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長春骨傷醫院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31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因尿酸鹽沉積引起的炎性反應。骨性關節炎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主要與肥胖、創傷、勞損等因素存在密切關系。兩組疾病發病后均表現為第一跖趾關節病變,出現關節疼痛等癥狀,導致臨床診斷時易誤診或漏診,延誤病情[1]。因此,采用一種有效方式對痛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兩種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彩色多普勒超聲是一種臨床常用的超聲診斷方法,在多種疾病診斷中均有所應用。我院分別選取痛風性關節炎與骨性關節炎患者各4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兩種疾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取時間為2018年7月-2019年5月,入選病例資料均經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與影像學檢查等方法進行綜合診斷確診。選取我院收治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40例納入A組,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2.69±3.58)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68±3.15)年;選取骨性關節炎患者40例納入B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3-73歲,平均年齡(54.87±4.95)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7±2.94)年;兩組資料比較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指導患者取坐位,雙腿呈屈曲狀,雙腳平放于檢查床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檢查,選用線陣探頭、頻率調整為7-5 MHz,對患者雙側第一跖趾關節進行掃描,掃描范圍包括內側、背側、底側的短軸與長軸,對灰階超聲、彩色多普勒血流情況進行觀察記錄,觀察指標包括關節積液、滑膜增厚、雙軌征、滑膜血流、多點狀高回聲、滑膜血流分級進行觀察。依據關節大小與部位差異確定關節暗區分級,將膝關節暗區超過4 mm定位關節積液[2]。
1.3 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 20.0軟件,計量資料:用t值檢驗,描述用(Mean±SD);計數資料:用χ2值檢驗,描述用(%);P值<0.05時,存在統計學差異。
在多點狀高回聲、通風石、雙軌征方面比較,兩組間差異明顯(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其他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不同疾病患者超聲表現比較[n(%)]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機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減少,導致血尿酸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關節炎癥。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主要是由于年齡增長,關節先天性異常、創傷等因素所致。以往臨床多采用X線、MRI等儀器進行檢查,雖然可有效診斷骨性關節炎[3],但是確診時患者多發展為中晚期,不利于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多采用實驗性治療,根據關節穿刺檢查中尿酸鹽結晶情況進行診斷,但是此種方法的創傷性較大,不利于患者所接受。
隨著臨床超聲診斷的進一步發展,超聲在骨科診斷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雙側第一跖趾關節,可發現兩種疾病患者的關節積液與滑膜增厚無明顯差異,超聲表現相似性較高。根據本組研究結果發現,在多點狀高回聲、雙軌征、通風石等表現進行比較,兩組患者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果分析,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由于自身尿酸排泄異常,導致關節腔及周圍滑囊中存在大量尿酸結晶填充,導致多點狀高回聲出現,當關節軟骨表面沉積尿素鹽結晶后會出現軟骨雙軌征,沉積并滲透到纖維軟骨內部則會出現痛風石等超聲表現。
綜上所述,應用多普勒超聲進行鑒別診斷時,根據上述雙軌征、多點狀高回聲與痛風石三個超聲表現,可對痛風性關節炎與骨性關節炎進行鑒別診斷,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科學指導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