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娟
【摘 要】 目的:分析肺炎患兒輔以優質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此次選擇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兒科收治肺炎患兒9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優質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出現并發癥的概率較對照組相比更低(p<0.05),同時咳嗽停止時間(4.21±0.13)d、體溫恢復時間(1.44±0.14)d、住院總時間(5.28±0.22)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肺炎患兒輔以優質護理干預效果更佳,預防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優質護理;小兒肺炎;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03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Methods:? A total of 92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 to March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Results:?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the cough stop time (4.21±0.13) d, 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time (1.44±0.14) d, total hospital stay (5.28±) 0.22)d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are better treated with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Quality nursing; Pediatric pneumonia; Application; Effect
小兒肺炎則為嬰幼兒階段常見病與多發病,患兒臨床癥狀表現以咳嗽、發熱、喘息困難等為主,一旦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誘發各類疾病,對患兒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危害[1]。當前,祛痰、吸氧、抗生素用藥為治療小兒肺炎疾病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患兒普遍年齡較小,配合依從性較差,那么就需輔以護理干預,保障護理質量,加速患兒康復。本文以2018.1-2019.3我院兒科收治肺炎患兒92例為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選擇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兒科收治肺炎患兒92例為研究對象,參照抽簽結果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總計患兒46例,包括男童24例,女童22例,患兒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12歲,平均年齡(6.6±0.3)歲,病程時間短則1日,長則6日,平均病程(3.1±0.2)日。觀察組總計患兒46例,包括男童23例,女童23例,患兒最小年齡2.5歲,最大年齡11歲,平均年齡(6.7±0.2)歲,病程時間短則2日,長則7日,平均病程(3.3±0.1)日。以統計軟件對兩組患兒基本資料進行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輔以常規護理干預,工作內容包括:實時監測體征指標變化、抗生素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患兒輔以優質護理干預,工作內容包括:(1)環境干預。為患兒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每日定時清掃、消毒病房,且保證房間內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可于病房內粘貼一些色彩艷麗的圖片,消除患兒對環境的陌生感,提高依從性。(2)心理干預。多數患兒因受病痛的影響,容易出現哭鬧、暴躁等行為或情緒,不愿配合護理,此時,心理干預工作至關重要。護理人員需通過和善、親切的話語、撫觸、擁抱等肢體動作等與其互動,盡量消除患兒恐懼、不安等情緒,可通過播放動畫片、放置玩具等轉移患兒注意力,便于后續治療、護理工作開展[2]。(3)退熱干預。高燒是小兒肺炎的主要臨床癥狀之一,護理者需做好退熱處理。每間隔2小時左右測量1次患兒體溫,若溫度低于38℃,可采用物理降溫法,即冰袋冷敷、皮膚表面擦拭酒精等;若溫度超過38℃,需及時告知醫師,針對性用藥退燒。(4)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需指導患兒主動排痰,如排痰成功則應給予言語或物質獎勵。如患兒呼吸道內痰液過于粘稠,則需通知醫生開展化痰藥物霧化吸入治療,更嚴重者則需人工吸痰。如患兒在護理過程中發生面部紫紺、呼吸急促、呼多吸少等癥狀,則必須立即通知醫生為其提供鼻腔插入式吸氧,氧氣流量需嚴格控制在2ml/min到4ml/min,并在吸氧過程中定時為患兒翻身拍背,促進呼吸道內痰液排除,另外此類患兒休息時應選擇半臥位,將頭部墊高,以免呼吸道痰液逆流阻塞,也方便對口腔內分泌物的清理。(5)飲食護理[3]。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食材的選擇需盡量清淡,嚴禁一切具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以免對呼吸道形成更大的損傷。為患兒喂食時,不能一次喂太多,以小口為主,避免呼吸不暢引發的吞咽困難。還需叮囑患兒家長為其多提供溫水飲用,提升呼吸道粘膜的濕潤度,促進痰液的外排。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兒并發癥情況,計算發生率。統計各組患兒臨床相應指標,包括咳嗽停止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總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卡方值檢驗并發癥發生率這一計數資料,以t值檢驗臨床相應指標等計量資料,以p值檢驗組間差異,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1例出現肺氣腫情況,1例出現膿氣胸情況,總發生率4.35%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臨床相應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臨床相應指標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炎在兒科屬于較為常見的病癥,該病癥的發生與呼吸系統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兒童本身的免疫能力較差,對于外界細菌、病毒或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較低,因此當這類物質侵入到呼吸系統內就會引發各種炎癥,進而累及肺部導致肺炎[4]。肺炎患兒臨床癥狀較為明顯,大多數均具有體溫升高、咳嗽、呼吸間肺部雜音、呼吸急促等,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療就會發展成為肺水腫,甚至引發呼吸和心力衰竭。
目前治療小兒肺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藥物治療、人工通氣給氧治療、藥物化痰等,但在實際治療時還需要有效的護理干預,從而降低患兒對治療的抵抗情緒,并預防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優質化護理是以患兒作為護理工作的核心,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對患兒入院后的病房環境、心理、用藥等開展綜合性干預,調節患兒的不良情緒,并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給藥,降低其不適感。同時,還需要對具有高熱、呼吸困難等嚴重病癥的患兒進行重點護理,向患兒家長宣教病中和預后的食物營養搭配,提升其身體的免疫能力[5]。
總之,肺炎患兒輔以優質護理干預效果更佳,能夠改善患兒臨床指標,預防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侯文玲.優質護理對小兒肺炎臨床癥狀、 治療效果及 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8):1045-1047.
[2] 崔彩霞,高亞萍.優質護理應用于小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2(32):180-181.
[3] 黃益鳳.優質護理在肺炎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3):80-81.
[4] 陳小艷.小兒優質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母嬰世界,2018,(23):152.
[5] 李英麗.小兒肺炎護理環節優質護理的臨床應用評價[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