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梟
摘 要:金融科技的到來并不意外,不只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傳統銀行業務如何借助金融科技發展的浪潮完成轉型與升級,已經成為相關專家重點研究的問題。近些年來,各項新興技術不斷涌現,例如區塊鏈、人工智等,加之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的共同影響,傳統的金融行業已經無法再維持原有的狀態,必須基于傳統業務進行變革,而新興技術的出現,剛好為銀行業的轉型與變革提供了契機。當前,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逐漸朝向精細化分工、專業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其市場深度和廣度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程度和廣度不斷加深。而金融風險監管也受到了科學技術的沖擊,如何實現智能化的金融風險監管,已經成為金融行業及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期利用強有力的監管獲取流量變現,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關鍵詞:金融科技;銀行業務;創新轉型
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給傳統的銀行業務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還使各項技術更好地融入到了金融領域當中。此種背景下,銀行業務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更是對服務模式進行了創新與改革。而在市場競爭中,新技術的作用及地位逐漸深化。如今,銀行業應用技術的能力已經成為衡量銀行轉型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開放銀行正是在此種背景下應運而生,這已經成為銀行業務創新的必然趨勢,也為銀行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路徑。借貸平臺與金融科技及互聯網金融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開放借貸平臺的出現,不僅為我國惠普金融目標的實現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還創造了全新的借貸商業模式,是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業務創新轉型的直觀體現。在此基礎上,金融科技為用戶社會及產業等創造了合作共贏的局面。
一、金融科技背景給傳統借貸業務轉型帶來的影響
(一)經濟發展模式發生了變化
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變革正處于關鍵時期,在此之前我國以計劃經濟為主,過于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存在諸多弊端。而在金融科技及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發生了變化,不再以粗放型為主。經調查發現,傳統的商業銀行以線下服務為主,這也是其經營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此種服務模式存在成本較高的問題,效率長期得不到提升,已經無法滿足金融交易的實際需求,社會及銀行自身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新常態下,銀行業被迫轉變了服務模式與經營模式,重新分配資源,希望通過合理配置資源的方式實現提高資產的目標,打造全新的業務體系。
(二)主體需求發生了變化
在經濟及金融科技的共同影響下,市場經濟的主體需求一定會發生轉變,突出表現為惠普金融的剛性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主體需求發生變化后,小微企業面對的難題仍舊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也就是說其仍舊面臨融資難的問題。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及社會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企業數量及規模大幅上升。在中國所有企業當中,小微企業占據相當大的份額,比例高達90%[1]。但是小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始終面臨融資難題,因小微企業償付能力遠不如大型企業,且信用數據存在明顯的不足,所以說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一直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直接因素。而商業銀行要想完成惠普金融業務的拓展,必須利用恰當的手段解決小微企業面對的融資難題,將個人信用評級、產品設計等作為切入點,著重拓展惠普金融業務。此外,個人信貸也因金融科技與經濟的共同影響而發生了改變,人工智能及現代化技術的應用,為銀行業務模式的變革提供了不竭的動力,進一步驗證了金融科技應用于銀行業務創新轉型中的可行性。
二、借貸開放平臺的現狀及運作模式
(一)現狀
我國最早的中銀開放平臺于2013年建立,其中包括上千個接口,主要涉及到代收代付、移動支付及跨國金融等諸多內容,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順利加入金融平臺,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企業正式推出共享技術及用戶資源等諸多內容。開放平臺可以說是金融科技在技術上進行的實踐,是銀行構建互聯網金融生態的關鍵環節。商業銀行正是借此機會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目標,并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服務,加快了全方位金融服務的推行速度,也為銀行業務的轉型與變革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運作模式
1、科技賦能
不難發現,在線業務是科技賦能模式的核心,也是其關鍵環節。所謂科技賦能就是新金融企業依靠自身的優勢為合作方提供的支持,這種支持可以是獲客支持,也可以是風控支持[2]。例如,螞蟻金服助力金融機構而開展的互聯網信貸業務,正是以輸出流量和技術的方式為互聯網信貸提供支持。2018年,螞蟻金服更是與金融機構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正式開放了花唄及借唄等各項業務,而所有借貸業務中的風控責任則由金融機構承擔。所以說科技賦能具備高效率、風險可控的特征,并基于技術導向開展了短期的小額信貸業務,產品標準化程度更為顯著,線上數據更加詳細充分。上述分析也可以證明,在互聯網消費當中,BATJ的位置至關重要。
