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勤
淮安市淮陰醫院婦科,江蘇 淮安 223300
子宮切除手術主要借助腹腔鏡完成,專門對嚴重感染等緊急狀況進行處理。現選取60例患者為分析對象,就術后如何做好護理工作而進行詳細的探究。
1.1 一般資料 對2017年-2019年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子宮切除患者進行研究。現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年齡在27歲-45歲之間,平均年齡(32.66±5.02)歲;病程7個月-4年;疾病類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癥。兩組間差異性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即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開展健康教育,做好飲食、康復、住院指導,精心做好疼痛護理工作。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詳情如下:(1)心理護理:針對子宮切除,患者心理上多少會出現一定的抗拒且很難完全接受,為此出現焦慮、抑郁的可能性較大,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心理干預工作,積極的與患者開展溝通和交流,保證能夠全面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的講解有疑問的地方,然后詳細的介紹與該疾病有關的知識,引導患者能夠逐漸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提高治療依從性[1]。(2)疼痛護理:為有效的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緊張、恐懼的情況,在此之前需要了解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術前護理人員需要將疼痛出現的原因和如何進行有效緩解的方式告知患者;術后為分散注意力,需要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以此有助于幫助患者將機體對于疼痛的感受逐漸降低;針對嚴重疼痛患者,可按醫囑使用必要的止痛藥物[2]。(3)開展康復訓練:子宮切除后必然會對患者的盆底支持結構產生影響,為此需要護理人員按照盆底肌的具體損傷程度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式,如提肛和陰道康復訓練等。
1.3 觀察指標 采用SDS(抑郁)和SAS(焦慮)量表來科學的評定患者的情緒狀態;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來完成本次研究的數據分析,當P<0.05時,兩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情緒狀態 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護理前經過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盡管均有所改善,但是觀察組的改善程度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生活質量 觀察組:術后7例出現疼痛,排氣和住院時間分別為(47.2±8.1)小時、(20.4±3.5)天;對照組對應的指標分別為16例、(57.8±9.2)小時、(27.7±4.5)天。組間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子宮作為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切除后終身不能受孕,為此會造成患者的恐懼心理,嚴重影響內分泌功能引發眾多不良反應,影響身心健康。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根據患者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護理,克服心理障礙的同時致力于生理問題的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而能夠取得滿意治療效果[3]。經研究發現,觀察組的情緒狀態在治療后獲得顯著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的比較(Mean±SD,分)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對于子宮切除患者來說,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有助于抑郁、焦旭情緒的改善和康復效果的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