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彥,王保慶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徐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0
非小細胞肺癌作為臨床中患病率、病死率較高的肺癌之一,其在發病初期缺乏特異性癥狀表現,絕大多數病例確診時已發展至晚期,往往已錯過最佳手術治療時機,臨床方面多選擇放療的方式對病情發展進行延緩,并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改善。含鉑類兩藥聯合的方式在臨床各種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較廣發,盡管其可對病情進行緩解,但難以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1]。本文將我院收治的78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實驗樣本,現行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8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實驗樣本,全部病例均經病理學確診,臨床分期介于IIIB-IV期間。以不同治療方法為依據進行分組,A組與B組均為39例。A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54-75(63.8±4.6)歲;B組男26例,女13例,年齡52-76(64.2±4.7)歲。組間上述自然資料的比較結果為P>0.05,有對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兩組均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和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等基礎性治療。A組:順鉑25mg/m2+135mg/m2紫杉醇行靜脈滴注,1個療程為3周。治療過程中給予止吐、補液等治療。B組:常規化療方法同A組,在此基礎上口服阿帕替尼,1d為250mg,1個療程為3周。兩組的治療時間均為3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 完全緩解(CR):生命體征保持在穩定的狀態,X線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縮小在50%以上;部分緩解(PR):生命體征處于基本穩定的狀態,X線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縮小介于30%-50%間;穩定(SD):X線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縮小介于15%-30%間;進展(PD):X線檢查結果顯示腫瘤增大介于15%-20%間[2]。
1.4 統計學評析 利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包對所有相關數據進行處理,總緩解率以百分率(%)加以表示并在比較上行χ2檢驗,如P<0.05,則代表存在明顯差異。
A組的總緩解率與B組行比較,B組高于A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在近期療效方面的差異[n(%)]
肺癌作為臨床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近年來生活環境、飲食結構的變化,本病的患病率表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的占比高達90%。因為早期臨床癥狀表現不典型,多數病例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不僅治療難度增加,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異常升高的情況下會對內皮細胞增殖起到誘導作用,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強,并對腫瘤發展起到進步促進作用,所以降低VEGF可對腫瘤生長進行有效抑制。
化療是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案,其可對病情發展進行有效延緩,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后。紫杉醇與順鉑是常用的臨床治療各類惡性腫瘤的化療藥物,其中前者是新型抗微管藥物之一,通過對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裂解起到促進作用的方式,使微管蛋白穩定性得以維持,對細胞有絲分裂加以抑制。順鉑作為含鉑的抗癌藥物之一,其抗癌譜廣、作用強等優勢,可對癌細胞的DNA復制起到抑制功效,促使細胞增殖減少,抗癌作用顯著。本品與對重抗腫瘤藥物聯合的方式協同功效良好,可使化療效果進一步提升。但大量臨床實踐證實,兩藥聯合盡管可對病情發展進行控制,待療效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阿帕替尼片屬于小分子靶向藥之一,主要通過對VEGFR-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酪氨酸激酶進行阻斷的方式,使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顯著降低,并對血管內皮細胞增殖予以抑制,起到良好的抗腫瘤效應。與此同時,本品可對VEGF受體酶活性進行抑制,導致其活性完全喪失,對腫瘤血管生成起到阻礙作用,對腫瘤予以抑制。
本次實驗發現,A組的總緩解率明顯比B組的低,且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梢姲⑴撂婺崧摵铣R幓熢谕砥诜切〖毎伟┲委熤行Ч@著,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