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林
摘 要: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對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預測、識別、評估、分析及采用相應的對策,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企業在拓展國際工程業務時,應堅持實行全過程的風險管理,即從項目跟蹤開始直至缺陷責任期結束,以報價經理/項目經理為主要責任人,由風險管理工程師負責組織協調各相關人員,按照國內外先進的風險管理理論,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全過程風險管理過程中,鑒于風險管理的效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降低,必須對投標報價階段的風險管理工作予以特別重視。
關鍵詞:石油工程;投標報價階段;存在風險;全過程風險管理
隨著工程行業“走出去”步伐逐漸加快,中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的經營方式已由初期單純的分包、轉包向更高層次的工程總承包(EPC)、項目管理承包(PMC)、BOT(建造-運營-轉讓)及其衍生形式等方式轉變。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國際工程市場承攬總承包項目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日益凸顯。國際市場上匯率變動、人力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不熟悉當地法律、當地政治動蕩、恐怖襲擊、小規模沖突等,都是工程承包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一、投標階段風險管理工作流程
1. 投標前。1)立即組建包含風險管理工程師在內的投標報價團隊;2)團隊中的風險管理工程師應就投標階段的風險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計劃;3)通過整理項目資料及專家訪談的方式,編制初步投標風險備忘錄以供營銷部門決策是否投標。
2. 決定投標后。1)風險管理工程師按技術風險和非技術風險分類,組織各相關人員運用專家打分、頭腦風暴、事故樹等方式對項目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由于項目尚處于投標報價階段,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因此一般采用風險的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識別出的風險因素進行評價。2)按風險的不同類別編制各專業風險識別清單及風險分析工作單,在此基礎上制定風險應對措施、合同談判策略,并確定相應的風險金。
二、項目風險及影響分析
1. 按風險發生因素劃分
(1)政治及社會風險。政治及社會風險包括政局變更及政治變動、暴力及社會治安狀況、民眾的排外情緒、政府的管制政策、宗教習慣與信仰等諸多因素,這些因素均極大地影響著項目的順利實施。(2)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指由于項目現場自然條件、道路狀況、衛生及醫療設施等因素引起的,可能影響工程施工生產、項目人員生命安全等的不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對工程建設項目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成本增加、工期延長等影響。包括氣象、海洋、地質、地震等在內的各種災害性狀況直接影響著項目工程的成本、工期、質量、安全等。特別要指出的是,由于國際項目是在國情千差萬別的不同國家進行,嚴重依賴項目所在國提供的自然狀況資料,這往往容易衍生出兩種風險:一是項目業主方提供的項目自然條件資料不完整,更新不及時,導致現場實際情況與資料不一致;二是項目方管理和技術人員有限的經驗和知識結構可能導致對風險的評估和準備不足。(3)商務風險。商務風險通常包括業主的支付能力風險、工程項目保函風險、匯率轉換風險以及項目所在國的稅費風險等,這些風險在評估時必須給予重點考慮并擬訂確定的風險管控措施。(4)法律風險。國際項目通常會選擇適用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或者選擇適用較為普遍的英國法或美國法。中國的法律屬于大陸法系,通常中方的項目參與人員和法務人員對其他國家的法律不熟悉,對英美法系也比較陌生,無法判斷合同適用的法律可能產生哪些風險和問題。例如,我國某總承包商曾經參與的某國際項目,在項目進行至一半時才發現,根據該國法律,該項目的發包過程無效。此外,由于不熟悉當地法律,當項目產生糾紛提交仲裁時,不得不聘用項目所在國律師或熟悉英美法系的律師,這會產生高額的律師代理成本。(5)技術標準風險。國際項目適用的技術標準,通常會成為一項評級較高的風險。盡管中國的很多標準已經與國際標準接軌,但由于還存在細微差別以及語言翻譯和壓力容器認證等多方面因素,仍然需要設計人員開展更多工作。
2. 按風險損失對象種類劃分
(1)人身損害風險。人身損害風險是指由于人的生老病死傷殘等原因導致的經濟損失風險,其發生、發展是不確定的,但與特定的區域、地點、時間等有密切的聯系。(2)財產損失風險。財產損失風險是指可能導致財產發生損害、滅失和貶值的風險,例如建筑物、構筑物由于自然災害事故發生的損毀、公私財產由于搶劫盜竊發生的丟失,也包括財物由于自然折舊、長時間擱置所發生的貶損等(3)合同責任風險。合同責任風險是指因侵權、違約、過失等原因給另外一方或幾方造成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按照法律、合同、道義等應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的風險。(4)信用損失風險。信用損失風險是指在經濟交往中,權利人和義務人之間由于一方違約或犯罪等給對方造成的經濟損失的風險。
三、風險防范及對招投標報價的影響
1. 風險回避策略
風險回避策略是指經過評估后認定項目風險過高且不可控,決定不再參與導致風險損失發生的項目招投標工作。風險回避通常是在無法進行風險自留,其他風險管理手段無效或風險控制成本過高時企業采取的主動風險規避行為,此時主動停止或放棄招投標工作是招投標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政治或政局變動風險經常是企業采用風險回避策略的主要原因。伊拉克、利比亞等國政權變動期所帶來的高風險促使許多跨國企業撤出這一地區。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也阻礙了中國企業在這一地區招投標工作的活躍程度。
2. 風險自留策略
風險自留即風險接受。對于一部分投機性的風險可以采用風險自留的策略。需要說明的是,風險自留應是在風險管控和風險溢價策略基礎上的風險自留,是經過主動的詳細的風險評估計劃基礎上的風險自留,企業不應該不經過風險評估就采用風險自留策略,否則會導致投標報價工作失去基礎并且由于風險的不可預知而給未來帶來潛在的巨大損失。
3. 風險對沖策略
(1)風險管控。風險管控包括風險預防與風險減少,一般情況是承包方經風險評估后能夠主動采取針對風險的經濟和技術措施,因這些措施而增加的成本經測試后在招投標報價中予以合理計入。(2)風險保險。風險保險是一種金融安排,對于一些只有損失可能性,而無獲利可能性的純粹風險可以通過保險安排進行風險對沖。風險保險受保險品種的限制,部分保險品種的承保條件也非常特殊和苛刻,在進行風險的保險安排時必須給予充分的注意。(3)風險轉移。除風險保險的金融安排外,還包括另外幾種風險轉移的風險對沖方式:一是由業主方承擔的風險轉移,在投標文件中明確由業主方負責的風險種類。二是由分包商承擔的風險轉移,包括由技術提供商承擔的技術風險、土建承包方承擔的施工風險等。三是第三方擔保:部分項目由于政府間協議或國際協定安排,存在由政府指定機構或國際協定框架下的第三方擔保,可以為總承包方提供風險轉移支持。
4. 風險溢價策略
風險溢價策略的目的是為風險設定明確的收益回報。企業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接受度不同,直接影響著項目決策,在招投標階段采用風險溢價策略通常是企業進入新興市場、新興領域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1][英]羅吉·弗根, 喬治·諾曼. 工程建設風險管理[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