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韓亞娟
【摘 要】 目的:分析多團隊流程化管理在重癥患兒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7年6~12月期間和2018年1~6月期間需要院內轉運的危重癥患兒分別作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8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轉運方法,觀察組患兒按照多團隊流程式管理體系進行轉運,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及患兒轉運相關不良事件狀況。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觀察組轉運不良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團隊流程化轉運管理明顯降低患兒轉運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提高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多團隊流程化管理;重癥患兒;院內轉運
【中圖分類號】R197.3 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71-01
轉運的安全與否能極大程度上影響危重癥患兒的治療、愈后和成長,與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有直接聯系[1]。然而在危重癥患兒在轉運過程中常常發生不同程度的轉運相關不良事件,不僅降低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也影響了轉運的安全可靠性。危重癥患兒轉運受醫護人員、醫療條件、患兒病情及家屬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建立并規范危重癥患兒轉運的制度和流程,保證危重癥患兒的轉運安全,本次研究分析多團隊流程化管理在重癥患兒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6~12月期間和2018年1~6月期間需要院內轉運的危重癥患兒分別作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8例。其中,對照組患兒男44例,女24例,平均(8.31±1.18)歲,采用采用常規轉運方法;觀察組患兒男36例,女32例,平均(7.92±1.23)歲,采用多團隊流程式管理體系進行轉運。患者主要為嚴重的呼吸、心肺、消化等系統疾病的重癥患兒,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兒及其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獲我院倫理會批準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轉運方法,在本科室醫生轉運醫囑下,與患者提前溝通,醫護人員準備好轉運物品將患兒進行轉運,之后觀察記錄轉運情況,填寫好相應的轉運護理單。
觀察組采用多團隊流程化管理方法,具體操作措施如下。
根據轉運分級等級進行有效溝通。①與患者家屬溝通:告知轉運風險,獲取家屬的知情同意及配合;②與團隊內部溝通:明確職責,相互配合;③與接收部門溝通:詳細告知患者病情及預計轉運時間,做好相應準備工作[2]。
充分準備,包括轉運人員、轉運裝備、患者及接收方的準備。①轉運人員準備。按照轉運分級人員配備標準要求選定相應的醫護人員,做好轉運人員分工,明確職責,根據急診的特殊性,熟悉工作流程以及應急方案。②轉運裝備準備。一是按照轉運分級裝備配備標準要求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和藥品;二是轉運儀器設備調試并試運行,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③患者準備。出發前按照轉運分級再次評估病情,并檢查各種管路及引流固定妥當,確保通暢,盡量在患者病情穩定的情況下轉運[3]。④接收方準備。告知接收方患者的病情及生命體征、所用儀器設備、用藥情況及到達時間等,使其做好充分接收患者的準備。
正常轉運要確保患者安全及醫護人員安全。①為確保患者安全,醫護人員必須各司其職,在轉運過程中持續監測生命體征;患者在床單位間移動過程要注意各種管路連接的有效性,避免牽拉松脫;保證儀器正常工作;力求在最短時間完成轉運工作。②為確保醫護人員安全,轉運儀器須規范放置,防止被儀器砸傷。總結評價:轉運完成后,對整體轉運工作進行綜合評價,為后續完善轉運方案及患者治療決策提供依據。
1.3 療效標準
1.3.1 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
我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讓患者及家屬從護理人員的護理態度、就診環境、轉運速度、轉運安全性等工作積極性等方面進行評價,滿分10分,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9分為滿意,7分≤護理滿意度<9分為較滿意,<7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2 兩組轉運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觀察并記錄轉運過程中出現患者心臟驟停、血壓驟降、供氧不足、留置針脫出或堵管、突發抽搐、監護儀導聯松脫、氣管插管固定松脫等轉運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檢測數據以(x±s)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兩組轉運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觀察組發生轉運不良共6例,對照組發生轉運不良情況共14例,觀察組轉運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觀察組發生轉運不良共6例,對照組發生轉運不良情況共14例,觀察組轉運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多團隊流程化轉運管理明顯降低患兒轉運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提高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茜,孫春霞,孫曉陽. 探討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流程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8, 21(32):119-124.
[2] 丁萬紅, 夏海鷗, 徐春芳,等. 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流程的建立和應用評價[J]. 護理學雜志, 2016, 31(21):51-55.
[3] 林青. 院內轉運護理流程在急診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