2、科技聚合
將傳統的信貸業務模式以模塊化的形式進行劃分后,即可獲得聚合式平臺模式,該平臺同樣是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為客戶提供借貸服務。不同的是聚合式平臺會引入更多的服務提供商,分別為獲客、資金和風險承擔等業務提供服務,利用全過程開放的方式打造了全新的借貸生態體系。從理論角度來說,科技聚合模式需要各個服務商發揮自身的優勢,以服務網絡、風險管理和金融資源等優勢彌補協同方的弊端,拓寬服務范圍。例如,平安惠普在解決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將不同的合作機構整合起來,專注的解決個人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相對于其他模式而言,科技聚合模式具備更加良好的服務能力,服務范圍更加全面。惠普金融中存在的弊端均可利用科技聚合的模式進行解決,協調供需不平衡的問題,盡最大可能將融資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圍。
三、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業務創新轉型的思考
(一)升級銀行系統
以興業銀行及中信銀行為代表的銀行自2016年開始便部署了云平臺,這不僅是落實監管部門號召的直觀體現,也是銀行業走向云端服務的里程碑。無論是數據存儲,還是核心系統,都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業務需求,因此,傳統銀行業務的轉變勢在必行。中國建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于2017年創新并上線了新一代核心系統[3]。此種背景下,商業銀行與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日漸緊密,商業銀行可利用科技公司所提供的服務而打造云端系統,這是基于科技公司技術框架而搭建的核心系統,真正落實了戰略轉型的目標,為銀行系統升級及業務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二)小微金融助貸
經過不斷的嘗試與實踐,小微金融模式始終沒有克服成本較高的弊端,此外小微金融模式的規模化遠低于其他金融模式。在金融科技大力發展的背景下,助貸機構也實現了科技與技術上的創新,從而協助銀行對客戶的風險及信用等級進行測評,這是應用科技手段協助銀行進行風險管理的重要舉措,也可以說是銀行業基于數據來源和評分算法提高小微金融服務風險控制水平的有效手段,從而為小微金融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這對銀行獲客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全世界范圍內,最先瞄準信用卡余額代償市場的國家為美國,美國于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利用互聯網技術服務于實體經濟,無論是小微金融公司還是小額貸款公司,都是金融科技與助貸服務結合的體現。
(三)構建全新的借貸銀行
金融科技大力發展的背景下所構建的借貸銀行就是指開放性借貸銀行。開放銀行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是基于互聯網而構建的全新的金融體系,銀行可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完成金融服務能力與第三方之間的傳輸。在此背景下,銀行提供的服務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不再與客戶之間直接對接,而是通過合作伙伴將金融服務提供給客戶。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搶占份額,銀行必須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培養核心實力,擴大客戶群體,利用優質的服務建立高標準的基礎生態[4]。從商業銀行自身角度來說,應提高對第三方app的重視,例如社交、出行、電商等。通過支付數據等諸多領域的建設,將服務拓寬至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逐步達成釋放銀行紅利的目標,為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助力。
(四)為中小型銀行助力
經調查發現,中小型銀行的服務及運營模式并不成熟,普遍存在缺乏新生運營產品的問題,運營經驗不足,加之缺乏專業的團隊及人才的影響,僅依靠中小型銀行自身的能力很難完成部署并打造聯合運營模式的目標。要想解決上述問題,不僅要為中小型銀行提供解決方案,更要提供技術及能力上的支持,因此中小型銀行與科技金融公司的合作迫在眉睫。譬如騰梭智能和融慧金科,打造聯合運營模式,不單提供產品、系統和服務,而是以二者合作的方式擴大運營價值,實現運營目標,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優勢為中小型銀行的發展助力。
綜上所述,開放平臺是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業務創新轉型的重要渠道,這不僅是銀行在商業模式創新上進行的重大變革,更是為金融企業的發展與建設打造了全新的內外部環境,基于新金融企業的自身服務能力形成了全新的生態圈,并為下一輪的競爭積攢了資本。合作、共享及開放等是開放借貸平臺的核心內容,也可以表現出開放借貸平臺也就是金融科技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決心。另外,在開放借貸平臺的影響下,銀行的傳統業務以模塊化的形式進行了拆分,一部分業務由自己完成,另一部分可交由合作方完成,也可引入服務方提供全過程的管理和監督,二者通力合作完成借貸業務。總之,傳統銀行業務應抓住金融科技提供的機遇,加大改革力度,緊隨時代發展潮流進行業務上的創新與轉型。
參考文獻:
[1]劉力,張哲宇,何大勇.金融科技賦能商業銀行合規智能化轉型策略研究[J].上海金融,2019(6):84-87.
[2]許健,王彥博,張杭川.以數據治理賦能銀行金融科技[J].銀行家,2018,No.201(7):71-73.
[3]汪卓然.金融科技賦能商業銀行轉創發展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4):125-126.
[4]王燕.發力金融科技賦能新金融發展轉型——中信銀行信息科技工作回顧與展望[J].中國金融電腦,2018(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