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NUC、索泰ZBOX、技嘉BRIX和微星Cubi/Trident等都是迷你電腦領域的典型代表。其中,NUC又稱為“Next Unit ofComputing”,是英特爾于2012年推出的迷你型準系統臺式PC,它為用戶搭建了一套標準的“骨架”(含機箱、適配器、處理器、散熱系統、無線網卡),用戶只需購買安裝額外的內存和硬盤就可成為一臺標準的迷你主機,DIY難度幾乎為零,再加上其時尚、小巧、便攜的機身設計(圖1),搶走了不少原本屬于一體電腦和筆記本的市場蛋糕。
NUC默認是不含內存和硬盤的“準系統”套件,售價較為實惠。不過,英特爾官方和各大電商(包括實體賣場)都會直接提供安裝好內存、硬盤以及Windows10系統的完整迷你電腦主機(圖2),售價較自行購買硬件略貴一些,適合懶得折騰的用戶選擇。下面的內容我們將圍繞NUC準系統展開。
NUC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準系統,如今市面上同時存在搭載英特爾第六代酷睿到第八代酷睿的新老型號,堪稱三世同堂。同時,NUC還包含“全高”和“半高”兩種產品形態(圖3),以及針對發燒玩家定制的“骷髏峽谷”或“冥王峽谷”(圖4),對其不熟悉的用戶很容易搞亂型號。實際上,不同時期和配置的NUC,都能從型號中的中英文字符加以辨別。
“NUC”是所有NUC設備型號的前綴,緊跟它后面的第一位數字,就代表當前設備采用了第幾代酷睿平臺;隨后幾位字符代表當前設備所搭載的處理器型號;而最后一位字符則可用于區分設備形態(見表)。

作為準系統,NUC提供了超簡易的拆裝設計,取下頂蓋就能對其進行DIY。對NUC815BEH等全高的NUC來說,拆下頂蓋就能看到2.5英寸的硬盤托架,以及更下方的PCB主板(圖5),至于半高NUC就相當于通過取消2.5英寸硬盤位而實現瘦身的迷你版。
最近幾代NUC都采用了板載無線網卡的設計(無法升級替換,但也免去了自行購買的成本),支持PCle通道的M.2 SSD硬盤插槽,以及2個筆記本內存插槽。半高的NUC雖然也會預留SATA接口,但加裝2.5英寸硬盤后如何安置就得考驗用戶的動手能力了(圖6)。
如果將NUC的主板拆下,翻過來你就能看到碩大的散熱風扇,以及隱藏在風扇下面的熱管和板載的處理器芯片(圖7)。由于NUC散熱模塊的熱管距離鰭片很近,渦輪風扇尺寸也足夠大,所以它們的散熱效果要明顯優于搭載同處理器的筆記本,基本不存在過熱降頻的隱患。
至于NUC家族中最頂級的冥王峽谷內部設計更是堪稱豪華,它提供了2個PCle通道的M.2SSD插槽,散熱設計也更加豪華,同時還配備了不遜于臺式機的擴展接口(圖8)。

如果你家里沒有更強的臺式機或筆記本,NUC是作為家中的唯一一部PC,那筆者的建議是直接忽視搭載賽揚和奔騰處理器的低端型號,認準型號中帶“NUC8”,也就是武裝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的型號。
其他品牌迷你電腦所搭載的八代酷睿處理器大都是輕薄本專用15W的TDP型號(如i5-8250U和i7-8550U等),而英特爾NUC搭載的卻是TDP高達28W的i3-8109U、i5-8259U和i7-8559U,它們擁有更高的CPU基礎頻率,i5-8259U/i7-8559U的CPU性能甚至要在最新上市的i8-8265U/i7-8565U之上。這三款處理器的GPU核芯顯卡也換成了Iris Plus 650,后者性能堪比英偉達GeForce MX130。換句話說,哪伯是i3-8109U,也具備4000元左右獨顯輕薄本的綜合性能,至于i5-8259U則堪比5000元價位的輕薄獨顯本。
冥王峽谷所搭載的i7-87056和i7-8809G則更厲害,它們隸屬于英特爾和AMD聯合打造的Kaby Lake-G平臺,TDP高達65W和100W,分別集成Radeon RXVega M GH/GL核顯,3D性能甚至可以超越GeForce GTX1060 Max-Q(圖9)!

NUC的全高版和半高版售價相同,對存儲空間要求較高的用戶建議選擇全高版。目前搭載八代酷睿i3、i5、i7和冥王峽谷的NUC8準系統在天貓上的售價分別是2299元、2999元、3899元和4999元。現在8GB DDR4內存的售價約為600元,250GB M.2PCle SSD的售價約為300元,主流23.8英寸窄邊框約為700元(圖10),相當于NUC再加1600元就能組成一部標準的PC,而此時它的綜合性能基本和同價位筆記本持平或略高,同時還具備更震撼和色彩真實的視野。
因此,如果你沒有背著PC外出和玩大型3D游戲的需求,在NUC準系統的基礎上DIY是比直接購買筆記本更靠譜的選擇,還比傳統臺式機和一體電腦更省桌面空間。至于選擇哪款NUC,就得看你的實際預算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