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姍姍
摘 要:實景演藝是藝術文化產業和旅游的結合體,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的成功,意味著藝術文化產業的融合將迎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奠定了實景演出時尚新浪潮的地位,在未來要發揮放射性的影響作用,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構建較大規模的“走出去,引進來”的版權產業交流市場。文章首先探討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的相關事項,然后分析藝術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驅動機理,從消費需求驅動和技術創新兩方面進行總結,最后研究藝術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業態創新措施。
關鍵詞:藝術文化;實景演藝;業態創新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對藝術文化娛樂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基于此,國內的歷史藝術文化產業持續進步。實景演藝是藝術文化產業和旅游的結合體,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的成功,意味著藝術文化產業的融合將迎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
南陽,古稱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陜三省交界地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這里曾孕育出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諸葛亮、謀圣姜子牙、名相百里奚等歷史名人,南陽還是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躬耕之地。
大型旅游演出《三國·出師表》講述的是諸葛亮于南陽鞠躬盡瘁的故事,在舞臺上以傳奇的方式呈現諸葛亮的事跡,包括七擒孟獲、書寫出師表、北伐中原、木牛流馬、揮淚斬馬謖、空城計。其通過大型旅游舞臺演出讓觀眾看到全新的智圣諸葛亮,在整體劇場新技術、新手段的支持作用下,實現舞蹈、武術、特技、音樂劇的跨界合作,為觀眾呈現出的藝術文化演繹產品極具娛樂精神。該劇的表演形式是全方位3D戶外實景,這是中國首座開合式劇場,觀眾能夠感受到驚心動魄的舞臺表演,這是史記與音樂、舞臺、山水等結合的歷史旋律,呈現出極為逼真的場面。《三國·出師表》是南陽旅游景區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的開篇力作,是當前旅游產業的新亮點,促進當地旅游藝術文化展現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南陽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項目中,課題組將實景演藝與數字技術緊密結合,塑造歷史文化特色旅游實景演藝,將用戶體驗與歷史文化主題深度融合,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式: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序廳設計、立體成像技術與全息投影技術的融合、多態體驗裝置與虛擬成像的無縫融合。其以 3D、全息投影等技術為支撐,完成創意設計。該劇是一部將山水實景、多媒體技術以及高科技立體舞臺裝置高度結合,融歌、舞、戲劇、雜技、水火特效等多種元素完美展現的恢宏之作,在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心靈共鳴與震撼的同時,可以使觀眾對三國時期的歷史有更深刻的體會。
二、藝術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驅動機理
(一)消費需求驅動中國藝術文化與旅游產業結合
從產業價值鏈的視角展開分析,藝術文化企業和旅游企業有望重構產業價值鏈上的價值模塊[1]。綜合分析藝術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自身價值活動的流量和流向,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在此基礎上進行拼接和截取,從而實現重構,成為延展型、分拆型、創新型、混合型的價值鏈,使得兩大產業能夠有效融合發展。在供給側創新改革的背景下,挖掘消費市場的需求潛力,構建藝術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新業態,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新的供求關系。
(二)技術創新助力藝術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站在融合動力觀的基礎上展開分析,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的技術創新會逐漸模糊藝術文化和旅游產業的邊界,從而實現產業融合。技術創新對藝術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產生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會為藝術文化和旅游產業帶來替代性或者是關聯性的技術,此時傳統模式下明晰的產業界限和內在特性就會變得模糊。而存在于兩大產業鏈的內在功能模塊也會相互滲透,新型業態就此形成,在協同整合的作用下,同時涵蓋兩大產業特性。二是技術創新會改變兩大產業服務或者是產品的慣性過程,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創意價值函數也會發生改變。生產藝術文化旅游產品的狀態與帕累托最優態相似。重新優化配置生產要素,促進生產報酬和規模增加,進而實現兩大產業的融合發展。在技術創新推力機制下,藝術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能夠實現融合發展。
三、藝術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業態創新措施
(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序開發歷史藝術文化資源
