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 要】 目的:探討血液透析室黃金1小時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09月--2019年01月從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隨機抽選40例,予以分組探討,統計分析常規組20例(常規化管理)、研究組20例(黃金1小時管理)的管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急診透析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且入室按時性以及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上下機完成時間短于常規組(p<0.05)。結論:
【關鍵詞】 血液透析室;黃金1小時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84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73-02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十分重視急救白金10min、創傷黃金1h,這一理念在臨床工作中也得到了有效證明[1]。血透室相對來說比較特殊,任務量大、工作繁重,收治的患者病情危急,基于此,提高工作效率,為患者贏得最佳救治時間,顯得至關重要。血透室黃金1h管理方法具有理想的效果,不僅可以促使護理人員積極面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可以改善護理管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入室按時性,減少急診透析。現做如下報道: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40例血液透析患者收治于2015年09月--2019年01月,通過電腦隨機法,予以分組探討,即常規組、研究組各20例。研究組男女11:9,年齡41-78(66.4±3.7)歲;常規組男女12:8,年齡44-79(68.5±3.9)歲。兩組臨床資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組探討。
1.2 方法
常規組20例行常規化管理,研究組20例行黃金1小時管理,(1)要求護理人員、醫師、清潔工、工程師全程參與,根據血透患者機器安排表,備好各區患者消毒用品、抗凝劑、床位和穿刺器具等。貫徹落實工作責任制,上個班次的護理人員合理安排后一班次患者床位、血透機,上個班次責任人根據血透機安排表,備好下個班次患者的透析器、病歷資料、管路、預沖液以及一次性廢液袋。工作流程:各區責任人根據上個班次安排表,將透析器開啟并常規檢查,安裝管路、預沖管、循環管;根據機器安排表,將患者送到指定床位;測量血液、血壓;準備上機。期間要求工程師巡視每臺透析器的工作情況,及時排除故障;要求醫師巡視觀察患者,及時處理危重癥者、情況特殊者;清潔工移開紫外線燈,準備廢物袋、塑料桶,及時清除各類廢物。(2)收集患者基本資料,若患者未按時入室,護理人員立即與其聯系,了解情況,囑咐患者按時入室的重要性,進而加強其意識。圍繞患者具體情況,重新修訂血透室規章制度,即門診透析流程、急診透析規定、候診說明書、病友須知以及家屬告知書等,約束、規范醫護人員、患者以及家屬。(3)醫護人員、工程師、清潔工、患者密切配合,分工明確,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讓患者在一個良好的氛圍里完成血液透析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急診透析發生率、入室按時性以及患者滿意度(有滿意、不滿意之分);同時觀察患者上下機完成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為[n(%)],予以X2檢驗;計量資料為(x±s),予以t檢驗。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果
2.1 兩組急診透析發生率、入室按時性、患者滿意度見表1
2.2 兩組上下機完成時間
研究組上下機完成時間(5.5±0.4)h,明顯短于常規組(6.9±0.5)h,組間差異顯著(t=9.778,p<0.05)。
3 討論
血透室收治的患者大多為危急重癥者,病情變化快、發病急驟且死亡風險極大,其管理質量水平高低,會對血透患者療效產生直接的影響。黃金1小時管理在血透室的應用,具有明顯的重要性,因為多數血透患者治療時間在4-5h左右,上下機時雖然比較繁忙,但是要求做到平穩、安靜,故而管理過程中,重點突出了上下機階段的護理管理,上機時間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護理人員班次時間,與此同時,上機時要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確定最佳血透處方,進一步提高血透療效,并保證治療安全[2]。除此之外,上機時患者不愿意長時間等待,故而需縮短上機時間,以免患者過度焦慮;上機時需注意檢查,及時排除故障,這對于提高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效果,也十分關鍵。上機時入室治療的血透患者越來越多,期間發生感染的風險也比較大,這就要求醫護人員貫徹落實無菌要求,做好隔離消毒,預防院感。醫護人員、清潔工、工程師做好分內之事,全程落實無菌要求,這對于減少感染至關重要。本文觀察發現,研究組上下機完成時間短于常規組,而且急診透析率低于常規組,患者滿意度、入室按時性也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黃金1h管理在血液透析室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瑩瑩.護理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19):109-110.
[2] 王洪梅.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7):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