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巖
【摘 要】 目的:比較七氟醚復合丙泊酚與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超聲引導下經皮微波肝腫瘤消融術中實際效果。方法 :選擇擇期行超聲引導下經皮微波肝腫瘤消融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兩組誘導時間與蘇醒時間,圍術期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潮氣量的變化,誘導時是否合作,術中體動、呼吸暫停以及蘇醒期惡心、嘔吐,舌后墜發生率。結果:兩組誘導時間及蘇醒期惡心嘔吐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SP組蘇醒迅速;PF組術中HR、NIBP、SPO2、RR、Vt波動均大于SP組(P<0.05);PF組注射痛、呼吸暫停、舌后墜的發生率高(P<0.05)。結論:兩種麻醉方法均能滿足超聲引導下經皮微波肝腫瘤消融術的要求,七氟醚復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對呼吸干擾較小,血流動力學穩定,蘇醒迅速,不良反應少,臨床應用更安全有效。
【關鍵詞】 七氟醚;丙泊酚;芬太尼;超聲引導下經皮微波肝腫瘤消融術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048-01
近年來隨著七氟醚、丙泊酚等誘導快速而平穩,蘇醒快的新型速效、短效麻醉藥的應用,以及麻醉監測系統和給藥系統的革新,門診手術日趨增多。全身麻醉下行超聲引導下經皮微波肝腫瘤消融術,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較好的臨床治療優勢,對于患者機體的傷害程度較小,預后時間迅速,同時相關并發癥的發病幾率較低。該研究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使用七氟醚復合小劑量丙泊酚全身麻醉,并與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全身麻醉進行對比觀察,分析兩種麻醉方法之間的優缺點,評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了該院收治的60例實施超聲引導下經皮微波肝腫瘤消融術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60.05±3.60)歲,體重(65.15±7.53)kg,排除有精神病史、服用鎮靜催眠藥物史及嚴重的心肺腦功能疾病。根據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分級I~Ⅱ級,按麻醉方法不同隨機分為七氟醚-丙泊酚(SP組)與丙泊酚-芬太尼組(PF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以及ASA分級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上述患者術前常規禁飲食8~12 h,進入手術室后開放上肢靜脈,常規進行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SP組予以誘導濃度為8%七氟醚和6 L/min氧流量,快誘導麻醉,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靜脈注射0.5 mg/kg丙泊酚開始手術,術中用1.5%七氟醚和2 L/min氧流量吸入維持麻醉。手術結束后即停止吸人七氟醚,6 L/min氧吸入將吸入麻醉藥排出。PF組先注射芬太尼0.5 ug/kg,然后緩慢靜脈注射丙泊酚1.0~1.5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開始手術,術中以丙泊酚2.0 mg/kg/h持續泵注,手術結束停止輸注。兩組患者均呼吸完全恢復及意識清醒后,方可離開。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患者麻醉誘導前(T0)、手術開始時(T1)、術中5 min(T2)、術畢(T3)時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頻率(RR)、潮氣量(Vt)、麻醉誘導時間與蘇醒時間、圍術期不良反應。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組內均數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方差分析,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圍術期呼吸、循環的比較
麻醉誘導前(T0)、術畢(T3)時兩組SBP、DBP、HR、SPO2、RR和V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F組患者在手術開始時(T1)、術中5min(T2)SBP、DBP、HR、SPO2、RR和Vt明顯下降,與SP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誘導時間和蘇醒時間(min)的比較
兩組誘導時間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SP組蘇醒明顯快于PF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圍術期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蘇醒期惡心、嘔吐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F組注射痛(30%)、呼吸暫停(40%)、舌后墜(40%)的發生率明顯高于PF組(P<0.05)。
3 討論
丙泊酚是一種快速、短效的靜脈全麻藥,麻醉效能強、起效快。七氟醚血氣分配系數為0.63,組織攝取量小,麻醉誘導和蘇醒快有關[1],對呼吸道沒有刺激作用,可以快速洗出,適用于面罩下快速誘導及維持。Knaggs等[2]研究發現患者自主呼吸下,以6 L/min的氧流量吸入七氟醚用于麻醉誘導是合適的。七氟醚可減低機體自主神經緊張度,使交感張力和迷走張力隨麻醉加深呈進行性下降,其中對交感神經的抑制較顯著,可控制圍麻醉期的異常應激,提高病人的安全性[3]。該研究8%七氟醚和6 L/min氧流量,快誘導麻醉呼吸、循環平穩與此結論相符;但丙泊酚誘導對循環系統的抑制作用較七氟醚更加顯著,雖然NIBP、HR波動在臨床安全范圍內,但與其基礎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七氟醚比較,丙泊酚引起的血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丙泊酚具有血管平滑肌的直接松弛作用和心肌的負性變力作用。PF組蘇醒較慢,可能在蘇醒過程中,丙泊酚的血藥濃度需要適時調整輸注濃度。麻醉性鎮痛藥和吸入麻醉藥都有一定的致嘔作用,而兩組術后PONV發生率低,可能是因為丙泊酚具有一定的抑制PONV作用。丙泊酚具有廣泛的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可直接抑制催吐化學感受區迷走神經核,也可通過對皮層下結構和通路的調節而起作用。Kati等[8]報道七氟醚和丙泊酚術中呼吸暫停的發生率分別為0%和40%,這與該研究結果相符,丙泊酚靜注過快容易出現呼吸暫停。丙泊酚經常會引起注射時疼痛,使用七氟醚可以避免上述不適,而且對于術前焦慮患者是個更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在嚴密監測和管理下,兩種麻醉方法均能滿足超聲引導下經皮微波肝腫瘤消融術的要求,七氟醚復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對呼吸干擾較小,血流動力學穩定,蘇醒迅速,不良反應少,臨床應用更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廣應用一種麻醉方法。
參考文獻
[1] 程傲冰,余守章,王森,等.不同濃度七氟醚吸入對患者鎮靜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影響[J].現代臨床生物工程雜志,2006,12(4):324.
[2] 歐曉峰,鄭宏,徐釗,等.不同濃度七氟醚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誘導期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1;34(3):279-282.
[3] 周少麗,馬武華,陳秉學.異丙酚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國外醫學麻醉與復蘇分冊,2002(23):32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