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屏
【摘 要】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心血管介入聯合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此次實驗對象全部選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之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入院治療單雙順序分成對照組(n=26)和實驗組(n=26),對照組開展心血管介入治療,在此次基礎上實驗組聯合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比較兩種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結果:實驗組和對照組在TMPGⅢ級、TMPGⅢ級以及MPA、CD63、CD62 P水平對比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TMPGⅠ級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心血管介入聯合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治療,可以明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和心肌灌注情況。
【關鍵詞】 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心血管介入;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110-01
心血管疾病之一為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的主要因素是斑塊破裂以集聚、活化血小板,形成血栓后阻塞冠狀動脈以阻礙血流[1]。進而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礎是抑制血小板集聚。此種疾病現階段常開展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具有較顯著功效,然而術后支架仍有發生血栓風險。而有研究顯示通過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聯合介入術治療療效較好。因此,本次通過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了應用心血管介入聯合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治療的臨床效果。詳情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實驗對象全部選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之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入院治療單雙順序分成對照組(n=26)和實驗組(n=26)。以上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全部確診,其家屬同意本實驗,且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將惡性腫瘤患者、血液疾病患者、合并機體臟器嚴重衰竭患者全部排除。對照組中9例女患,17例男患,年齡47-72歲,均齡為(59.7±2.7)歲;實驗組中10例女患,16例男患,年齡48-72歲,均齡為(60.2±2.8)歲。以上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開展吸氧、鎮靜、臥床休養等治療,并指導患者口服300mg阿司匹林(生產廠家: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71021)、氯吡格雷(生產企業:蘇州天馬精細化學品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3577),予以患者冠狀動脈造影確定梗死詳情。之后對照組開展心血管介入治療,術中每小時使用1000U肝素(生產企業:棗莊賽諾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3352),創建靜脈通道,對造影確定的梗死動脈開展冠狀動脈支架植入+PTCA術。實驗組手術方式通對照組,并在術中釋放支架后注射10μg/kg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生產企業:武漢遠大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1165),持續三分鐘后改為泵注,時間為24至36小時,速度為每分鐘0.15μg/kg,每小時靜脈滴注500U肝素。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單核細胞血小板聚集體(MPA)、血小板僅顆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 P﹚以及溶酶體膜糖蛋白﹙CD63﹚水平。同時對患者手術15分鐘后對心肌灌注進行TMPG分級評價[2]:微血管能夠正常進出造影劑則為Ⅲ級;微血管中造影劑進出有輕微障礙為Ⅱ級;造影劑進入微血管緩慢并無法排空為Ⅰ級。
1.4 統計學處理
選擇統計軟件SPSS20.0處理本實驗數據,計數資料通過[n(%)]表示,檢驗值為χ2;計量資料通過(x±s)表示,檢驗值為t,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52例患者治療后TMPG分級詳情
實驗組TMPGⅢ級多于對照組,TMPGⅡ級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TMPGⅠ級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52例患者治療后血小板活化功能詳情
在MPA、CD63以及CD62 P水平上,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存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屬于危重癥之一,治療此種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案為心血管介入術,能夠有效減少梗死面積,改善心功能,對患者預后質量十分關鍵。然而心血管介入術治療時極易產生新血栓脫落或破裂,以堵塞遠端血管,出現無復流或緩慢再灌注等情況,減弱治療效果。相關實驗顯示心血管介入術中血栓與血小板活性相關[3]。臨床抗血小板治療常用二磷酸腺苷、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藥物,并在術后通過用低分子肝素鈣抑制血小板活性,雖有一定效果,但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僅可阻隔一條活化路徑,導致效果不佳。而替羅非班則能夠阻斷多種血小板活化路徑,抑制血小板集聚,同時此種藥物還可阻礙血小板產生炎性因子和縮血管物質[4]。
在此次實驗中,實驗組在TMPG分級以及MPA、CD63以及CD62 P水平上,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心血管介入聯合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治療,能夠顯著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并提升微血管灌注。
總而言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心血管介入聯合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治療的效果較好,有利于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并增強心肌再灌注。
參考文獻
[1] 任志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應用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的效果[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8, 18(10):127-128.
[2] 郝翠平. 鹽酸替羅非班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研究[J]. 安徽醫藥, 2017, 21(6):1117-1119.
[3] 楊麗華. 燈盞花素注射液聯合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J].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8, 33(4):767-771.
[4] 李景瑞, 李宇婷. PCI術前應用替羅非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關指標的影響[J]. 中國藥房, 2017, 28(20):2823-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