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增長理論是高職經濟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優化經濟增長理論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經濟增長,亦能夠幫助其科學規劃自身職業生涯。本文對高職經濟增長理論教學內容進行介紹基礎上,以其教學實踐進行了總結和思考,最后提出改善教學效果的建議。
關鍵詞:經濟增長理論;高職;教學;設計;
經濟增長理論是高職財經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賓所說,經濟長期趨勢,即某一經濟在幾十年內的增長率是宏觀經濟學兩個基本命題之一。自從中國GDP在2012年起開始回落后,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高職財經類專業經濟增長理論教學設計不僅是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高職學生更好地參與經濟發展、優化職業生涯的發展必要條件。
一、經濟增長理論教學內容介紹
隨著經濟增長實踐的深入,學界對經濟增長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如何能夠讓學生了解經濟增長理論的演進,并思考更加科學地分析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是改善經濟增長理論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
(一)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分析
從新古典經濟學派開始,經濟增長成為經濟學家們研究的中心之一,經濟增長成為古老但十分富有生命力的課題。對于如何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經濟學家分化出不同的流派,19世紀末,一般經濟學家認為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無限逼近帕累托最優來實現經濟增長,而J.A.熊彼特提出創新理論,認為從長期看,創新是推動經濟前進的力量,只有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經濟持續增長。
隨著對經濟增長研究的深入,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的態度和成因經歷了較大的變化,20世紀50-60年代,經濟學家普遍贊同并支持經濟調整增長,認為這是保證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充分就業、提高國際地位的重要條件;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針對全球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人口膨脹、資源耗竭、糧食短缺、生態失衡等問題,部分經濟學家提出增長極限問題,經濟、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零經濟增長”的觀點受到更加廣泛的認同,最終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20世紀80年代后期,新經濟增長理論受到廣泛重視,這是一種對經濟增長進行長期預測的理論,該理論強調技術進步的力量,認為技術變革速度加快,作用不斷提升,已經成為資本和勞動之后影響生產第三大內生變量。
(二) 經濟增長理論在高職教學中的內容選取
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一般會涉及到經濟模型(如哈羅德-多馬模型、新古典增長模型),這給高職學生對經濟增長理論的理解帶來了難度,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一般會選取含義、衡量指標、理論流派、發展階段等教學內容。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改變傳統經濟增長理論,完成經濟增長理論教學內容,創新經濟增長理論教學方式對于高職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十分必要。
二、經濟增長理論在高職教學中的實踐
雖然弱化經濟增長理論中的模型分析可能會影響高職學生對該理論的抽象理解,但將經濟增長理論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其它相關專業知識聯系起來的教學目標對高職學生提高專業素養和職業發展能力十分必要。
(一)經濟增長理論對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
經濟增長最簡單的定義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商品和勞務總量的增加,國際上一般通過GDP來表示。經濟增長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一國商品和勞務的潛在生產能力的擴大和實際增加量,另一個是決定一國生產能力各種要素構成的環境的改善,經濟學家庫茲涅茨認為:“經濟增長是給居民提供種類日益增加的經濟產品的能力長期提升,這種持續增長的能力是建立在先進技術、相應制度和思想意義的相應調整基礎之上的。”通過經濟增長含義及相關理論的學習,高職學生不僅能夠為深刻領會財經新聞打下知識儲備,而且能夠為其深入分析我國經濟增長與世界經濟發展建立切入點。通過學生小組分析中國經濟增長情況,能夠培養高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二)經濟增長理論對學生職業發展的指導
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其重要特征就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經濟增長動能從要素、投資轉向創新驅動,以經濟增長理論為切入點展開探究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深入思考中國經濟增長的未來,進而讓學生科學地規劃自身未來職業。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強調科技創新在未來經濟增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未來簡單、重復性的就業機會將日益減少,而機器短時期內無法替代的創藝、服務等領域將是擇業的重要領域。未來中國消費升級會創造大量公共性服務、消費性服務和生產性服務就業機會,養老、醫療、衛生、文化、互聯網等領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形成新的就業機會。通過經濟增長理論教學鼓勵學生將自身職業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三、改善經濟增長理論教學效果的建議
經濟增長理論在高職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是重要內容,是提高財經類高職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知識,也是增強其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切入點。如何將經濟增長理論與中國經濟增長實際、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緊密聯系起來,是改善經濟增長理論教學效果需要面對的課題。
(一)分析中國經濟發展深化理論的理解
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是在研究西方經濟增長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理論,高職學生學習經濟增長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國經濟增長,為了更好地參與中國經濟增長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西方經濟增長理論是否具有可借鑒性,在分析中國經濟增長進程中,要強調時代性、中國國情特殊性等因素,不能照搬西方經濟增長理論來分析中國實際情況,培養高職學生系統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二)融入職業規劃教育提高學生主動性
經濟增長理論屬于宏觀經濟學范疇,一般采用模型分析,弱化模型分析會使研究結論過于抽象,為了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議將職業規劃融入教學活動中,通過實際案例說明中國經濟增長轉移對個人職業發展的影響,改革開放40年來,舊的職業消亡,新的職業不斷興起一直不斷上演,未來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普及,這種職業新老交替的速度會大大加快。
參考文獻:
[1]伍茜溪,師薇,呂永林.翻轉課堂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2):177.
[2]李可昕,胡陽,徐瑩,孫飛虹.在經濟類課程中引入中美經貿爭端案例教學初探[J].時代經貿,2018(16):99-100.
作者簡介:
唐繼碧,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