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摘 要:聲樂是一項極具情感色彩的藝術,其能夠提升人的整體素質,改變人的心情,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我國文化領域高度發展的過程中,聲樂涉及的各個方面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現階段的聲樂培訓班與相關賽事就足以證明。文章將以少兒聲樂教學中所涉及的關鍵性因素為出發點,對其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少兒聲樂教學;音樂;精神境界
近幾年來,少兒學習聲樂的人數逐年攀升,并且少兒聲樂教學已經是聲樂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兒童自身發育特點、所掌握的知識文化水平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都和成人不同,這就使得在教學方法方面與成人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差異。
一、音樂對少兒精神世界的影響
第一,有助于舒緩負面情緒。音樂是帶有一定“情緒”的,也是具有概括性的藝術,在情緒的融合中,能夠表達或是抒發出人的內心情緒。在享受曼妙音樂的同時,能夠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舒緩學習、生活所帶來的壓力,有助于少兒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態度。每一段音樂都有其獨特的旋律,當面對嚴肅場合例如考試、大型演出等少兒會出現過于緊張、焦慮的問題,而音樂能夠幫助其舒緩此類情緒。少兒在校園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承受一定的壓力,如果其不愿意溝通與交流,在長期積累下,很容易激發一系列的負面情緒。而音樂能夠起到一定的舒緩作用,用旋律與意境對其進行“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少兒盡快調整心理狀態,使其再次以樂觀的狀態投入學習與生活中。
第二,有助于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音樂是一門帶有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可以直接作用于人,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素質,幫助其“三觀”的塑造。音樂不只是被限定于欣賞,更多的是用于實踐,要進行交流與分享。例如,學校組織的文藝晚會、班級班會等相關活動,都有助于展現自我風采,提升自我的各方面能力,親近彼此之間的感情,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第三,有助于少兒精神境界的提升。音樂可以促使我們達到一種良好的精神境界,可以滿足人們在生活中的一些需求,給予一定的滿足感與歸屬感,還可以撫慰人們的心靈,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少兒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在消減其負面情緒的同時,可以讓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
二、當下我國少兒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縱觀我國少兒聲樂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在少兒聲樂大賽以及表演中涌現出非常多優秀的“小歌唱家”,但是也能從其中發現許多少兒在演唱時依舊存在著部分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大白嗓”這一少兒演唱的通病,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單一借助少兒先天的嗓音條件開展歌曲教學,而不是通過改善修飾對其演唱加以影響。部分少兒天生就有一副好嗓音,所以有些時候在歌唱時遇到的高音部分就直接“喊叫”,或者是用“假聲”演唱,上述兩種都是典型的錯誤演唱方式,不知道怎樣運用科學的發聲方式去修飾與保護自己的聲音,造成的后果是藝術生命力并不長久。而這一點大部分少兒并未對其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基于此,少兒聲樂教師一定要清楚知道少兒的聲音概念,正確引領少兒形成對聲音的審美觀念,能夠淺顯地鑒別聲音好壞。
氣息不足、句讀劃分不正確、漏氣等相關的發聲技巧問題是少兒聲樂中仍有待處理的。在少兒藝術素養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相關教學文章中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如果學生與音樂的接觸只是單純依靠聲樂,那么其音準等相關方面必然會產生相應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是極其難以糾正的,除此之外在識譜上也有一定難度。這部分學生拿到歌曲后只是被動進行模仿,聲樂教師也只是逐句教唱,不僅會耗費大量的精力而且收效甚微,而且課堂教學時間十分有效,這就很難有寬松的時間去糾正學生的聲音。
除上文所提及的兩種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普遍存在于少兒聲樂中,比如音準方面學生在有關樂器的幫助下就可以找到,離開樂器,也就是在無旋律伴奏中他們唱的歌曲極其不理想,即不具備旋律概念。音準是演唱的重要基礎,若是演唱歌曲不能把握音準,唱出來的一定不是同一首歌。
