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珊
摘 要:隨著時代的推進后現代主義對教育心理學有著深深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后開始逐漸的形成,最開始對心理學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這個階段教育心理學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在后現代主義的作用下開始有著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來對教育心理學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教育心理學;產生的影響
心理學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是在十八世紀,并且在十九世紀開始心理系和教育學開始融合在一起,從此之后教育心理學也逐漸地成為了教育學和心理學中的交叉學科,同時,也是連接教育學和心理學中間的學科。國外實用主義哲學學家以及國外著名的心理學家,是教育心理學最早的發現者和開拓者。在上個世紀初期,美國的心理學家第一次創辦了《教育心理學雜志》,正是因為創辦了雜志這一舉動使得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教學心理學。在此之后,行為主義、認知學派以及格式塔學派都對教育心理學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后,后現代主義的思想浪潮開始對教育心理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一、后現代主義心理學以及教育心理學的特征
(一)后現代主義心理學
后現代主義思想的浪潮起源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并且,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具模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西方開始繁榮發展,就是在這個階段后現代主義成為了一個新的思想和文化的浪潮,它的實質也是代表著一個全新的方法論。后現代主義的中心思想就是反對任意一種方法論作為至高無上的觀點來對任何事物進行評價,它更多講究是平等發展。其中后現代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發展的方向一個分支,同時,也是后現代主義發展的方向。后現代主義心理學其實就是后現代主義和心理學兩者結合之后衍生出來的概念,主要包括了結構主義心理學、解釋心理學、建構主義心理學以及女權主義心理學,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并且改變了心理學的結構和認知,主要是對西方主流心理學的科學觀、價值觀重新進行定義也是后現代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后現代主義在一大批國外學者的推動下將傳統心理學進行了改變,同時,也使心理學在研究和分析的過程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后現代主義不認同知識的通約性,它認為知識是要隨著時間的變化和推移逐漸發生變化的,要吸納好的因素同時將不好的觀點剔除掉。后現代主義支持要從歷史、語義以及藝術文學等一些方面,來對人類心理進行研究和分析,它不支持客觀的研究方法來對人類進行研究,同時,對事物的客觀性也是持有不同觀點,所提倡的是多元化以及全面化的心理知識。
(二)教育心理學的特征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時,國外的教育心理學家在對教育心理學進行研究的時候,通常使用實證主義自然科學觀等一些研究方法,因此,教育心理學家來模仿動物實驗心理學的研究形式,利用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系來闡述教和學之間的聯系。在受到科學主義思想浪潮的作用下,教育心理學家將實在論當作是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基礎,將在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認為是本體論。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教育心理學受到了認知革命的影響,已經不僅僅關注于理論上的學習,更多的是關注學科心理學以及個體心理學的研究,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教育心理學開始從傳統研究模式下走出朝著更好方向發展和進步。
二、后現代主義對教育心理學的促進和發展
后現代主義學者是以社會構建理論為基礎,向著傳統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理論結構發起了挑戰。后現代主義學者認為學習研究的重點,應該是教學中的情景和社會文化的觀點,應該將個體和社會之間的隔閡清除,進而將個體和社會兩者進行緊密的聯系。在連接之后開始重新認識這個社會,并且,站在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待認知、情緒、學習動機以及教學,不能像傳統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僅僅關注個體內的變化。正是以為受到了后現代主義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在發展的過程中開始延伸出新的研究領域,這其中就包括了對跨文化的研究、個體之間差異的研究以及群體之間差異的研究[1]。
(一)關于后現代主義對跨文化的研究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后,對于跨文化的研究已經逐漸地成為了教育心理學研究以及發展的范圍。它開始對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以及社會經濟地位在人類教學過程中的發展的規律進行研究。美國的心理學家主要對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同時,研究的對象通常是是非裔的美國學生、亞裔的美國學生以及美國本土的學生。但是在學校教育的角度,中國的心理學家主要研究的課題美育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學習中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的影響,深入分析了兒童以及青少年在心理上的發展變化以及趨勢。在家庭的教育中,兒童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和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效果以及家庭經濟情況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人類的種族、社會經濟地位以及學習成績等相關研究也開始逐漸地受到教育心理學家的重視。這些變化和后現代主義強調的多元化、多層次來對人類心理發展以及行為變化進行深入的研究,同時,也和研究的方法有著緊密的聯系[2]。
