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展 遲曉玲 邱海麗
【摘 要】 初步探討了益腎通絡化濁法治療缺血性腦白質病導致的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理論依據(jù)。就癡呆的病因病機進行了剖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法則,確定益腎通絡化濁法治療缺血性腦白質病導致的輕度認知障礙具有可靠的理論依據(jù)及相應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 癡呆;中醫(yī)病機;治法;輕度認知障礙
【中圖分類號】R7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137-02
缺血性腦白質病導致的輕度認知障礙,從臨床癥狀表現(xiàn)可將其歸屬于中醫(yī)“癡呆”和“健忘”范疇[1]。臨床以記憶力減退、計算、判斷、定向等能力及精神、行為的進行性障礙為特征輕度認知障礙則主要表現(xiàn)為記憶力保留而注意力和執(zhí)行功能障礙,可有行動和信息處理遲緩,其他認知功能的變化依賴于個體的病理基礎,也可出現(xiàn)精神癥狀如抑郁、情緒不穩(wěn)、意識喪失、情感淡漠等[2]。
近年來,伴隨人們社會環(huán)境、工作壓力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缺血性腦白質病的發(fā)病率日益升高,中醫(yī)藥治療缺血性腦白質病輕度認知障礙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從其發(fā)病機制進行辨證施治,總結提煉治療法則,最能切中要害,掌握實質所在。
對于本病病機,古今醫(yī)家皆認為“虛、瘀、痰”是其重要的病因病機。
《靈樞·經(jīng)脈》:“腎藏精,精生髓,髓充則上榮于腦,腦為元神之府,主司一身視、聽、言、動功能。” 中醫(yī)學認為腎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腦,腦為元神之府,主宰一切生理、心理活動。腎中精氣充足,髓海充盈,則腦功能正常。年邁體虛,腎精虧虛,不能生髓充腦,髓減腦消,神機失用,則出現(xiàn)健忘失算等思維、精神活動異常。《醫(yī)參》云“腦髓純則靈,雜則鈍,耳目皆從屬令,故令聰明矣[3]”指出腦髓盈滿則腦竅通靈,至清至純,發(fā)揮其正常功能,若如正氣不足,腦髓匱乏,致神機失用,運轉失靈,而出現(xiàn)健忘、呆鈍、行為失常等神志異常癥狀。
《素問·調經(jīng)論》云:“血并于下,氣并于上,亂而善忘[4]”,張仲景的《傷寒論》云:“陽明證,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5]”,《類證治裁》云:“若血瘀于內(nèi),而善忘如狂[6]”,王清任在《醫(yī)林改錯》言“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及“凡有瘀血也,令人善忘”。人至老年,腎精漸虧,腦髓消減,,精氣虧虛鼓動血脈無力,加之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受阻,而為瘀血,致腦腑郁閉,腦竅痹阻,腦神失養(yǎng),無主思維記憶感覺之能,表現(xiàn)為智能障礙。
金元時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云“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因痰者[7]”,明·張景岳明確提出:“痰迷心竅則遇事多忘[8]”,明·方隅認為“痰涎迷惑,遇事遺忘,名曰健忘[9]”,清·陳士鐸《石室密錄》言“痰氣最盛,呆氣最深[10]”。年老體弱,臟腑功能失調,津液輸布失常,易生痰生濕,痰蒙清竅,清陽不升,腦神失養(yǎng),是癡呆病的重要病機。
張伯禮教授[11]認為缺血性腦白質病導致的輕度認知障礙的發(fā)生以腎精虧虛的為病理基礎,痰濁與血瘀既是致病要素又是病情演變過程中的病理產(chǎn)物,互生互化,痰瘀互結, 終致神明不清,癡呆成矣。《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認為癡呆“因老年精氣不足,延為呆傻之癥” [12],《中醫(yī)內(nèi)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較之“十一·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進一步完善癡呆,突顯出“痰瘀痹阻腦絡”以致癡呆亦提及西醫(yī)學血管性癡呆可參照本節(jié)內(nèi)容辯證治療。[13]
綜上所述,腎精虧虛,痰瘀內(nèi)阻是癡呆病的發(fā)病基礎,腎精匱乏,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化生輸布障礙,血瘀痰濁內(nèi)生,痰瘀阻于腦竅,神機失用。故本病病機為腎虛為本,血瘀痰濁為標。因此,運用益腎通絡化濁法治療缺血性腦白質病導致的輕度認知障礙具有確切的臨床理論依據(jù)。臨床亦證實益腎通絡化濁法治療缺血性腦白質病導致的輕度認知障礙可以改善患者智能、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具有可靠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田金洲,韓明向,涂晉文,等.血管性癡呆的診斷、辨證及療效判定標準.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0,23(5):16-24
[2] 田洪濤,曹曉嵐.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中醫(yī)治療思路初探.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6(1):79-80
[3] 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冊)[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75.
[4] 高士宗,著,于天星,按.黃帝素問直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0:408,430.
[5] 柯雪帆.傷寒論選讀[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31.
[6] 林佩琴,編著,劉藎文,主校.類證治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8:215.
[7] 朱震亨著,魯兆麟,等,點校.丹溪心法[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71.
[8] 曲麗芳,張葦航,張樟進,等.中醫(yī)神志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92,91.
[9] 陳永燦,等,編著.中醫(yī)治療健忘理法方藥精要[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5,26.
[10] 陳士鐸,著,王永謙,等,點校.辨證錄[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9:241.
[11] 張勝雄. 鄧鐵濤教授健腦 2 方治療血管性癡呆臨床療效觀察[D].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5.
[12] 方藥中,鄧鐵濤,李克光,等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378.
[13] 吳勉華,王新月.中醫(yī)內(nèi)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