢綜合交通旅游廊道。
自建成運行以來,旅游公路沿線還以此為依托舉辦了以越野、騎行、劃艇等為主的體育賽事。“這些年參加了各類馬拉松、山地越野等比賽,但是在這里參賽體驗是最好的。”4月6月,在“貴廣網絡杯”長征之路·2019赤水河谷全球商學院多項挑戰賽上,來自南京大學的參賽選手胡澈對比賽中途經的赤水河谷清新的空氣和美麗的風景贊不絕口。
赤水河谷全球商學院多項挑戰賽以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為主干,串聯起赤水河沿線的茅臺鎮、紅軍露營基地、佛光巖、土城古鎮等地,連續3年的舉辦也讓該賽事成為亞洲最具體驗性和挑戰性的商學院標桿賽事之一。
“車在路上走、人在景中游”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貴州旅游與交通不斷融合發展的一個載體。隨著“交通+旅游”的深化,特色交通旅游產品不斷涌現。
“國內第一、世界第六”的壩陵河特大橋以建成時的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聞名于世。多年來,利用壩陵河特大橋開展極限運動成為當地一大特色。今年年初,6名專業蹦極選手以及6名蹦極愛好者在吉尼斯世界紀錄見證官的見證下,從雄壯秀美的壩陵河大橋一躍而下,成功創造了新的蹦極吉尼斯世界紀錄。
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使高速公路沿線的景觀獨具旅游特色,全省具備世界領先的高速公路橋梁觀光、山地旅游等資源儲備,可開發旅游價值較高。“在貴州,道路本身就是風景。”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李三旗表示,未來的貴州將出現更多交通旅游產品。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沿途的驛站。(喻德江 / 攝)
近年來,“旅游交通”“旅游公路”等詞匯頻繁出現在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游部及其他相關部委出臺的政策文件中。
2016年,交通運輸部圍繞“綠色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設,發布了重要政策文件及規劃。2017年3月,交通運輸部、原國家旅游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因地制宜建設旅游公路。2018年,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2018年全國公路服務區工作要點》,提出“服務區+旅游”的工作方向,進行服務區的旅游化升級。
當前,我國旅游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期、戰略機遇期,由增量發展向存量優化過渡,迎來了資源整合、區域協同、發展融合的時代。
5月初,貴州東南高速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凱雷高速西江服務區試運營。西江服務區距離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北大門約5公里,距西大門約400米,服務區不僅有為游客提供景區直通車服務,還配套了自駕車房車露營地,計劃配套建設200個客房。
提升交通運輸的旅游服務功能,貴州還在不斷努力。全省各地加強高鐵車站與景區公路交通的接駁建設,讓游客“下了高鐵,便進景區”;全省高速公路連接70多個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所有5A級和主要的3A、4A級以上景區均可實現30分鐘進入高速公路系統。
不僅如此,貴州把握作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省的發展機遇,推動“通航+全域旅游”創新融合發展,發揮通用航空交通運輸功能優勢,跨區域串聯景區景點,打造網絡化通航旅游產品體系。
交通運輸網絡的不斷延伸,讓旅游有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同時,旅游也在以更加主動的姿態,串聯起區域更多的資源,不斷推陳出新,加快形成融合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