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英,付名豐,丁嵐,許春
1.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上饒 334000;2.江西醫專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上饒 334000
銅綠假單胞菌原稱綠膿桿菌。屬于自然界分布廣泛,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見的細菌。在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腸道等處均有此菌。銅綠假單胞菌為條件致病菌,是醫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此菌會引起術后傷口感染,也會引起褥瘡、膿腫、化膿性中耳炎等病癥,此外本菌導致的感染病灶會引起血行散播,甚至菌血癥和敗血癥。患者出現燒傷后感染銅綠色假單胞菌將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時造成死亡。銅綠假單胞菌會引起組織感染,并且感染多發于醫院內,在洗滌槽、防腐溶液和貯尿容器中均可發現。通過最新研究資料發現,銅綠假單胞菌可以通過醫護人員傳染給其他患者,特別是重癥監護室的灼傷者與新生兒。為了減少患者感染,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對此病菌的臨床分布特點及耐藥性有充分的了解。本研究分析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具體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住院患者送檢的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等標本中分離出銅綠假單胞菌172株作為研究對象。醫院感染入選標準:參照我國衛生部發表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1.2 方法 培養方法:我院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分離培養,選用普通瓊脂培養基,普通瓊脂培養基上35oC培養18 h-24 h。注意:該菌在4oC不生長而在42oC可以生長。鑒定方法:使用ID32GN對病原菌進行鑒定,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擴散法。質控菌株為銅綠假單胞菌,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耐藥性的試驗[2]。
1.3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選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分布 172株銅綠假單胞菌中,89株來自重癥監護室、32株呼吸科、21株心內科、14株神經科、10株腦外科、3株骨科、3株泌尿外科,具體數據見表1。
2.2 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 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為復方新諾明96.51%,頭孢曲松94.76%,阿米卡星90.64%,亞胺培南57.55%,頭孢他啶42.44%,美羅培南40.69%、頭孢吡肟30.23%、哌拉西林27.32%、左氧氟沙星19.76%、環丙沙星16.86%、慶大霉素4.65%。

表1 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分布
銅綠假單胞菌是屬于非發酵、氧化酶陰性菌的革蘭陰性桿菌,此外銅綠假單胞菌是存在于人類中最常見的一種單胞菌。銅綠假單胞菌一般伴隨毒力較強的細菌存在于病灶中,但也會單獨引起暴露于外部的組織感染,是醫院內重要的病原菌[3]。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癥狀主要取決于受累部位,若患者口咽部存在綠膿桿菌和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共同繁殖現象,則在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或間歇性正壓呼吸時引起患者肺部出現感染;若患者耳部出現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最常見的是出現外耳炎流膿;若眼部出現感染,臨床表現為角膜潰瘍等。據研究發現,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機制主要以下因素:①產生抗菌活性酶,如β-內酰胺酶、氨基糖苷鈍化酶等;②改變抗菌藥物作用的靶位,,如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DNA旋轉酶等結構發生改變,從而逃避抗菌藥物的抗菌作用;③外膜通透性降低;④生物膜形成;⑤主動泵出系統等。臨床中由于大量的抗菌藥物使用,以及各種入侵式治療操作的不斷上升,導致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不斷上升,給治療帶來巨大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精神壓力。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在重癥監護室,其次為呼吸科與心內科中分布最廣,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中米諾環素耐藥性最高,其次為哌拉西林。
綜上所述,臨床中根據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特點以及耐藥性,采用科學合理的藥物,避免因藥物濫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強,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