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 崔盼盼 陳曉宇
學科競賽是強化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獨特方式,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能夠使大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前接觸和競賽相關的知識,培養對于競賽方面的興趣,鍛煉了大學生的處理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使高校更好的培養創新型人才。
學科競賽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相互聯系、密切相關。學科競賽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極大地促進了學科競賽的發展。學科競賽大多以團體的形式參加,旨在競賽的同時更好的促進大學生之間團隊精神,在參加學科競賽的過程中,提高了溝通合作和表達能力、處理突發事件及時反映的能力,提升團隊協作能力,進取精神等其他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科競賽對于大學生來說綜合素質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可以說學科競賽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互為一體。
所謂團隊精神,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團隊協作,發揮各自能力達到最大的工作效率,堅信凝聚產生力量,團結成就輝煌。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只有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遠。團隊中每個成員都要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各盡其責,與其他成員密切配合,讓團隊更好的發展,協同合作是每個團隊不可或缺的精髓,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做到更好的合作,進而無私奉獻,甘愿為團隊增添光彩,團隊成員之間需要互相幫助,一個人的努力如果說是加法,那么一群人的努力將會是乘法,每個人都會綻放自己獨特的光彩,也許你的領導組織能力很好,但是你不懂技術,這樣你就應該向技術好的隊員虛心請教并學會如何跟他合作。以全局為重,指引整個團隊努力前進的方向。團隊的前進過程中離不開討論,決策和奉獻。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缺點,但是只要我們相互協作,取長補短,竭盡全力,就能造就一個優秀的團隊。在學科競賽的過程中,首先根據層層選拔,篩選出對此競賽感興趣,了解整個賽程規則,并有能力完成此項競賽的學生。其次最重要的就是組隊打比賽。一個團隊的學生要各種有明確的分工,培養默契,做到心有靈犀,可以互相指出錯誤,虛心接受并及時改正,出現失敗,說明你正在進步。最后選擇出最適合自己團隊的方案,就需要在不同的比賽賽程中繼續做完善。在比賽中,更需要隊友之間的互相安慰陪伴激勵前進。步入大學,更多的是獨身一人投入到學習之中,很少會有團隊工作氛圍和團隊協作意識。團隊合作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團隊的成功與失敗取決于各成員的態度。作為一個整體,每個人各執其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在空閑時間一起練習,發現問題,交流經驗,在實現共同目標過程中堅決不放棄,一起經歷失敗的考驗,一起思考解決的對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我們應該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改變、去爭取,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堅定團結就是力量。
所謂實踐能力是指能夠靈活的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使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相結合。學科競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使大學生在創新教育和實踐教育上有更深更遠的發展,使日常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融為一體。學科競賽使學生經歷實踐的檢驗,把在專業領域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解決,與其同時,老師會有針對性的指導、管理、強化,在團隊的相互配合協作下完成競賽活動,讓學生認識到課堂教學和自身知識、能力結構的缺陷。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善于學習的精神,幫助學生鞏固和深化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鍛煉其實際應用操作能力。在學科競賽的準備階段,學生要查閱大量的競賽要求,比賽流程,理論依據和科學的數據,經過長久的訓練,多次失敗,從中吸取經驗。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鞏固了自己學過的知識,并學習了很多新知識,他們在實踐中進步。學科競賽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好的歷練,比賽場上沉著冷靜,正常發揮,遇到問題不急不躁,坦然面對。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前奏,提升了學生發展意識、決策能力、職業定位能力。培養了實踐能力對其實現人生價值大有裨益。
所謂創新能力是指培育新體制、新技術、新觀念。其本質是不做復制者,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在教學的理論基礎上營造創新創造教育氛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極大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使學生更好的獲取知識。生物學家貝爾納曾說過:“妨礙人們學習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很多理論知識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對問題的考慮缺乏靈活性和深層性。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需要確定一套屬于自己的方案,從了解名詞內涵,學習基本操作,嘗試比賽方案,分析出現的問題,討論比賽結果。都需要學生獨立自主完成。期間要不斷擴展思路,激發學生自身的思維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不能一味的借鑒別人的成功方案,要理解其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以獨創而新穎的辦法解決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地改進完善,找到與眾不同的方案,產生新穎獨特的思維結論。學科競賽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更多樣性,綜合性的比賽,沒有特定的思維模式,讓學生自主發揮,突破常規的思維限制,施展創意。大學生在競賽過程中有效的培養了自身的創新能力。
所謂科研能力是指以科學的思維和恰當的方法對未知事物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是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要求學生用學過的理論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去發現探索新的知識?,F如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科研能力的培養需要更多的長效機制,因此,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然而舉辦學科競賽是高校培養科研人才的重要載體。首先,必要的理論知識儲備是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參加各專業領域的學科競賽,大學生需要對自身所修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技能有全面、準確和深刻的理解。同時,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把知識做出相應的聯系。所以學生會對基本知識有很好的掌握。其次,科研意識和科研態度直接關系到科研的時效。很多大學生科研意識薄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照搬書本上固有的理論知識,缺乏動手操作實踐。從而“復制 粘貼”別人的科研成果。學科競賽中,了解競賽規則后,需要每位學生動腦,自己探索新的方案,不斷嘗試,發現解決問題,制定出適合自己團隊獨具一格具有閃光點的競賽方案。在此過程中理解科研道德,認識到不斷探索,超越,創新的重要性。有敬畏科研的態度,尊重別人的研究成果,養成處理問題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待科研嚴謹務實的態度。最關鍵的一點是以學為主,以賽促學。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在競賽中可以隨意發揮自己的想法,并進行嘗試,不斷經歷失敗并改正,可以不斷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意識。
學科競賽是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佳途徑,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應用中,以賽促學,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極大地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為以后的工作更好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科競賽能促進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各種其他素質的提高。高校應該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學科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進,從而更好地培養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燕京理工學院)