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現
摘 要:在建筑施工中,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是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為此本能通過對目前建筑施工過程中遇到的模板質量及安全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可靠性的方案和設計與施工控制要點,為建筑施工質量的提升與安全的保障的加強提供技術性參考。
關鍵詞:建筑施工;模板支撐;可靠性
引言
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在實際的應用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為了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手段,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從而保障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應用的可靠性,以提升建筑施工的整體質量。
一、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易出現的問題
1.1模板支撐承載力較差
實際施工過程中,模板支撐體系的承載力是需要重點考慮的,模板支撐體系的承載力不足,將對建筑產品構成較大的安全威脅。在模板安裝過程中,導致模板承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施工單位準備工作不足,方案編制針對性不強,模板驗算時施工荷載計算有誤、、同時在施工中產生局部支撐方案不合理、所用原材料剛度差、且進場的個別材料質量出現不合格等多種因素,由于上述問題存在從而導致模板支撐體系的部分或整體出現問題,可靠性、承載力降低。
1.2再次利用率低
模板支撐體系在應用過程中,大量的原材料主要由施工企業自備,其中木材占據主導地位,建筑施工中的建材耗資較大。在建材使用的過程中,拆除模板之后直接報廢,再次利用效率低,增加了施工企業的建設成本。導致這種后果的原因主要是模板支撐體系的生產及應用系統存在不合理、不成熟、不科學的地方,需要加以改進和完善。
建筑施工領域,模板支撐技術根據不同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有著一定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在實際應用中,一些施工企業并未經專業技術人員出具模板支撐方案和模板搭設詳圖,一般只是由普通施工人員憑經驗進行模板安裝和拆除,現場普通施工人員專業知識層出不窮,很多施工人員根本不了解模板承載力和可靠性要求,安裝過程中或者安裝之后極易出現安全問題。另外一些施工人員在實際施工中并未接受專業的培訓,工藝水平較低,施工技術較為落后,安全意識淡薄,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無法保障。
二、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分析
2.1建筑結構的可靠性
工程項目的安全性、經濟性和適用性是建筑設計中必須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在建筑工程領域,對工程結構的可靠性研究十分必要。在建筑工程的設計階段,在分析建筑結構的可靠性的同時,對一些特殊的、大體積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應考慮模板支撐體系的技術要求與安全性,以保證建筑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建筑行業的很多專家對建筑結構的可靠性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另外,在分析混凝土施工工藝、模板支護方式的過程中,明確了澆筑質量將會對建筑結構的可靠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建筑工程結構的可靠性也與人為因素和安全控制有關。在對建筑結構可靠性分析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分析的內容全面具體,提高模板支撐體系的合理性,增強建筑結構的可靠性。
2.2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分析
在對公共建筑、住宅樓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可靠性的分析過程中,采用統計數值模擬方法,構建模型分析,綜合考慮結構參數、人為錯誤和可靠性影響因素。在分析過程中,先對施工期結構的可靠性進行分析,確定人為錯誤與建筑整體結構的關聯性,明確人為錯誤對整體結構的影響程度,再分析人為錯誤的影響形式,確定高層建筑結構中的模板支撐體系是否受到施工因素的影響。
在模板支撐體系的施工階段,先調查施工現場,總結人為錯誤的隱患,在結果分析中,通過科學的試驗,結合測量結果,做好施工參數的建模工作,降低人為錯誤的發生幾率。由于建筑施工過程中的事故主要由人為錯誤導致,人為錯誤直接影響結構的可靠性。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及時進行現場調查和試驗。
針對結構模板支撐體系的失效問題,主要原因有底部水平桿位置的抗滑承載力不足。在分析扣件抗扭性能的過程中,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通過計算得出結構體系可靠性不足的因素,在現有施工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在模板支撐體系施工之前,必須結合實際計算出承載力,得出精確的數值為施工過程提供依據。
三、提高模板支撐體系可靠性的措施
根據多年施工經驗和參考數據和經濟技術指標為建筑設計提供依據,也是模板支撐體系安裝過程中的重要參考。現提出加強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可靠性的措施,分述如下。
3.1完善模板支撐計算和搭設方案
建筑施工過程中,模板施工規范是提高模板支撐體系的重要保障,只有計算出模板支撐體系的承重力度和承載力,才能為模板施工提供全面的技術資料,以此為基礎完善施工方案。在該項目模板支撐體系計算過程中,設計的內容有扣件抗滑力、地基承載力、立桿的剛度和穩定性等,同時計算出立桿的步距和跨距,以建筑的構造措施為基準,完善模板支撐體系的搭設方案,提高施工安全性。
3.2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
在支撐體系的原材料購進過程中,必須重點檢查質量,以實際施工條件為依據,選擇質量合格、規格合理的原材料。針對該項目施工過程中應用的扣件,做好實地安裝檢驗的方法進行質量驗證。同時保證支撐結構的軸力變化和實際所測的軸力變化規律一致,在鋼管的應用過程中嚴格檢查,避免銹蝕、開裂、彎曲變形的鋼管投入應用,銹蝕、開裂、彎曲變形的鋼管必須及時更換。
3.3提高施工技術水平
施工技術水平是施工質量的重要保障,施工技術的提高在于施工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①下節柱模模板和豎向的木楞必須斷開,在施工過程中不能同時加固豎向鋼管和上節柱模,為了加固上節柱模,必須設置橫向雙鋼管;
②為了保證下節柱模能夠可靠拆除,必須先固定上節柱模,不同柱模之間連接的夾板需要可靠固定在柱模側面;
③下節模板拆除的過程中,上節柱模不可松動,兩端的扣件必須可靠。在模板支撐體系施工過程中,及時整理人為操作錯誤,避免出現安全事故,提高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
3.4及時評估模板支撐體系存在的風險
在該項目模板支撐體系施工之前,施工單位及時組建風險評估隊伍,明確危險因素的同時,合理評估施工步驟,結合危險的相關范圍,對模板施工的危險性做出評價,通過評價結果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及時排除危險。施工單位在風險確認后,才能做出有效的預防措施。針對建筑模板支撐體系的風險評估,一般有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兩種方法,可以根據實際過程獲得的信息量來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如果信息量較大,可以選擇定量評估,否則宜采用定性評估。根據本項目的模板工程梁,施工單位采用的是定量風險評估方法,能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預控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3.5完善支撐體系的驗收制度
模板支撐體系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與檢查和驗收相關,施工單位必須執行“三檢制”。在施工前,未經質量檢驗的支架不得投入使用,在混凝土澆筑之前隱蔽工程驗收時不得僅對鋼筋驗收而忽略模板支撐體系的驗收,特別是框架梁、簡支梁梁下支撐體系,為確保模板支撐體系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在模板支撐體系搭設過程中必須加強專項檢查,做到事前、事中質量控制,以免局部出現超出允許誤差范圍,引發不安全隱患。
四、結束語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和規范規定,對模板支撐體系安裝過程中的原材料、安裝工序、工藝流程、技術要點等方面嚴格控制,施工操作人員嚴格按照模板專項方案要求搭設,是提高模板支撐體系可靠性、有效性、科學性的重要保證;另一方面,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可靠性的研究進步,對提高模板支撐可靠性、避免相關安全事故的發生等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在該方面技術和理論的進步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唐亮.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可靠性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3(10):85.
[2]韓曉偉,苗輝.建筑施工模板支撐體系可靠性研究[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