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
摘 要:文章從藏書票的起源和發展談起,通過介紹藏書票的社會功能和其自身所具有的收藏價值,詮釋了藏書票在書籍裝幀中的藝術特色。藏書票方寸之間散發優美旋律,給人以視覺享受,把藏書票引入書籍中不僅豐富圖書的藝術質量,而且可提高書籍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欣賞水平,增加讀者審美感應,從而擴大書籍裝幀設計的審美與致用效能。雖然藏書票在我國的發展至今仍然面臨著挑戰,但是保持其自身的藝術屬性,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文化輻射,其獨有的藝術魅力會使其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關鍵詞:藏書票;書籍裝幀;收藏價值
一、藏書票歷史
藏書票是一種印制精美的小幅版畫,被稱為“版畫珍珠”和“紙上寶石”,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流行于歐洲皇室和貴族之間,最初的功能和藏書印章一樣,屬于個人收藏的一種標記。世界上最早一枚藏書票是1470年由德國人Johannes Knabensberg 制作的。這是一款印有口銜野花腳踩落葉的刺猬木版畫,在畫面最頂端一條刻有德文的緞帶注有“謹防刺猬隨時一吻”,其意大概為“沒有經過這本書主人的同意,請不要私自翻閱”。藏書票傳入我國時間并不長,在國家圖書館《京張路工攝影》集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一枚藏書票,這是在1910年左右制作——關祖章藏書票,畫面內容描繪的是一古代書生在滿地書卷中夜讀的情景,具有濃厚的書香之氣和古典文化神韻。
藏書票與我國古代藏書印有異曲同工之處,都表現了愛書者對書籍的熱愛和珍視,藏書印是文字組合,多為篆書,又稱“篆刻藝術”。藏書票的文字與圖像并重,實用性與欣賞性兼具。藏書票是貼在書籍的扉頁或是首頁上帶有藏書者姓名的小版畫,比郵票要早出現300多年。通常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 Libris意為“我的藏書”,除主要的圖案外還要有藏主名字、別名、齋名等。版畫藏書票尺寸也由書籍大小量身定做而成,畫面邊長最大尺寸不得超過15cm,并標注版種和印刷量。
二、藏書票的功能
藏書票具有實用功能、交友功能、鑒賞功能和收藏功能等。它置于書中的扉頁或首頁,具有裝飾性和美觀性。同時刻有書主人的名字或是別號,代表此書是私人的珍藏,亦或是有警示借書之人勿忘歸還之意。18世紀末,版畫藏書票趨于平民化、多樣化。版畫藏書票的黃金時期出現在19世紀的下半葉,一些文人甚至自己動手或是請藝術家幫忙制作。藝術家通過與書主溝通,了解其個性與喜好,制作出屬于書主個人的藏書票,這種方式在當時得到廣大平民階層的推廣與喜愛。
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曾定制過一枚圓形藏書票,票面一只代表美國吉祥物的鷹,鷹爪抓著一本書,展現了國會圖書館的文化形象,傳達著美國人民好學上進的精神寓意。每一枚的藏書票背后都有一個故事,傳達著歷史、感情、信仰和文化傳統等。
版畫藏書票發展到現在,題材內容選擇上更寬泛充實,形式技法多樣化,具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特點,更適合參展和欣賞,它的實用功能逐漸降低,收藏價值逐漸高漲,比如藝術的收藏價值、作者的收藏價值、票主的收藏價值等。藏書票收藏成本低,主題廣泛,其背后蘊藏的故事值得藏家鉆研、揣摩,保存起來十分方便。
二戰以后,舉辦了國際版畫藏票展覽,1966年成立國際藏書票協會聯合會,簡稱“FISAE”。它的成立促進了版畫藏書票在社會上的流通與鑒賞,促進各國之間在藏書票藝術上的交流,擴大了版畫藏書票收藏市場,同時加深各國之間的友誼與合作。
三、藏書票在書籍裝幀中的藝術特色
(一)如何鑒賞藏書票
版畫藏書票具有很強的藝術鑒賞性,方寸之間散發優美旋律,給人以視覺享受。那么如何鑒賞藏書票?第一,票面上應有“Ex Libris”字樣,或是“XX藏書”“XX愛書”“XX珍藏”等與藏書相關的字句。票面下緣或背面應注明使用媒質、作者簽名、限印量、該票編號(如:21/100表示限印100票,此票為21票)和制作年份。第二,制作時所采用的版材。因制作技法多樣目前國際藏書票聯盟發布20余種通用編號,用以區別和規范版畫藏書票的版種和技法。凹版的版材有銅版、鋅版、鉛版等,以銅版最為普及;凸版的版材有木版、麻膠版、亞克力版等,以木版最常見;平版版材大多指石版;漏版又稱絲網版或孔版。目前在我國流行的藏書票主要有五大類:手繪藏書票、版畫藏書票、通用藏書票、電腦藏書票、剪紙藏書票。