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周瑞,劉培培,王玉玲,張翠英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手足口病是兒童的多發性傳染病,是由柯薩奇病毒A5型、A16型和EV71型病毒感染所致。被感染群體多為5歲以下的兒童,手足口病一旦發作會對患兒的整體機體造成嚴重損傷。我院自2018年起,開始采用細節管理結合循證護理,來加強對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6月,到我院就診的兒童手足口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的形式,將其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采用兒童手足口病治療的常規護理,共60例,年齡為1.5歲-5歲,平均(3±1.3)歲;研究組采用細節管理結合循證護理綜合干預,共60例,年齡為1歲-6歲,平均(3.5±1.2)歲。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兒的年齡、平均病程等情況進行對比,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1)對照組對患兒接受治療時進行常規護理。(2)研究組采用細節管理結合循證護理進行綜合干預,將循證護理手段貫穿在患兒治療的始終。在細節護理的基礎上所增加的干預的手段包括①制定合理的循證問題,并對患者病況進行基礎分析。②對循證出的問題進行文獻的查閱,依據患者病情的發展而相應地作出護理預案。③邀請患兒家屬參加手足口病相關知識講座,提升其防范和護理能力。④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其出院后的后續護理,通過再次強調各項注意事項以及用藥方法等,提升患兒家長的護理意識和能力。
1.3 評價標準與方法 參照相關標準將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著、有效、無效四個等級。并對患者住院時長、并發癥產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進行評測,對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進行數據分析。
1.4 統計方法 對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兩組數據的計量數以醫護原始記錄和平均數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小兒手足口病護理研究患兒住院時長、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分析

表1 小兒手足口病護理研究患兒住院時長、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對比
采用細節管理結合循證護理的研究組在住院時長、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上要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小兒手足口病護理研究患兒治療效果分析

表2 小兒手足口病護理研究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采用細節管理結合循證護理的總有效率(100%)要高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84.9%),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細節管理結合循證護理的手足口病研究組在住院時長、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上要高于對照組;護理的總有效率(100%)要高于對照組(85%)、細節管理結合循證護理通過對患者部分問題的一對一護理能夠顯著縮短治療時長,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提高治療滿意度。與此同時,醫療機構需加強手足口病細節護理的多渠道宣傳,提升患兒及其家庭對手足口病日常護理及發病機理的認知,從而有效避免患兒對不良環境的接觸,更快地正確判斷手足口病的發生給予及時的治療,從而減少手足口病急診和住院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