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秋平
泰州市姜堰中醫院 ICU,江蘇 泰州 225500
ICU是醫院的重點科室,主要負責收治各類危重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高于其他科室,為此需加強對ICU護理風險的分析,制定完善的護理管理機制,降低護理糾紛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1],本次研究重點分析ICU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為后期開展ICU護理風險管理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我院ICU護理人員共計20名,其中女19名、男1名,年齡22歲-41歲,平均(28.28±2.37)歲,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8名,護士8名,學歷分別為本科8名、大專10名,中專2名。
1.2 方法
1.2.1 設立ICU護理風險管理小組 為提高ICU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我科2018年成立ICU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長,下設護理安全小組、護理質量控制小組、病房管理小組、消毒隔離小組等,明確各個小組的工作職責及標準要求。加強各小組護理質量督查,每月定期召開護理風險管理會議,分析護理風險事件產生的原因,明確護理流程存在的漏洞,制定整改措施。
1.2.2 分析護理風險,完善管理制度 為有效降低ICU護理風險,護理小組不斷加強護理風險意識教育,提高組內成員對各類風險的評估及識別能力,針對ICU護理操作過程中涉及的高危藥物注射、輸血、管道管理、給藥環節、呼吸機及其他儀器使用等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技術操作采用失效模式對潛在風險因素進行系統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同時制定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鼓勵積極上報,并及時組織討論,深入分析發生原因,確定護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風險因素,制定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避免類似風險事件重復發生;建立激勵機制以營造ICU護理的良好工作氛圍,每季度評選優秀護理人員,參加醫院星級護士評選,給予必要的獎勵。
1.2.3 加強護理培訓 針對ICU護理風險對小組成員進行系統的教育培訓,依據ICU專科能力培訓計劃制定培訓內容,每月進行專科技能考核。部分新入職護理人員對ICU環境不熟悉,對患者病情觀察能力不足,各項儀器使用不熟練,操作技能存在缺陷,專科能力不強等極易產生護理風險事件,為此需對其開展針對性培訓,制定輪轉帶教計劃,采取導師制模式,一對一帶教,逐步完善年輕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使其通過臨床實踐積累經驗,提升專科護理能力。另外,針對ICU護理中易產生醫患糾紛,需加強護理記錄的學習及管理,護理記錄是患者救治及護理過程的憑證,可以作為解決醫患糾紛的法律證據,為此需嚴格管理護理文件,指導護理人員規范書寫,詳細記錄用藥時間、療效觀察、病情變化等內容,為后期治療提供依據。
1.3 評價標準 評估實施ICU護理風險管理前后護理質量,主要指標包括應急能力、責任意識、溝通能力、護理文書書寫、服務態度等,每項指標100分為滿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護理質量評分各項指標使用(Mean±SD)表示,檢驗方法為t檢驗,數據分析比較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 22.0,P<0.05表明統計學分析具有實際意義。

表1 對比分析管理前后護理質量評分(Mean±SD)
護理風險管理后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優于管理前(P<0.05),見表1。
ICU是醫院內部風險較高的科室,主要負責救治各類危重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家屬無法入內陪同,對治療進展及醫護人員的工作缺乏了解,發生醫患糾紛幾率較高[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取ICU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質量各項指標顯著提高。ICU患者病情危重,多個組織器官存在病變,治療過程需進行入侵性操作,開展護理風險管理需加強對醫護人員專科技能的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及監護技術,實現對患者的有效監護。同時,護理人員需樹立起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規范書寫護理文書,耐心細致的開展護理服務,轉變服務態度,通過臨床經驗的積累,促進護理技能的持續提高。
由此可知,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ICU護理管理中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