因制作方式不同,藝術價值也各不相同。例如,手繪藏書票是藝術家一幅一幅繪制而成,多為孤品并不多見。版畫藏書票,通過藝術家構思,制作并拓印出微型版畫。這一類是通常意義上的較為正規的版畫藏書票,色彩斑瀾、圖文并茂,不但數量居多,其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也頗高,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性。目前社會上流通的也大多是版畫藏書票,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通用藏書票也叫復制藏書票,因其并不專用所以不標明票主,有的甚至打上齒孔或有背膠,像郵票一樣,貼在書的扉頁或首頁。電腦藏書票,顧名思義電腦制版的藏書票,與科技結合可以大量生產,方興未艾,其為走進千家萬戶提供了契機。剪紙藏書票與中國傳統民間的剪紙完美結合,形成新的藏書票藝術形式具有中國特色。第三,從審美角度來分析,藏書票構圖、造型、色彩、刀法或肌理的使用,都體現藝術家的畫面組織協調能力,一枚水平較高的版畫藏書票體現在印制精良、造型考究、新穎獨特等方面。
(二)銅版藏書票的制作過程
版畫的創作和工藝都需要很強的造型藝術功底,在銅版畫的制作過程中,每道工序都環環相扣,對畫面的最終效果都有極大的影響。銅板藏書票的制作對技術的要求極高,如備版、刷防腐層、刻圖、腐蝕時間的掌握、紙張的干濕程度、機器壓力的大小都會影響一幅銅版畫的完整程度。以蝕刻版畫為例,首先將銅版用砂紙打磨拋光,直至產生鏡面的效果,用酒精和清水沖洗干凈晾干。隨后將防腐液(瀝青為例)用板刷均勻涂于表層,再將它放置烤臺之上加熱直至瀝青烤干,取下銅版后晾涼,將之前準備好的畫稿利用復寫紙的特性進行拷貝。利用鋼針或鐵筆將畫面呈現線的地方劃開,進行第一次的腐蝕操作(銅版的腐蝕溶液為稀釋后的三氯化鐵,利用婆美計測出酸液的濃度,一般情況下以25-30度為最佳,受溫度季節影響,需要定期測試酸值)。經過刻畫的部分露出版面,遇到酸液侵蝕版面會形成凹槽。線腐蝕的深淺、粗細由藝術家嚴格把握(一般情況下15分鐘左右),腐蝕完成后用清水沖凈留有酸液的版面。根據畫面需要進行線的封堵,再進行接下來的腐蝕工作(根據畫面靈活操作),腐蝕后用清水沖凈,然后用松節油洗凈版面上的瀝青,可以利用醬油擦版清水沖凈,使版面呈現光潔如新的效果。銅版制作完成后需將銅版邊四周矬出45度的斜面,再用砂紙打磨平滑(防止留墨),用酒精和清水沖洗,并用風筒吹干版面,切記不要沾上油漬或用手直接接觸,以防止影響上墨效果。將銅版墨均勻地打入凹線內,版面上的留墨根據需要或是擦凈,或是留少許透明霧狀,注意版面的干凈,再用柔軟的布把銅版四邊多余的墨擦掉。把銅版放至調好壓力的銅版機上,再將事先用水浸濕的紙放到銅版上,畫面四周留好紙的白邊。放下羊毛氈子,勻速搖過銅版機,慢慢掀開紙取下后懸掛晾干,一張完整的銅版畫就制作完成了。筆者簡單介紹了藏書票制作方法中的一種較為簡單的線腐蝕技法,此外還有干刻法、飛塵法、軟蠟等技法,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經驗進行探索研究,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銅版藏書票的制作,體現了非常獨特的藝術風格。藝術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運用線條疏密、深淺變化凸顯立體感,層次變化體現不同空間,制作出的藏書票精致小巧,不失典雅。
(三)藏書票與書籍插圖的關系
任何一本文學作品都有序幕、開始、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文章的節奏也體現在插畫中,因其獨立自主性需要畫家發揮獨特的個人才能,將文學作品的韻律通過插畫表現出來。因元曲戲劇文學的發展,元明以來文學插圖盛極一時,萬歷時期是它的黃金時期。以《還魂記》(又名《牡丹亭》)為例,這是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的名作,講述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杜麗娘夢里遇到柳夢梅,得相思病而亡,后來起棺還生結為夫妻。畫家以現實之景刻畫,因其別具匠心使畫家對文學作品的體會活生生立于紙上,為讀者打開了“書中之門”。
藏書票作為插畫的另類體現,起源雖是為了表明書籍主人的所屬作用,但隨后功能逐漸多樣化,與插畫的作用相似。
但是藏書票與插畫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與書籍一同出版印刷,是版畫家借助工具、技法、材料等,經過設計、制版、拓印一系列創作過程獨立完成的作品。限量印制,每張都是原作。
(四)書籍裝幀中引入藏書票設計
