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摘 要】 目的:觀察感染科應用整體護理對流感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0例流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及疾病知識知曉率包括發病原因(100.0%)、臨床表現(96.67%)、傳播途徑(93.33%)、防治措施(96.67%)、消毒隔離(9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流感患者應用整體護理措施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加深患者對疾病認知,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感染科;整體護理;流感;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045-02
流感是感染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在秋冬季節進入高發期[1]。由于流感發病率較高,加之耐藥、耐多藥患者不斷增加,單純進行治療很難控制病情發展,因此在流感患者中應用整體護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早期正規抗結核治療與完善的護理是促使流感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為觀察整體護理的應用效果,我院感染科選擇60例流感患者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感染科就診且住院的60例流感患者,經病原學檢查確診,證實符合流感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44.35±6.90)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5-71歲,平均年齡(45.97±7.12)歲,兩組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措施包括:(1)護士分管床位:流感傳染性較強,需要實行護士分管護理,將全部護理人員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2名護士組成,每個小組負責一定床位患者,明確每位護理人員的責任。每個小組由經驗豐富、年資職稱較高的護士擔任組長。(2)彈性排班:根據感染科工作量采用彈性排班制,在工作量大、流感高發期需要安排較護士當班,在其他時間段可以適當減少護士當班,安排護士適當休息。(3)消毒隔離:室內定期消毒,指導患者咳嗽、打噴嚏時使用雙層紙巾捂住口鼻,接觸痰液后使用流動清水清洗。患者被褥、用品等經常置于太陽下暴曬。(4)健康教育:通過口頭宣教、發放宣傳材料、組織健康講座等方式向患者傳達流感疾病知識,認識到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的重要性,提高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流感治療效果,顯效:治療24h內全身及局部癥狀(發熱、流涕等)基本消退;有效:24-48h內全身或局部癥狀控制,體溫下降不再回升;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同時設計流感疾病知識知曉率調查表,內容包括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傳播途徑、防治措施、消毒隔離。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2.2 兩組疾病知識知曉率調查結果對比
3 討論
流感是感染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接觸等途徑傳播,典型癥狀有高熱、全身疼痛、乏力等,秋冬季節是流感的高發期,醫院就診的流感患者數量將急劇增加[2]。護理質量與醫療質量息息相關,在疾病控制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是一種先進的醫學理念,對流感患者應當實施全面、完善的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問題以免影響預后[3]。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在應用整體護理后,疾病控制有效率及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率均得到顯著提高(P<0.05)。整體護理從家庭、社會及醫學角度出發,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注和關心,滿足了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迫切需求,加深了其對疾病的認識,讓患者了解到如何自我照顧,同時也完善了護理細節,提升了護理質量。總之,對流感患者應用整體護理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適于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艷紅,袁靈靈,周玲. 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在感染科的應用效果[J]. 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0):291-292.
[2] 方清. 責任制整體護理在感染科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07):163-164.
[3] 李艷華. 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呼吸內科的應用[J]. 醫療裝備,2016,29(1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