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軍
【摘 要】 目的:探討單肺通氣技術在食道癌患者手術麻醉管理中的應用體會。方法:擇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72例食道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不同單肺通氣技術的使用分為雙腔支氣管導管組36例,支氣管封堵管組36例。比較兩組患者手術野和肺萎陷效果,術中不良情況發生率。結果:兩組患者手術野和肺萎陷效果優良率以及術中不良情況發生率經統計下比較無意義(P>0.05)。結論:食道癌手術患者麻醉管理中實施單肺通氣技術效果確切,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臨床中進行大力推廣。
【關鍵詞】 單肺通氣技術;食道癌;手術;麻醉管理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74-02
食道癌是臨床常見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該疾病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為保證患者手術耐受性和安全性,為其提供有效的麻醉方法極為重要[1]。以往該類疾病患者多采取單腔氣管導管麻醉,但是大量研究[2-3]結果顯示該種麻醉管理方法術野模糊,肺部萎陷不良,不利于其術后復蘇,還有可能損傷其術側肺組織。有研究[4]提出采取單肺通氣技術開展胸外科手術患者麻醉管理可改善術野清晰度,促進肺部萎陷,以保證麻醉效果和手術療效。本次擇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72例食道癌手術患者開展單肺通氣技術麻醉管理,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72例食道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不同單肺通氣技術的使用分為雙腔支氣管導管組36例,包括男20例,女16例,年齡51~75歲,平均(63.2±1.8)歲,ASA Ⅰ級19例,Ⅱ級17例;支氣管封堵管組36例,包括男22例,女14例,年齡50~73歲,平均(62.8±1.9)歲,ASA Ⅰ級16例,Ⅱ級20例,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麻醉方法相同:麻醉誘導用藥包括1.5mg/kg異丙酚,0.mg/kg維庫溴銨,1.5ug/kg芬太尼,10mg地塞米松和0.5mg阿托品,均行靜脈滴注給藥。麻醉維持給藥包括6mg/(kg·h)異丙酚,微量泵入維庫溴銨和瑞芬太尼。術中以其生命體征變化和手術需要追加給藥0.1mg芬太尼和3mg維庫溴銨。術畢連接止痛泵。
雙腔支氣管導管組:置管約30cm,導管置入患者聲門后輕微深入至有阻力后將導管芯拔除,置管后通過聽診方式確定導管位置,首先在主支氣管處進行氣囊充氣,對雙肺呼吸音進行聽診保證其對稱,在對支氣管氣囊充氣,通過聽診結果對雙腔管位置調整至滿意狀態,后雙肺分別實施單肺通氣。以聽診結果對通氣側雙腔管進行調整至出現滿意呼吸音,對側無呼吸音即可。
支氣管封堵管組:對封堵管球囊氣密性進行檢查,通過液體石蠟對導管和管壁進行潤滑,將導管雙刻度線向前推到卡口處以保證導管尖端與主管持平。麻醉誘導后將導管置入聲門,使患者頭部偏向左側,推進導管至30cm,再將其推入主支氣管內,保證導管與患者門齒距離22cm,并通過聽診法確定導管位置。
兩組均通過纖維支氣管鏡插管內窺鏡對導管定位進行驗證。
1.3 觀察指標
手術野和肺萎陷效果評定標準:手術側肺部萎陷完全,手術暴露良好且術野清晰為優;手術側肺部明顯萎陷,肺內有少量殘留氣體但無通氣,術野暴露良好為良;手術側肺部無萎陷,術野模糊為差。統計兩組患者優良率[5]。
統計術中不良情況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過程中擇取17.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SPSS對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對比,計數資料的表達擬定為n(%)方式,統計學檢驗設定為X2;若檢驗結果的顯示P<0.05,判定本次實驗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野和肺萎陷效果優良率以及術中不良情況發生率經統計下比較無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以往單腔氣管導管在胸外科手術患者麻醉管理中應用較多,但是其整體效果較差,可對患者肺組織造成損傷,影響手術安全性。單肺通氣應用的目的在于使患者單側全肺萎陷以保證手術視野清晰,操作空間充足[6]。雙腔管支氣管插管和支氣管封堵管均為常用單肺通氣技術,其中前者在膿液量大或伴有咯血癥狀的患者中具有良好適用性,可分隔肺雙側,避免膿液或血液進入健側肺內引發窒息或感染,還可提供較為清晰的術野。但是該項技術操作難度高,置管用時久,管徑粗大可能導致患者聲帶或咽喉等組織損傷[7]。后者是新型單肺通氣技術,其具有插管方便、定位簡單以及雙肺阻隔效果確切等優勢,該技術通過氣囊對術側主支氣管進行阻塞以保證單肺通氣,可在纖維支氣管鏡下進行插管處理,對肺組織無明顯損傷,更適用于插管難度高或無法常規張口患者[8]。同時該技術利用氣管導管達到單肺通氣目的,術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封堵進行單肺通氣,無需調整通氣參數,可保證術側肺組織血流正常,降低肺部氣壓傷風險。
4 結束語
綜上,為食道癌手術患者實施單肺通氣技術能夠保證手術視野清晰,肺部良好萎陷,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單肺通氣模式以保證整體效果,并提升患者手術安全性,促進其術后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 邱琳燕.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在肺葉切除術單肺通氣麻醉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02):192-193.
[2] 黃瑞鑫.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在單肺通氣麻醉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3):114-116.
[3] 林偉,柯敏,曾慎寶.七氟烷復合瑞芬太尼單肺通氣麻醉在胸腔鏡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17,39(01):103-104.
[4] 陳顯宇.右美托咪定聯合地塞米松對單肺通氣手術患者對肺損傷以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14(06):112-115.
[5] 歐陽婷,劉力,白毅平.脈搏血氧飽和度在預測全身麻醉單肺通氣期間缺氧風險中的作用[J].西南醫科大學學報,2017,40(06):542-546.
[6] 代俊超,王曉斌,王茂華.小劑量氯胺酮對食道癌根治術患者單肺通氣期間炎癥介質及術后抑郁樣情緒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7,33(18):3089-3092.
[7] 周曉偉.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應用于單肺通氣麻醉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6):138-139.
[8] 譚輝.探析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在單肺通氣麻醉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