之所以出現以上問題一方面是少兒自身原因,另一方面還和其家庭有關?,F階段的音樂教學存在急于求成的現象,而少兒聲樂教學也存在該現象?!柏S富多彩”的比賽深深吸引著學生與家長,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學生學習聲樂的目的就是比賽與考級,這就造成在課堂上無法對其音樂素質方面進行足夠的培養,負面效應也就相應而生,進一步加大了歌曲教學的難度。需要注意的是,提升少兒自身音樂素養是很難快速達到的,這是一個持續沉淀積累的過程。不僅如此,現下聲樂教學中也具有其他的負面現象,比如部分家長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不能正確反饋出少兒實際學習情況,并且有些少兒缺少一定的自覺性,不能回家自主練習,部分學生一周的練習時間只是課堂的四十分鐘,還有一部分家長片面追求歌曲數量,把課堂教學成效完全等同于考級級別,導致有限課堂時間內不能合理安排聲音訓練以及演唱歌曲的時間。
三、影響少兒聲樂教學中的關鍵性因素
第一,歌唱中的咬字與吐字問題。唱好一首歌曲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正確的咬字與吐字。而許多少兒正是因為這一問題,造成其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產生偏差。唱歌需要正確的吐字與清晰的咬字,實現這一目標的做法有以下幾點:第一,將歌詞帶有感情地大聲朗誦,可以選擇拼音朗讀法,將每一個字分階段地慢速連讀,用普通話作為每一個字音的標準,力求讀準每一個音;第二,及時糾正教學中平翹舌音不分的語音問題;第三,在進行聲樂教學過程中,要求在演唱時遵循以字行腔、腔隨字走等相關基礎規律,也就是將“字正”與“腔圓”相結合,而且音樂基礎知識也是少兒相對薄弱的一面,其也是現下少兒聲樂教學的“死角”。明確這一弊端的存在。
第二,維護好少兒演唱的信心。在進行聲樂教學時,一定要依據少兒的年齡特征、內心特點及實際演唱水平對他們的歌唱自尊心進行一定的維護。聲樂教師需要詳細把握兒童的心理特點,這樣可以給少兒聲樂學員創造愉快輕松的環境,進而能夠使他們對聲樂學習產生濃厚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禁止對孩子使用過激的言辭,而需要予以他們適當肯定的評價。因此,在進行少兒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對學生心理特征的重視程度,在適當的時間里開導鼓勵孩子們,使其可以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也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長。
第三,少兒自然聲區的發聲訓練。循序漸進是少兒進行發聲練習時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則,可以從相對簡單的訓練開始。通常情況下沒有受到專業培訓的少兒,他們的自然聲區很難超過一個八度,所以在開展聲樂教學時,應用相對較多的時間對其中聲、低聲區進行訓練,要聯系其自然發聲,禁止少兒使用“喊叫”等方式進行唱歌,從而養成少兒具有科學的發聲習慣。以放松面部、喉部及其下巴為基礎,使其能夠知道氣息與聲音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唱出歌詞之前一定要得到氣息的支持。要想將呼吸與發聲相結合需要做到“出聲先出氣、有氣才有聲”,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獲取更為自然的而且純正的自然聲區。
第四,對少兒演唱時的感情加以培養。在演唱歌曲時,其情感主要從兩個方面得以體現:演唱歌曲時的力度以及語氣變化,正確把握聲樂作品的自身節奏及其旋律。正是因為力度以及音色是傳達歌曲情緒的要素,所以對于種類不同的曲目而言,應該運用不同的力度與音色。
在少兒演唱的過程中,要想真正意義上做到聲情并茂,那么應該首先對要演唱的作品進行一定的了解。因此,聲樂教師必須要充分分析音樂作品,讓少兒可以從多種角度對歌曲的創作背景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指引少兒正確理解歌詞內容,從而把握好曲式結構以及歌曲旋律特點,更好地掌握作品的獨特風格,除此之外應指導少兒選擇合適的音色與演唱技巧。實際的聲樂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及時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得課堂氣氛能夠處在適度活躍的狀態,充分調動其演唱的熱情與主動性。只有帶動學生的興趣,才能激發出其歌唱熱情以及欲望,這樣也做好了情緒準備這一步驟。因此,必須要提升對少兒歌唱表現力的關注程度,讓他們能夠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使其可以自由地徜徉于音樂之中,這也是培養少兒想象力、人格魅力以及個人表現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結語
總的來講,針對少兒來說,音樂學習是有必要性的,一方面關乎著少兒的身心成長,另一方面也和少兒的文化課程學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效開展少兒聲樂教學,可以讓其音樂素質等相關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有助于少兒思維的發展。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法,從影響少兒聲樂教學中的關鍵性要素出發,尋求更加適合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萍.少兒聲樂的多樣化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1).
[2]阿榮.試論少兒聲樂啟蒙教學中興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
[3]郭佳.少兒聲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北方音樂,2016(14).
[4]王凌霞,蒲梟.少兒聲樂的多樣化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15(17).
[5]冀曉朋.反思社會音樂教育中的少兒聲樂教學:以少兒音樂節目《音樂大師課》為例[J].北方音樂,2019(2).
作者單位:
長治市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