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珍,陳玉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中醫院檢驗科,江蘇 淮安 211600
糖尿病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1]。糖尿病是以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要原因,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病癥。臨床上到目前為止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2]。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依靠長期服藥來維持。隨著患病時間越來越長,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此病一旦被發現就應當去醫院進行及時治療[3]。本次研究報告將隨機選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80例糖尿病患者。他們將被隨機分為兩組并以常規檢驗和生化檢驗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檢驗并對比評價兩種檢驗方式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入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需要符合本病例的納入標準。納入標準為:(1)未懷孕或哺乳;(2)心,肺,肝,腎沒有重大疾病;(3)糖尿病病癥由臨床檢查診斷確認。空腹時的血糖需要大于6.0 mmol/L,餐后的血糖需要大于11.2 mmol。(4)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入院治療的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分別進行常規檢驗和生化檢驗。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從32歲-71歲不等,平均年齡為(53.4±2.6)歲。患病時間:0.5個月-15年,平均患病時間為(5.6±1.3)年。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33歲-72歲,平均年齡(54.8±2.9)歲。患病時間:1個月-16年,平均患病時間為(5.9±1.2)年。比較分析兩組的基礎數據,結果顯示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且該研究是可行的。
1.2 治療方法 (1)對照組:使用常規檢測,早晨收集5 mL尿液,僅進行尿液分析。觀察組進行如下生化試驗:檢測的過程中采用的是全自動化分析儀。檢測患者血液中的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葡萄糖耐量試驗等項目指標。檢查前,病人需提前禁食8個小時并早起抽血。采用氧化酶的方法進行空腹血糖測試,測試過程重復三次。參考范圍正常情況下需要小于7.7 mmol/L。然后口服含有75 g葡萄糖的200 mL水。時間從頭開始計算。2小時后,收集靜脈血。如有必要,還可以進行五次采血,即禁食時、飲用葡萄糖水后30分鐘、1小時、2小時和3小時。另外,為了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不使用降血糖劑,胰島素和輸注療法。在檢驗期間,不進行喝酒、飲食、吸煙、劇烈的運動等有害身體健康的活動。參考范圍具體為3.6-6.1 mmol/L。患者在試驗前禁食12小時,取兩管5 mL靜脈血并在2小時內完成血清分離的操作,4小時內檢測完成血清甘油三酯。檢查前,應禁止吸煙、飲酒和劇烈的運動,以保證患者在檢查的過程中身體機能的正常和穩定。若檢查的結果表現為血清甘油三酯的平增加,則表明患者大概率是患有糖尿病,此后需要進一步診斷明確是否為糖尿病。0.48-1.88 mmol/L為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參考范圍。研究對比兩組的實際診斷結果和臨床診斷結果。如果實際診斷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相同,則判定實際診斷為有效,否則,判定實際診斷為無效。總有效率需要通過統計方法分析檢驗。

表1 兩種檢驗方式和糖化血紅蛋白檢驗的比較[n(%)]
1.3 評價標準 將常規和生化檢驗結果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兩種檢驗方式的特異性、靈敏度和準確度。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0.0統計分析實驗的所有數據。使用計數數據病例數(n,%),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的陽性檢出率比觀察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靈敏度、特異性和準確度比觀察組低。見表1-表2。

表2 對比兩種檢驗方式的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性[%(n/n)]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代謝疾病,具有病程長,并發癥易發生的表現[4]。很大程度地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近些年,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呈現顯著的上升趨勢[5]。許多專家研究認為肥胖,遺傳和環境因素是其患此病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分為兩類分別為1型和2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中占絕大多數。目前為止并沒有研發出治療這種疾病的穩定持久的藥物,因此在治療患者的這類疾病時主要輔助以按規定管理患者的日常飲食、生活習慣和進行藥物控制。患者保持體內血糖含量在正常水平主要通過長期服藥來維持。一旦血糖水平出現問題,就會對患者的神經系統、腦血管、腎臟和心臟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一旦發現患有糖尿病,就應入院早期治療來控制體內血糖水平,這樣有利于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對糖尿病患者應采用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的態度進行治療。在以前,對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方法是對患者的尿液進行檢測[6]。雖然該測試方法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具有效率低、操作過程復雜、患者不易接受和滿意等缺點。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日漸提高和生化檢測技術的推廣應用,診斷糖尿病現如今常用生化檢測的方法。生化檢驗具有快捷簡便,準確度高,患者更易接受等優點。生化檢測的方法可用于對患者的血糖,葡萄糖耐量,甘油三酯等項目指標的具體檢測,可以用來判斷患者體內的血糖含量水平。檢測結果如果顯示甘油三酯的含量顯著增加,則患有糖尿病的風險可以被判斷為更高。如果葡萄糖耐量明顯降低,則患者確認為患有糖尿病。當前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可以通過檢測患者體內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來判斷。臨床上判斷是否患有糖尿病需要多項指標的檢測結果來進行。本次研究結果對照組檢驗疾病陽性檢出率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陰性檢出率無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檢驗的特異性、靈敏度、準確度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生化檢測只需從患者體內抽取少量血樣,且檢測時間相對較短,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但是生化測試結果并不是用來診斷糖尿病的唯一標準[7]。醫生還應詳細觀察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提高診斷此病的準確度。
綜上所述,生化檢驗比常規檢驗更有助于提高臨床在糖尿病診斷上的準確性、靈敏度和特異性。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