“裝幀”一詞最早出現在1928年豐子愷等人為上海《新女性》雜志撰寫的文章中,當時引用的是日本詞匯,指的是書籍的封面設計。“裝幀”一詞出現后很快被人們所接受并沿用至今。前些年,藝術院校在教學工作中提出設立書籍藝術專業,并把裝幀設計專業改稱為書籍設計專業。書籍藝術專業的確立,在教學中劃清了其與商業裝潢專業的界限,強調了書籍藝術的專業特點。書籍裝幀的重要任務就是設計書籍的形態,以承載書籍的內容,有利于讀者閱讀。
書籍裝幀的藝術性,集中體現在書籍的形態美上,體現在設計家以書籍裝幀的美感形式表達對書籍內容的理解,通過藝術的表達方式,與讀者心靈產生碰撞,引起讀者對書籍及其內容產生美好的聯想。書籍中無所不在的美,為讀者烘托出一個溫馨的閱讀氣氛,使閱讀過程成為一種美的享受。
現今,紙質書籍的裝幀設計已經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如何提升紙質書籍的包裝設計,是需要討論的話題。那么,促進購買就需要漂亮的書籍裝幀,封面上醒目的書名,引人注目的色彩,令人振奮的裝幀材料和裝訂工藝,起到引起注意、喚起興趣、促進購買的作用。筆者認為這需要多方面的創新與提升,把藏書票引入書籍中豐富圖書的藝術質量,提高書籍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欣賞水平,增加讀者審美感應,在書籍裝幀設計時擴大審美與致用效能。藏書票從出現之時就與書籍建立了依附關系,但在我國眾多出版社中僅有少數幾家將藏書票設計引入書中,這需要具備突破精神和探索精神。藏書票如何能在裝幀設計中得以實現?它的意義何在?可以從重點書籍、精裝書籍以及重版圖書等著作入手,優先為這類書籍服務。通常出版文學、選題、學術這類書籍印數高,一般在1000冊左右精品圖書,這樣一來可以將藝術家所設計的藏書票通過照相制版或機械印刷使所印幅數與所服務的冊數相吻合。這類藏書票上由于不標明票主名字,需要購買后自行填寫,被稱為通用藏書票。但這其中也有弊端,由于大印量的藏書票沒有專屬票主,難免會降低其所獨有的藝術價值,它的紀念性、寓意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但它的益處在于通用藏書票免受票主姓名、愛好、個性需求的限制,批量印制成本較低,容易滿足廣大受眾需要。此外,出版社在推廣書籍的內容時還可以通過網頁建立藏書票鏈接,提供個性化定制,書主憑意愿添加自己姓名,選擇顏色和印量等服務(包括手工印刷服務),滿足個性化需要,如果書主想制作個人專屬的藏書票(一般具有收藏價值),出版社可以作為“橋梁”讓藝術家與書主進行溝通,選擇主題和版材制作出限量版的專屬版畫藏書票。這樣的私人訂制不但保持了藏書票藝術價值,而且實用價值與收藏價值并存,使書籍的價值得到升華。出版社為愛書人士、收藏家、藝術家提供交流、制作、訂購的平臺,提高了書籍裝幀設計的藝術性,同時也讓這門冷門藝術在國內得到普及和推廣。
當翻開一本書時,書中文字帶給我們精神享受,插圖則帶來視覺享受,作為動態視覺節奏,扉頁上的藏書票與書主產生了某種聯系,增加賞玩性,使讀者對書籍有更為深刻的體驗效果。此外,藏書票在書籍中的設計,可運用不同民族的吉祥圖案、傳統裝飾紋樣等概括本書內容。藝術家可憑借高超的藝術手法釋放出書籍最大的能量。
藏書票在書籍中不但可起到美化作用,同時可有效增強紙質書籍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書籍審美趣味和研究價值,使閱讀與藝術欣賞達到完美契合。
(五)我國藏書票現今面臨的挑戰
文化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向前人、向社會、向外來文化索取,另一方面,又對校園師生,對社會交流產生輻射。索取、交流、輻射本身就蘊含著特有的教育功能。
書票不是單純的藝術形式,其蘊含著時代文化特征,鑒賞者能從中洞察出其所滲透的歲月痕跡和藝術價值。我國接觸藏書票時間并不長,創作群體也不多,從事書票收藏的大多是有留學經歷,或是從事文學,或是有版畫創作經歷的個人。任何收藏都少不了收藏家的參與,如果沒有收藏家等同失去了主力。若想藏書票進入良性循環,首先,增加相關展覽,增加受眾人群,讓更多人參與到學習、創作、收藏中來,感受藏書票文化所獨有的藝術魅力。其次,提高創作的整體水平,提高質量,我國書票畫面大多有粗糙之感,用紙用色不夠講究,文字處理缺少美感和創造性。這里需要正視自己的不足,以嚴謹的態度制作書票,滿足收藏家高水準要求。最后,藏書票保持書籍裝幀設計中的實用價值,既不脫離書籍載體有效地傳播和使用,同時又具備收藏價值,增加版畫藏書票在社會上的流通,為藏書票帶來更強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
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