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輝
【摘 要】 目的:探究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釘對脊柱退變性疾病的療效。方法: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100例脊柱退變性疾病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研究對象,隨機將他們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患者。結果: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相比,無明顯差異。兩組患者術前的椎間隙高度無明顯差異;術后3個月和術后6個月椎間隙高度明顯增加,觀察組術后6個月的椎間隙高度比對照組高,椎間隙丟失高度比對照組小,具有明顯差異。與術前相比,兩組術后6個月的ODI評分明顯降低,JOA評分明顯升高,具有明顯差異;觀察組術后6個月的ODI評分比對照組低,JOA評分比對照組高。術手隨訪6個月期間,對照組發生1例螺釘斷裂,2例螺釘松動,并發癥發生率為6%,觀察組沒有發生螺釘斷裂、螺釘松動,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無明顯差異。討論:綜上,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釘治療脊柱退變性疾病療效顯著,術后患者,脊柱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減輕慢性疼痛癥狀,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骨水泥;椎弓根螺釘;脊柱退變性疾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29-02
前言
脊柱是慢性勞損的常見部位,隨著年齡的增長,脊柱退變性疾病的風險也逐漸增加。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是常見的脊柱退變性疾病,輕者可采取保守治療,嚴重者采取手術治療[1]。
1 一般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100例脊柱退變性疾病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研究對象,隨機將他們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患者。對照組包括25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8.6±10.1)歲,腰椎滑脫癥19例,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2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9例,;觀察組包括26例男患者,24例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7.3±8.6)歲,腰椎滑脫癥11例,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2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5例。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氣管插管麻醉,患者采取俯臥位,于后路L4/5或L5/S1處行縱切口,鈍性分離肌肉筋膜,于狹窄部位顯露雙側椎板及關節突,通過探針測量椎弓根螺釘進釘深度,擰入鈦合金的普通椎弓根螺釘,退出螺釘后方可注入骨水泥,然后擰入螺釘,待骨水泥固化后方可安裝連接棒。切除患側椎板減壓,切除患側部分關節突關節,探查神經根,如有壓迫或粘連情況應及時解除,神經根管與椎管狹窄處進行充分減壓。對于椎間盤突出者,將患側椎間盤摘除,取適量自體髂骨,將其植入患處,置入椎間融合器,位置居中。術后需留置負壓引流,48h內根據引流情況決定拔除引流管,依次縫合手術切口。于術后1周開始腰背肌訓練,術后2周可配戴支具下床活動。觀察組:于狹窄部位顯露雙側椎板及關節突,通過探針測量椎弓根螺釘進釘深度,置入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釘,進釘時應始終保持與上下椎體終板平行,進釘深度達椎體80%~90%即可,不可穿破椎弓根。加壓向螺釘內注入骨水泥,通過C型臂Ⅹ線機對注射情況進行觀察,一旦出現滲漏情況,立即停止注射。其余手術操作與對照組相同。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數據處理軟件對相關指標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用Symbol`A@x±s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計數資料,通過t檢驗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2.2±3.7)天,術中出血量為(228.8±25.2)毫升,手術時間為(134.9±27.6)分鐘;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3.1±3.6)天,術中出血量為(236.7±37.1)毫升,手術時間為(143.5±29.1)分鐘;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相比,無明顯差異。
2.2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椎間隙高度(mm)
觀察組的椎間隙高度術前為(4.79±0.45)毫米,術后3個月為(11.64±1.50)毫米,術后6個月為(10.65±1.44)毫米,椎間隙丟失高度為(1.02±0.05)毫米;觀察組的椎間隙高度術前為(4.84±0.37)毫米,術后3個月為(10.78±1.82)毫米,術后6個月為(8.37±1.41)毫米,椎間隙丟失高度為(2.42±0.40)毫米;兩組患者術前的椎間隙高度無明顯差異;術后3個月和術后6個月椎間隙高度明顯增加,觀察組術后6個月的椎間隙高度比對照組高,椎間隙丟失高度比對照組小,具有明顯差異。
2.3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ODI、JOA評分(分)術前,觀察組的ODI評分為(53.16±2.82)分,JOA評分為(14.72±2.81)分,對照組的ODI評分為(52.97±2.75)分,JOA評分為(13.35±2.34)分;術后6個月,觀察組的ODI評分為(16.18±1.21)分,JOA評分為(28.64±5.40)分,對照組的ODI評分為(19.33±1.42)分,JOA評分為(22.53±6.92)分;與術前相比,兩組術后6個月的ODI評分明顯降低,JOA評分明顯升高,具有明顯差異;觀察組術后6個月的ODI評分比對照組低,JOA評分比對照組高。
2.4 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術手隨訪6個月期間,對照組發生1例螺釘斷裂,2例螺釘松動,并發癥發生率為6%,觀察組沒有發生螺釘斷裂、螺釘松動,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無明顯差異。
3 討論
脊椎退變性疾病是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采取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通常采取外科內固定手術治療。外科內固定手術可以使脊柱生理曲度得到有效恢復,使脊髓或神經根的壓迫得到解除。由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具有較強的固定效果、較高的生物力學穩定性、適應癥比較廣等優勢,從而在外科腰椎退變性疾病中廣泛應用[2]。
綜上,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釘治療脊柱退變性疾病療效顯著,術后患者,脊柱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減輕慢性疼痛癥狀,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輝,任明亮,劉鵠,等.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釘治療脊柱退變性疾病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5,20(6):37-38.
[2] 代朋乙,黃昌林.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釘系統聯合椎間融合治療腰椎滑脫并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解放軍醫學雜志,41(10):85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