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潤飛 葛磊 孫雪晗
摘要? ? 本文通過對平原綠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期為后期平原綠化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 ? 平原綠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 S73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7-0161-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平原綠化具有社會功能、經濟功能和生態功能[1]。平原綠化既可以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又可以降低旱澇、干熱風等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保持農耕經濟穩步發展[2],為社會提供豐富多樣的林產品,滿足人們各種需求。平原綠化在平原農區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綠色屏障”作用。
1? ? 平原綠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 群眾生態意識薄弱
由于部分農民自身素質不高,無法理解平原綠化對于耕地保護的重要性,且小農意識強,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植樹造林不僅無法在短時間內給農民帶來實質性的收益,甚至由于林糧爭光、爭水、爭肥等矛盾的客觀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民的種糧收益,影響了農民植樹的積極性。
1.2? ? 林分樹種組成和結構單一
平原綠化多為一般用材林,且很少采用混交林模式進行栽植,致使當前平原地區存在純林面積過大的問題。同時,樹種單一使樹木發生病蟲害的機率增加,一旦發生很容易大面積蔓延,難于防治,最終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單一樹種、品種也不利于木材加工業的穩定發展,木材價格的變動能明顯沖擊平原綠化造林,木材價格下跌將直接影響平原地區的林木覆蓋率和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
1.3? ? 規劃缺少統一性
平原地區的規劃區主要位于河流、溝渠、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主干線及縣、鄉公路出入口及兩側宜林地段。但河流、鐵路、國省道、縣鄉道等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各部門在進行綠化時依據各自的規劃開展工作,相互之間缺少溝通協作,造成了資源浪費,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1.4? ? 林業用地矛盾突出
200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發布保護耕地“五不準”規定,其中一條就是“不準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造林、發展林果業和搞林糧間作以及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3]。平原地區以農耕為主,耕地所占的比重大,規定發布后,可用于造林的空間越來越小,給平原地區的造林綠化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利用會越來越緊張,建設用地、農業用地和林業用地的矛盾日益加劇,人多地少,土地受限,逐步成為制約平原地區生態林業建設的“瓶頸”。
1.5? ? 林木保存管護困難
樹木栽植后的成活率、保存率不高,達不到預期的綠化效果,并時常出現毀壞林木的現象,關鍵的原因在于后期管護不到位[4]。一是當前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在生產路及部分農田內栽植樹木不利于農作物的機械化作業,加上林糧爭地現實矛盾的影響,造成農民管護的積極性低,任由機械、牲畜等毀壞林木,甚至出現個別農民故意毀壞林木的現象,樹木難以健康成長;二是縣、鄉林業主管部門受限于人員、車輛及管轄范圍等因素,無法實現全方位的管護;三是缺少專項的管護經費,當前國家對于種糧有直補,但對于苗木的種植及后期管護,各級財政沒有專項資金,致使政府組織實施的部分造林地出現無人管的現象。
2? ? 發展對策
2.1? ? 加強宣傳,提高公眾的生態意識
平原綠化單純依靠政府投入遠遠不夠,各級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及網絡新媒體等多種渠道,采取開辟專題、專欄、發布公益廣告、制作生態標識等方式進行廣泛的宣傳,增強全社會的綠化意識,營造全社會關注、全民參與造林綠化的氛圍,充分調動全社會加強林業建設的積極性。
2.2? ? 優化結構,提高平原綠化成效
造林綠化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堅持適地適樹原則的前提下,選擇文化底蘊豐富、適應性強、生態效益高、性能價格比高、管理便利的鄉土樹種[5]。同時,多選無飛絮的環保樹種,適時增加一些適應性強的外來樹種、綠化樹種、經濟林樹種用以解決樹種結構單一、易于發生林木病蟲害的弊端,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2.3? ? 統籌規劃,完善土地保障政策
一是各級政府應將林業用地納入政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關部門加大調研力度,詳細了解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可行的規劃,實行“綠線”控制,對林業用地實行嚴格的保護政策;二是對規劃的宜林地段,遵循讓利于民的原則,規劃造林地與農田之間保留一定距離,緩解林糧爭地的矛盾。
2.4? ? 強化管護,鞏固造林綠化成果
一是加強林業技術培訓。提高林業勞動者的技術水平,為林木的后期管護提供技術支持,扭轉林木管護中管理粗放和技術水平低的狀況,確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活一片”;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行限額采伐和憑證采伐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力度,杜絕無證、超證及移證采伐情況,嚴厲打擊涉林違法犯罪行為,保護林木資源;三是加大管護資金的投入。政府可將后期林木管護資金列入年度預算,成立專業護林隊伍進行養護;四是創新管護模式。采取承包、租賃與合作等方式與企業、個人等簽訂管護協議,樹木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成,激發全民護林的積極性。
3? ? 參考文獻
[1] 申屠惠良.縣級平原綠化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華東森林經理,2013,27(1):38.
[2] 韓克展,楊旭斌,陸智英.山西平原綠化現狀與發展思路[J].山西林業,1997(3):5.
[3] 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國發明電[2004]1號)[A/OL].(2004-03-22)[2019-04-01].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3/22/content_5521758.htm.
[4] 李示威,武文博,郝惠娟.平原綠化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8):108.
[5] 阮火祥.平原綠化面臨的問題和發展對策[J].鄉村科技,2018,196(2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