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盛
(甘肅省長城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在實際的基坑工程中,地質水文環境十分復雜,支護結構受力隨著基坑開挖發生變化[1,2]。另外,受施工方法和地面堆載條件的影響,基坑的變形與設計結果有所差別。周邊土體沉降對鄰近建筑物、構筑物和管道的影響很大,研究基坑開挖產生沉降量,已經成為基坑設計中的突出問題[3]。在一定程度上,基坑開挖支護的設計和施工依靠經驗,因此對基坑變形的實時監測是很有必要的[4]。變形監測能及時掌握基坑自身的安全性以及周邊環境的變化情況。掌握基坑開挖產生地表沉降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可為優化設計和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據[5]。
針對基坑開挖產生的地表沉降問題,本文結合蘭州市某基坑實例,研究沉降量的變化情況。借助PLAXIS巖土有限元軟件進行數值模擬[6,7],并與實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其變形規律,最終得出一些有益結論,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蘭州市某綜合住宅樓項目深基坑工程,總支護長度約為256m,開挖深度11m,基坑周圍環境較為復雜,分段采用排樁預應力錨桿復合土釘進行支護。如圖1所示,基坑西側支護段采用排樁預應力錨桿支護,排樁樁徑800mm,間距2.0m,混凝土強度等級C30。錨桿材料選用HRB400級鋼筋,直徑28mm,間距2.0m,孔徑150mm,傾角為10 度,預應力為100kN。

圖1 西側支護段剖面圖
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土層復雜,主要有雜填土、黃土狀粉土、卵石土、分支粘土、細砂、淤泥質粉土、卵石等土層,土層相關參數如表1所示。基坑開挖施工期間,地下水水位深約為20m。
針對本基坑工程,在基坑西側支護段地表垂直基坑邊方向間距2.0m布設沉降監測點共13個,采用鉆具成孔方式埋設,孔徑80mm,孔深1.5m。沉降監測基準點共3個,在沉降穩定的建筑物上布設2個基準點,在車輛和行人少的穩定區域埋設1個基準點,具體的地表沉降監測點布置如圖2所示。

表1 土層物理力學參數

圖2 地表沉降監測點布置圖

圖3 監測點沉降量隨時間變化曲線
圖3給出了部分監測點沉降量隨著時間的變化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基坑開挖初期地表沉降量較小,變化穩定。隨著基坑的不斷開挖,地表沉降速率增大,并且數值變化明顯。基坑開挖完成后,沉降速率減小,沉降值趨于穩定。對比不同的監測點數據,可以發現,距離坑邊不同距離監測點的沉降量的變化不同。靠近基坑,距離坑邊0-4m之間的監測點cj2、cj3沉降變化曲線相對平緩,最大沉降量也較小。距坑邊11m-13m外的監測點cj6、cj7在基坑開挖后期變化速率最快,沉降量最大。遠離基坑,距坑邊22m-24m的監測點cj12、cj13的沉降量曲線平緩,最大沉降量較小。根據實測數據,本基坑工程沉降量最大值出現在監測點cj6附近,距離約為基坑開挖深度的1倍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在樁錨支護結構的基坑開挖過程中,地表沉降量最大值并不是出現在坑邊,而是出現在距離坑邊一定范圍內的區域。
圖4給出了各監測點沉降量隨基坑開挖過程的變化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開挖距離坑邊6m-16m范圍內的地表沉降較為明顯。最大沉降值出現在cj6監測點附近,最大值為21mm。基坑開挖初期,坑外地表沉降較小,沉降最大值出現在坑邊附近。隨著基坑的不斷開挖,最大沉降點逐漸外移。基坑開挖中后期,坑外地表沉降增幅明顯,沉降范圍擴大。開挖完成后,坑外地表沉降繼續增大,但是增幅相對減小,最終沉降量趨于穩定。

圖4 監測點沉降量隨基坑開挖過程變化曲線

圖5 計算幾何模型
本文采用PLAXIS巖土有限元軟件進行數值模擬[8-10]。選取基坑寬度一半建模,模型寬60m,深30m,采用15節點三角形單元模擬土體,建立平面應變有限元模型。支護結構與土體相互作用用接觸面單元模擬,并將接觸單元擴展至支護結構下1m位置。假定模型左右邊界水平位移為零,底部邊界固定。建立計算幾何模型如圖5所示。模型采用中等粗糙程度的網格進行劃分,并對樁、錨桿周圍、坑外地表附近土層、開挖面附近土層進行加密。
通過有限元模型進行彈塑性計算,提取垂直位移云圖,如圖6所示。
提取模擬結果,對比實測數據如圖7所示,發現實測最大沉降量出現在距離坑邊11m的位置,最大值為22.1mm,而PLAXIS軟件模擬最大沉降量出現在距離坑邊14.8m位置,最大值為20.35mm,實測坑外地表沉降范圍約為2-3倍的基坑深度,PLAXIS軟件模擬所得沉降范圍約為3倍的基坑深度。兩者計算結果和曲線趨勢基本一致。
以蘭州市某基坑工程為例,分析了地表沉降監測在具體工程中的應用,同時對比數值模擬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1)樁錨支護結構的基坑開挖過程中,地表沉降量最大值并不是出現在坑邊,而是出現在距離坑邊一定范圍內的區域。

圖6 計算幾何模型

圖7 地表沉降變化的對比分析
2)基坑開挖產生的地表沉降主要發生在開挖的中后期。基坑開挖初期,沉降不明顯,僅發生在坑邊一定區域內。隨著基坑的不斷開挖,坑外地表沉降范圍不斷擴大,且最大沉降點位置逐漸遠離基坑邊方向移動,沉降最大值也不斷增大。開挖完成一定時間內,坑外地表沉降量繼續增大,但增長速率大大減小,直至施工完成后趨于穩定。
3)借助PLAXIS巖土有限元軟件模擬計算基坑開挖過程中地表沉降是可行的,能較好地吻合實際工程,可為基坑開挖的監測提供一定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