(二)關于個體差異的研究
在柏拉圖階段的時候,就已經逐漸地開始有關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的研究,與此同時,教育心理學也慢慢地開始對個體之間的差異進行研究和調查。到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的時候,實驗心理學家馮特開始對個體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調查,他主要從個體的觀察能力、反應能力以及聯想能力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高爾頓開始對遺傳以及個體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而心理學家比納、西蒙以及韋克斯勒等人開始對個體之間智力的差別進行了檢測。教育心理學開始研究個體之間的差異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的,這也是研究個體差異的起始點。比如在一個小組中對其進行調查和研究,給該組一個相同的題目來讓其小組內成員進行解答。每一個成員因為自己的經歷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再加上給他智力的不同會使得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方法是不盡相同的。出現這樣的原因就是因為個體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各個國家的教育心理學家僅僅是對個體的心理要素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沒有進行大量其他方面的實驗來對個體之間的差異進行對比,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之后,教育心理學開始走向了一個巔峰[3]。
(三)關于群體之間差異性的研究和分析
因為,后現代主義的出現推進了教育心理學中對群體差異之間的研究,它使群體差異研究的速度變得非??欤瑫r,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研究和分析。在進行群體差異的研究當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群體之間在語言上以及性別之間的差別研究上。有一部分心理學家認為在一些特定的情景和場景中,會存在著非常明顯的性別差異。例如,在進行關于智力的游戲當中,男性更多地解決所出現的問題,因為,其男性邏輯思維會比女性強,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通常會容易找到解決的辦法;但是在細節方面女性又會有更多的優勢,女性利用自己心思細膩的特點可以找到更多的線索,將找到的線索交給男性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布置的任務。這種情況也發生在關于知覺作業和一些特定的語言應用情節當中。在高校中語言類的學生中女性數量是對于男性的,因為,女性對語言有一種天生的熟悉感,在對文字以及語言細節的處理上會比男性有著更多的優勢。但是在理科和工科等方面的學習上男性的數量又是多于女性的,男性在思維邏輯以及機械方面的能力是要強于女性的,所以,在對群體差異進行研究的時候會發現這些特定。但是,出現這樣的原因是因為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還是因為生理的原因,仍需要大量的實驗來進行研究和分析的。
三、后現代主義對教育心理學的影響和意義
其實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外的教育心理學家彭特里希就已經指出,后現代主義中的建構主義、解構主義以及女性主義和后實證主義對教育心理學已經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和挑戰。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一些心理學家覺得以為主心理學一直沿用二元性的方式,正是因為這樣的研究方式和手段阻礙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和進步,于是他們開始主張利用后現代主義來對教育心理學進行研究和分析,這樣可以結合社會發展以及先進的理論來幫助教育心理學更好的進行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和內容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就是說不能按照傳統研究的形式來進行研究和分析,同時,理論流派為主要的現象也不復存在。隨著研究教育心理學專家的人數不斷增多,不同的心理學流派開始逐漸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他們利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和特長來將教育心理學豐富起來使其變得更充實和飽滿,他們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并且互相吸引。在教育心理學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同時,在后現代主義背景下,各個教育心理學流派之間相互交融才是其發展的趨勢,也正是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學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者同時該學科也能更加的完善。
綜上所述,后現代主義對教育心理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它從理論、觀點以研究問題的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在這樣的作用下教育心理學才有了更好的發展,同時,研究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也開始多了起來,使得教育心理學內容更加的豐富。
參考文獻:
[1]石成玉,符碧云.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心理咨詢本土化的啟示[J].心理月刊,2019,14(10):16-17.
[2]侯倩,劉東峰,秦偉偉.大學生價值觀心理生成及引導機制分析——基于后現代主義的影響[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02):108-112.
[3]夏正慧.后現代主義影響下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困境與出路[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8(04):60-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