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以人為本,融合了歷史藝術文化的旅游資源,具備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征,凸顯知識的豐富性,也能持續開發利用,創造出形式多樣的藝術文化旅游結合體。在融合產業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歷史藝術文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有序開發歷史藝術文化資源,這樣有利于傳統歷史藝術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增強歷史藝術文化創意旅游對游客的吸引力[2]。《三國·出師表》創新并發掘藝術文化理念,在創作過程中突破多項技術難關,不斷修改,多次演出,最終確定其主題面貌,利用多種技術手段,為游客帶來一場震撼的演出,不虛此行的興奮之感會在觀眾心中油然而生。運用有效的市場機制,結合藝術文化創意和資本,物化藝術文化理念,運用有效的經營和管理機制,使得藝術文化產業能夠順利走向市場。
(二)在政府的積極主導下,形成明顯的發展合力
藝術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會在政府規制的助力下快速發展,宏觀政策優化兩大產業的融合環境,同時也提供兩大產業融合的動力因素。政府應當確定藝術文化旅游的支柱性產業地位,適當放松規制,打破行業壁壘,真正降低準入門檻。財政金融政策支持藝術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將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工具整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政府的積極主導下,兩大產業會形成明顯的發展合力。客觀來說中國部分地區的市場經濟尚不發達,藝術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必然要在外力的助推作用下才能實現,政府的前瞻性引導作用和超前的促進作用體現在《三國·出師表》的創立和推廣的整個過程,節目經過了創意、立項、投資、論證、演出、推廣的漫長過程,政府引導作用和市場推動力的結合加快項目走向成功。此外政府發揮作用并不是政府包辦,而是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藝術家、人民群眾、社會組織相互協調,共同努力。
(三)最大程度活化創意,發展新的增長點
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發掘本地的藝術文化內涵,提煉藝術文化主題,展現生動的藝術文化形象,最終形成強有力的藝術文化產品品牌,使得當地旅游業更快更好發展。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有效整合能夠較大程度滿足市場的需求,消費需求驅動助力當地藝術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發展新的增長點,衍生新動能。分析并總結消費市場的現實特征,預測消費市場的趨勢,創新創作藝術文化旅游產品的內容,最大程度活化創意,提供優質增量。拓展供給渠道,實現跨平臺展示,優化多終端推送,使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得到釋放。發揮多元化消費偏好驅動的作用,藝術文化與旅游企業細化并解構產業價值鏈上的價值模塊,從內部價值活動的優化重組視角出發,重新構建能夠包容兩大產業核心價值模塊的新產業價值鏈,完成形態分化,實現功能置換,最終使得兩大產業良好整合交融。
(四)發揮放射性的影響作用,促進全國藝術文化旅游產業共同進步
融合藝術文化產業,動力機制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的產業融合理論。藝術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與一般產業的融合范式有很大區別,關鍵在于藝術文化要素本身極強的滲透性,這種滲透性力量在兩大產業的融合中不容忽視。藝術文化資源相互融合離不開藝術文化要素的粘合作用,而且藝術文化要素更是一種符號化的特征,旅游產業恰巧是這種符號特征的承載載體,豐富旅游活動,激活藝術文化產品的表現形式[3]。藝術文化要素形成產業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精神性,進一步強化行業關聯性。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的成功出演,奠定了實景演出時尚新浪潮的地位,在未來要發揮放射性的影響作用,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構建較大規模的“走出去,引進來”的版權產業交流市場。現如今,人們有了更多精神層面的需求,更加青睞于享樂型消費,其中科教文衛和旅游觀光這樣的藝術文化消費是市場的新需求,在享樂的基礎上疊加藝術文化內涵,就需要數字媒體、藝術文化設施、共享平臺的結合,而這些內容都需要“走出去,引進來”,促進全國藝術文化旅游產業的共同進步。
四、結語
文化旅游屬于高附加值產業,其發展會帶來明顯的價值增量效應。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項目實景展演注重通過數字化技術,為南陽旅游引入新穎的文化產品展示、參與式設計體驗,以及帶動線上線下的關聯產品銷售,引領旅游文化與技術融合的立體商業新業態,將數字化與拉動旅游經濟鏈打通,塑造立體旅游商業模式。
從本質上來說,南陽歷史藝術文化旅游實景演藝《三國·出師表》是內容產業,是實而不是名,其內容價值才是決定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在藝術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結合中,藝術文化是關鍵內容。實景演藝是傳統文藝演出與旅游演出的結合體,是一種新的演出形式,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結合轉型,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
參考文獻:
[1]黃萍.以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8(3):1-5.
[2]周春波.藝術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動力:理論與實證[J].企業經濟,2018(8):146-151.
[3]黃蕊,侯丹.東北三省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動力機制與發展路徑[J].當代經濟研究,2017(10):81-89.
作者單位:
南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