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秀英
【摘 要】 目的:探究晚期癌癥患者的最佳的社區臨終關懷護理對策。方法:以社區醫院2017年01月-2019年01月內收治的40例晚期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基于患者入院的奇偶順序將之分為對照組(奇數組)和觀察組(偶數組),每組20人,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實驗組患者臨終關懷護理,從患者的存活時間、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出發比較兩種護理模式。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晚期癌癥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臨終關懷護理能夠發揮出較好的效果,患者的存活時間更長、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更高,因而應該在臨床方面大力推廣。
【關鍵詞】 晚期癌癥;社區;臨終關懷護理;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152-02
癌癥的類型比較多樣,是各種類型惡性腫瘤的統稱,常見的包括胃癌、肺癌、 肝癌、乳腺癌等。癌癥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且大部分至今未有較好的治療辦法。對于晚期癌癥患者而言,由于癌細胞已經擴散,手術治療、放療、化療等都無法再遏制患者的病情進展,患者自知無法被治愈,身心痛苦都會加劇患者的絕望和痛苦感受,并影響患者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1]。優化晚期癌癥患者的臨床護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是人性化護理視閾下的護理發展目標,具備極強的現實意義[2]。為探究晚期癌癥患者的最佳的社區臨終關懷護理對策,選取4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將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40例晚期癌癥患者,患者均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于社區醫院接受護理治療,疾病類型包括胃癌、食管癌、肺癌、 肝癌、乳腺癌等。患者中男性22人,女性18人,年齡65.0-79.0歲,平均(71.3±5.4)歲。基于患者入院的奇偶順序將之分為對照組(奇數組)和觀察組(偶數組),每組20人。兩組患者均自愿參與實驗,疾病類型、年齡、性別等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對癥護理、飲食護理、疼痛護理等;觀察組患者給予臨終關懷護理,即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如下護理內容:(1)雙向心理護理。首先,及時對患者家屬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家屬了解心理護理對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意義,引導患者家屬配合護理人員共同落實患者護理。其次,引導患者向家屬和護理人員訴說內心的恐懼和痛苦,認真傾聽,并在恰當時候利用誠懇的語言或是溫柔的動作開導患者,要幫助患者正確面對現實,樂觀對待死亡,積極配合護理。(2)疼痛護理。遵醫囑給予患者止疼藥物;鼓勵患者參與各種娛樂活動分散注意力,降低疼痛感;在護理過程中引入中藥熏蒸、熱敷、按摩等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指導患者冥想,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放松身心,分散疼痛注意力。(3)家庭關懷。及時給予患者家屬以同情、安慰,及時向患者家屬告知患者的病情,在患者病情惡化時囑患者家屬做好思想準備,能夠以理智的態度對待患者的死亡。
1.3 觀察指標
(1)記錄患者的存活時間;(2)利用SF-36生活質量調查簡表調查患者的生活質量,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3)利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問卷滿分100分,由患者家屬配合患者完成,以得分不少于80分者計入“護理滿意患者”,計算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獲數據均利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計數比較分別使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以“P<0.05”計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存活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存活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臨終關懷護理是在人類文明、文化發展、臨床護理發展等因素影響下誕生的產物[3]。臨終關懷護理基于常規護理展開,從心理、肉體等方面出發給予患者護理支持,幫助患者認識、理解死亡,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享受人生的最后時刻。在臨終關懷護理模式下,患者的護理配合度更高,護理的效力發揮更佳,更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與此同時,臨終關懷護理注重聯系患者家屬積極構建護患聯合力,有利于獲得家屬支持,進而有效延展護理覆蓋,患者更利于感受來自于家庭的溫暖,也更利于維持自身最后的尊嚴、提高護理的滿意度[4]。如在本實驗中,接受“臨終關懷護理”的患者(觀察組)的存活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指標(13.5±1.3個月、85.6±4.7分、95.00%)均明顯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對照組)的對應指標(10.9±1.1個月、73.3±5.1分、70.00%),兩組在上述幾個維度分別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充分說明接受“臨終關懷護理”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好,“臨終關懷護理”具備應用優勢。
綜上所述,在晚期癌癥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臨終關懷護理能夠發揮出較好的效果,患者的存活時間更長、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更高,因而應該在臨床方面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旭紅. 對社區60例晚期癌癥患者臨終關懷的護理體會[J].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7(04):96-97.
[2] 徐曉琴. 20例晚期癌癥患者臨終關懷和家庭護理的體會[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07):212-213.
[3] 李芳蘭, 李曉琴, 婁明遠, 等. 臨床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觀察[J]. 青海醫藥雜志, 2017(05):67-68.
[4] 孔愛華, 黃敏, 詹蕓. 晚期癌癥患者采取臨終關懷護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 2017(2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