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娟萍
贛州市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新生兒護理過程中由于小兒自主意識差極大的增加了護理難度,且部分患兒在出院后由于不當的喂養和照顧在入院的幾率非常高,非常不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1]。家庭參與式護理管理是讓新生兒父母參與到新生兒的護理管理中,讓新生兒父母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新生兒護理方式,提升家庭護理質量,促進新生兒健康成長。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10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均為2018年8月-2019年5月間我院治療人員。患兒均無先天性畸形;患兒無先天性疾病;患兒無意識障礙;患兒住院時間均在3周以上。
對照組:患兒日齡平均(20.4±3.5)天,男性26例,女性24例,早產兒生活能力低下29例、早產兒腦病7例、新生兒敗血癥10例、病理性黃疸4例。
管理組:患兒日齡平均(20.8±3.4)天,男性25例,女性25例,早產兒生活能力低下30例、早產兒腦病7例、新生兒敗血癥9例、病理性黃疸4例。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管理,管理組予以家庭參與式護理管理。
在患兒出院前一周讓患兒父母參與到護理管理中,指導新生兒父母相關的護理方式,并為其講解相關規定。
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負責對患兒家屬進行培訓,可采取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操作講解,也可采取講座、視頻、多媒體等方式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為家屬發放相關材料,內容包括新生兒的喂養、護理方式、疾病識別、家長手部消毒措施、消毒隔離措施等內容[2-3]。集中培訓過程中要控制培訓人員,單次培訓人員不可超過6人,時間在90 min左右。培訓后讓家屬獨立操作,由護理人員對操作中不足之處進行指導。
設置母嬰同室病房,在房間內放置相應的搶救措施,并設置消毒、隔離、清洗設備,告知家屬按時更換好衣物進入治療室,家屬陪伴患兒時間在4 h以上,在護理人員指導下獨立完成新生兒的喂養、護理、沐浴。并學會相關急救措施。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兒入院時、出院后1個月身長、體重、頭圍進行統計,并對家屬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采用我院自制量表進行統計,量表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指標,滿意度=滿意比例。
1.4 數據統計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文中數據進行處理,以t、卡方值視為檢驗指標,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表1 新生兒生長發育情況(Mean±SD)
2.1 新生兒生長發育情況 兩組新生兒入院時身長、體重、頭圍無差異,出院后1個月管理組患兒身長為(56.9±4.3)cm、體重為(5.1±0.7)kg、頭圍為(38.6±2.1)cm,與對照組比較P<0.05,詳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管理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50/50),對照組為84.0%(42/50),P<0.05,卡方值為8.69。
新生兒患兒護理要求較高,患兒離院后若不能獲得有效的護理會增加疾病復發率。家庭參與式護理能夠對家屬進行專業的護理指導,幫助家屬掌握新生兒護理相關技能,并能夠予以實踐操作的機會,同時能夠在實踐中糾正不足,不斷完善家屬護理能力和水平,為新生兒出院后的健康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出院后1個月管理組患兒身長、體重、頭圍均超過對照組,證明患兒生長發育情況更為理想,同時也證明家庭式參與護理管理能夠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