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井怡 趙茳南 鄭方芳
【摘 要】 目的:總結我院收治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衰患者的護理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05日收治的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衰患者的臨床資料,在給予積極治療的過程中,總結相應的護理體會,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結果:患者經過我院系統對癥治療,如強心利尿、降壓及胰島素對癥治療后,血糖及血壓均在3~9h內恢復正常值,配合我院個體化護理干預后,患者病情恢復穩定,住院期間未發生并發癥狀況,心衰癥狀好轉,均于治療數日予以出院。結論: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衰患者的 護理需要兼顧患者基礎疾病的狀況,及時調和護理工作中的沖突部分,并且要重視患者的心理問題,及時予以疏導,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關鍵詞】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衰;護理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13-01
高血壓與糖尿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當兩者合并時存在共通性,相互影響,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同時也伴隨著重要臟器功能受損[1]。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是臨床上一種相對少見且病情嚴重的疾病,由于患者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在治療上相對棘手,并且由于此類患者的特殊性,往往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鑒于此,本院選取了2017年12月05日收治的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衰患者,分析其病例資料,總結護理體會,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患者男,55歲,因“活動后呼吸困難伴下肢浮腫一個月”于2017年12月05日15:10入院。患者五年前,因長跑時突感頭暈、心悸、氣短、胸悶,休息1小時后稍有緩解,以后自覺體力日漸降低,常伴有頭暈癥狀,稍微活動后即感氣短、胸悶,無心前區疼痛,曾在當地診斷為“心律不齊”,服藥后療效不佳,一個月前感冒后咳嗽,氣短明顯,活動后呼吸困難,偶有夜間憋醒,高枕臥位,尿少,2周前出現兩下肢浮腫,自服利尿劑好轉,近1周咳嗽、咳痰,為進一步治療而來我院。病后患者神志清醒,無大小便失禁,近期體重無明顯改變。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最高收縮壓>180mmHg,不規律服用降壓藥物,長期接受胰島素治療,其他具體治療不詳。否認肝炎、肺結核及其他傳染病史。否認重大外傷史、手術史及輸血史。否認輸血史,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預防接種史不詳。余系統回顧未見異常。個人史:出生并生長于原籍,家庭環境一般。否認有疫水接觸史,無外地長期居住史。有吸煙、飲酒史,具體量不詳。否認有冶游史。入院查體:查體:T36.3℃,P87次/分,R21次/分,BP170/88mmHg,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差,扶入病房,自主體位,問答切題,顏面部及四肢末端皮膚發紺,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頭顱無畸形,雙側眼瞼及顏面水腫,口唇發紺,咽部充血,扁桃體不大,頸軟無抵抗,雙側對稱,頸靜脈充盈,甲狀腺不大,氣管居中,雙下肢浮腫并呈凹陷性。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0.3mmol/L,。心電圖:①室性心運過速;②Ⅰ°AVB;③室內傳導阻滯。
2 治療方法
入院后患者取半臥位,吸氧流量為 3L /min,給予強心、利尿、擴容、降壓、抗炎等對癥治療,給予藥物及祛痰藥促進排痰,結合體位護理與經纖維支氣管鏡吸痰保持呼吸道引流通暢,積極預防感染,必要時行手術治療。
3 護理方法
3.1 重癥急救護理
①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溫濕度控制在最佳范圍內。病室保持安靜,搶救物品準備齊全;②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指導其有效的呼吸技巧,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隨時采集血標本,密切觀察血糖及血壓的動態變化,記錄24h出入量。
3.2 及時采取應急措施
按時巡房,及早發現低血糖癥狀,及時采取措施。心衰未得到控制時,特別強調絕對臥床休息,由于糖尿病人易發生皮膚破潰,病人雙下肢浮腫,故特別注意其皮膚護理及觀察用藥后消腫情況[3]。當心衰得到控制和血壓平穩后方可適當活動。臥床糖尿病人比自由行走的病人對胰島素的需要量增加,活動多的胰島素用量要較活動少的需求量要少。
3.3 注意控制血糖
對此類患者注射胰島素要劑量準確、準時,囑患者注射胰島素后半小時必須進餐。并教會患者出院后自行注射胰島素和觀察。并要常常改變注射點,防止多次注射同一部位產生皮下硬結、甚至潰爛和膿腫形成。避免在有硬結及皮下脂肪萎縮部位注射,以免影響胰島素吸收,并根據血糖、尿糖水平以及進餐狀況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以防低血糖的發生[4]。
3.4 心理護理
①加強巡視,主動與病人溝通,進行適當引導和安慰,做好健康宣教。②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目前治療所用藥物、治療目的及注意事項等。③介紹疾病治療成功案例,及時向患者匯報疾病康復情況,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④轉移病人注意力,通過播放音樂、看書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住院環境。
3.5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出院后繼續遵醫囑進行功能鍛煉,并注意逐漸增加活動量,保持營養充足,合理飲食,戒煙酒,發放一張日常生活指導書和出院指導書給病人,指導書上有本科聯系方式,各主任醫師門診時間、預約電話等,出院一周后電話回訪,指導患者如出現異常現象,應立即就診,遵醫囑使用降壓、降糖藥。
4 結果
患者經過我院系統對癥治療,如強心利尿、降壓及胰島素對癥治療后,血糖及血壓均在3~9h內恢復正常值,配合我院個體化護理干預后,患者病情恢復穩定,住院期間未發生并發癥狀況,心衰癥狀好轉,均于治療數日予以出院。
5 討論
糖尿病與高血壓之間關系密切,二者不僅病因、危害性相似,同時也互為并發癥。當兩者同時存在時將會導致患者出現其他嚴重影響。近年來臨床不斷出現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案例,此類患者病情嚴重,活動能力受限,嚴重甚至直接威脅患者生命。現階段對該病的治療,需要同時兼顧血壓和血糖,為臨床治療增加難度[5]。同時在護理過程中也需要兼顧患者基礎疾病的狀況,護理內容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及時調整,調和沖突部分,并且要重視患者的心理問題,及時予以疏導,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積極配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厲曉霞.綜合護理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8,30(9):1245-1246.
[2] 吳蘭平.綜合護理模式在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33):158-159.
[3] 闞媛媛,亓志玲.心理護理在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3):76-78.
[4] 吳春蘭.適應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9):78-79.
[5] 葉庭玉,林薇,黃涇等.13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0):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